王璐
中藥在冠心病結合并高血壓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王璐
目的 探討中藥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壓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并對結果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100例,隨機均分為2組(n=50)。對照組給與降壓、營養心肌、抑制左室重塑等西藥的常規治療,觀察組給與中藥湯劑治療。1個療程后對2組患者的療效、心率與血壓情況進行比較。結果 ⑴觀察組心電圖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心電圖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⑵2組血壓療效進行對比,對照組為54.00%,顯著低于觀察組的74.00%。結論 在冠心病結合并高血壓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中,中藥的治療效果較好,應在原來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以臨床使用。
冠心病;高血壓;中藥治療
冠心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導致人體患病的原因有很多,而高血壓是冠心病最為關鍵的危險因素。隨著年齡的增大,人體的身體機能越來越弱,動脈壁彈性也在不斷減退,血管重構等因素導致血管內的壓力過大,動脈則出現硬化現象,因此冠心病結合并高血壓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極大威脅[1]。據有關資料表明,冠心病結合高血壓的病患率最高,因此降血壓則成為這一合并癥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通過對患者的實驗治療,研究中藥對于這一疾病具有顯著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南陽市中醫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100例(男46例,女54例),均分為2組(n=50),年齡46~68歲,均齡(55.3±5.3)歲,病程2個月~16年。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及納入標準 排除標準:⑴心功能達到Ⅳ級;⑵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⑶妊娠期婦女。納入標準:⑴符合相關的診斷標準;⑵同意入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方法 2組均停用其他藥物治療。對照組口服西藥,給藥方案:100mg阿司匹林+20mg硝酸異山梨醇酯片,1次/ d;觀察組在對照組給藥方案基礎上給予中藥治療,具體組方:天麻9g,鉤藤、牛膝各12g,杜仲、桑寄生、葛根、丹參、酸棗仁各15g,川芎、郁金各10g,在上述藥材中加500mL水,水煎取汁250mL,2次/d,1劑/d。1個療程為8周[2]。患者食用期間,切忌辛辣食物。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正態計量資料以“x±s”的形式表示,計數資料以“n(%)”的形式表示,組間比較分別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心電圖比較 見表1。

表1 2組患者心電圖比較[n(%)]
2.2 2組患者血壓比較 2組血壓療效進行對比,對照組為54.00%,觀察組為7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血壓比較[n(%)]
冠心病和高血壓都是一種慢性疾病,高血壓只要是由于動脈血壓連續上升,導致動脈收縮以及舒張升高,并伴隨著不穩定的新陳代謝。糖與脂肪會存積于體內,血液濃度過高。高血壓心臟病因長期高血壓控制不佳造成左室肥厚后心肌氧儲備能力下降、氧耗增加,并導致代謝系統失衡而最終造成心臟失代償[3-4]在進行心肌氧的提供時,嚴重不均衡,更增加了冠心病危險程度,嚴重危害人的生命健康。在冠心病與高血壓同時并發時,有很多的冠心病,像心絞痛、心肌梗死臨床事件,發生的比例必然會增加,如果是心肌梗死同時并發,則會使并發癥的發生比例更多,主要原因是高血壓所帶來的交感神經系統的活性更強。
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總有效23例(占66.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3例(4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看出,在常規的基礎上加上中藥的配合治療,可以更有效的控制血壓的降低,減少冠心病結合高血壓的威脅。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高血壓類型的分辨上是極為重要的。包括肝陽上亢型、陰陽兩虛型等[5-6]。而高血壓是冠心病類型中最為危險以及高發的疾病,高血壓的病情加重,同時可以加劇冠心病的病情。從中醫上來看,冠心病合并高血壓的主要病癥特征就是血瘀。在胸痹的范圍內形成氣滯血瘀,心血堵塞、寒氣侵入等病狀。根據中藥調理治療,可以有效的降低高血壓,降低冠心病的發病率以及死亡率[7]。
高血壓心臟病就像中醫學中所說的“心悸”“眩暈”等疾病,因氣血虛、陰陽失調、諸邪上擾、水邪凌心而發病,故治療應補氣血、調陰陽、逐邪濁[8]。實驗以天麻9g、鉤藤12g、杜仲15g、桑寄生15g、牛膝12g、葛根15g、丹參15g、川芎10g、酸棗仁15g、茯苓20g、郁金10g等藥材熬成湯劑進行活血化瘀,并配伍少于炙甘草和胃復脈,一起用藥。是氣血得補、陰陽調和、諸邪外出,可收標本兼治之功。進行過中藥治療的對照組,無論是從心電圖治療還是血壓的治療都有明顯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冠心病結合并高血壓臨床治療的過程中,使用常規的治療并加入中藥湯劑的調理治療,其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姚震,馬瑞蓮.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治療策略[J].海南醫學,2011,22(3):100-102.
[2] 何紅濤,甄建雅,段慧杰,等.中藥治療冠心病合并高血壓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08,17(12):156-158.
[3] 劉力生,王文,姚崇華.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9年基層版) [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0,18(1):96-98.
[4]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54.
[5] 丁秀杰.依那普利聯合通心絡治療高血壓心臟病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0,16(34):125-126.
[6] 李高葉,黃惠橋,黃金姣.冠心病合并高血壓中醫體質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研究[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3,30(1):104-105.
[7] 歐陽曉東,崔燕,孫玉山.高血壓伴胸痛與心肌缺血患者的冠狀動脈造影分析[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O11,3(1):6O-62.
[8] 劉明.冠心病合并高血壓89例患者臨床治療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3,13(15):170-171.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2.119
河南 473000 南陽市中醫院藥劑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