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華
椎管麻醉和全身麻醉行關節置換手術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比較
張振華
目的 比較進行關節置換手術中使用椎管麻醉與全身麻醉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選取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2010年7月~2013年3月收治實施關節置換手術患者82例,根據其手術所選用的麻醉方式隨機分為2組,椎管組患者選用椎管麻醉,全身組患者選用全身麻醉,對比觀察2組患者臨床效果。結果 椎管組患者肺栓塞(2.56%)及深靜脈血栓(5.13%)發生率均顯著少于全身組(11.63%)、(16.28%),術中出血量(517.86±68.49)mL少于全身組(845.37±89.26)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硬膜外血腫發生率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在關節置換手術中,實施椎管麻醉相比全身麻醉能夠有效減少肺栓塞及深靜脈血栓的發生,降低術中出血量,且不增加硬膜外血腫發生率,具有更為理想的臨床應用效果。
關節置換手術;椎管麻醉;全身麻醉;臨床效果
關節置換術包括髖關節與膝關節兩種置換術式,臨床上應用于由腫瘤、疾病或外傷等導致關節受到破壞后的修復治療中,能夠通過對關節的重建糾正畸形、緩解疼痛、改善關節功能,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活動能力得到恢復,是臨床外科常見術式之一[1]。該術式術前麻醉選擇方式可以選用椎管麻醉或全身麻醉,在臨床的具體選擇上尚存有一定爭議,有報道表明椎管麻醉并發癥較少,更為安全,但麻醉師在臨床應用時考慮到圍術期進行抗凝治療患者實施椎管麻醉容易傷及血管而導致硬膜外血腫,因此更傾向于使用全身麻醉[2]。本研究對這兩種不同的麻醉方式在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效果進行觀察,對比分析其臨床作用及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2010年7月~2013年3月收治實施關節置換手術患者82例,根據其手術所選用的麻醉方式隨機分為椎管組和全身組。椎管組患者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齡38~79歲,平均為(51.73±8.25)歲;全身組患者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齡39~77歲,平均為(50.69±7.87)歲。2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及病情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患者經臨床檢查及影像學輔助檢查等均已確診,并符合關節置換術適應癥、擇期進行手術,患者機體狀況良好、無主要器官功能障礙,能夠耐受手術治療;排除血液性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患者,麻藥耐受或過敏患者等。本次實驗中所有患者均已被詳細告知實驗內容,自愿參與本次實驗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醫學倫理學要求。
1.2 方法 椎管組實施椎管麻醉,患者呈側臥位進行椎管穿刺,穿刺位置在L2~3間隙,穿刺到硬膜外處換用腰穿針進一步穿刺進入蛛網膜下腔,回抽可見腦脊液后向內注入75%布比卡因葡萄糖溶液,并在硬膜外腔置管。全身組實施全身麻醉,麻醉誘導選用芬太尼、咪唑安定等,再使用丙泊酚、阿曲庫銨由靜脈注入后實施氣管插管,與麻醉劑連接后進行正壓通氣,術中使用微量泵將丙泊酚持續泵入靜脈以維持麻醉。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肺栓塞、深靜脈血栓及硬膜外血腫的發生情況,并對2組數據之間進行統計學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軟件17.0版進行數據處理。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椎管組患者肺栓塞及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均顯著少于全身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全身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硬膜外血腫發生率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實施關節置換手術患者麻醉臨床效果比較
對于髖關節與膝關節因受到外傷、疾病或腫瘤等因素而出現損傷、病變等情況,臨床上多以關節置換術等外科治療方法為主,關節置換術作為該類疾病的首選經典術式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可以通過關節重建確切而有效的改善患者關節活動與功能情況[3]。關節置換術作為一項外科手術所必須的術前麻醉方式主要包括椎管麻醉與全身麻醉兩種,臨床上如何進行選擇一直受到爭議。
椎管麻醉作為一種經濟且術后并發癥較少的常規麻醉方式,在臨床上具有明顯的應用優勢,這種麻醉方式不必進行氣管插管,有效地降低了對患者呼吸道及呼吸系統的刺激、擾亂,避免吸痰等操作時對呼吸道污染,有效減少肺部并發癥;同時麻醉后患者的意識保持清醒,血液系統受到影響較小,患者術后靜脈血栓及中樞神經并發癥等較少發生[4]。尤其對于未實施抗凝治療患者或無凝血障礙患者,其風險低而效益大,可作為首選麻醉方式應用;但有研究結果表明對于抗凝治療患者或伴有凝血障礙的患者,椎管麻醉可能會提高其出血率,容易導致硬膜外血腫,因此在臨床上具體選擇時麻醉醫師常會傾向于進行全身麻醉[5]。
本研究結果表明,椎管組出現3例(7.69%)硬膜外血腫,其中2例為實施抗凝治療后患者,而全身組出現2例(4.65%)硬膜外血腫,均為未實施抗凝治療患者,2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且抗凝治療后實施椎管麻醉并不能增加硬膜外血腫發生率,這可能與本文所納入研究例數較少有關,也可能與麻醉師采取相關針對性措施提高麻醉觀察有關[6];但該結果仍表明,只要在臨床上加強抗凝治療患者麻醉時監控,提高麻醉師操作意識,對于病情及患者情況適合椎管麻醉者仍可以由經驗較豐富的資深麻醉師實施椎管麻醉[7]。
綜上所述,椎管組患者肺栓塞及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均顯著少于全身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全身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在關節置換手術中,實施椎管麻醉相比全身麻醉能夠有效減少肺栓塞及深靜脈血栓的發生,降低術中出血量[8],且不增加硬膜外血腫發生率,具有更為理想的臨床應用效果。
[1] 孟香國,宋鐵鷹,王文立,等.不同麻醉方法在高齡高危患者人工關節置換術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藥,2010,32(3):315-316.
[2] 馬平,李大雨.椎管麻醉和全身麻醉對關節置換手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山西醫藥雜志,2012,41(23):1241-1242.
[3] 谷思漢.高齡高危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兩種麻醉方式比較研究[J].中外醫療,2013,32(7):54-56,58.
[4] 劉紅梅.椎管麻醉和全身麻醉對關節置換手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2(6):291-292.
[5] 楊海昌,田園.椎管內麻醉和全身麻醉用于關節置換手術的Meta分析[C]//第八屆全國創傷學術會議論文集,2011:1297.
[6] 周光贊,孫柜剛.全身麻醉與硬膜外麻醉在老年髖關節置換術中的比較[J].浙江創傷外科,2011,16(5):705.
[7] 黃俊萍.硬膜外持續泵注利多卡因在老年人髖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3(3):139.
[8] 王敏華.椎管內麻醉后暫時性神經病學綜合征臨床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2,12(10):116.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5.037
湖南 418000 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 (張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