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普 陳鳳偉
羅哌卡因在產科分娩鎮痛中的效果分析
吳艷普 陳鳳偉
目的 分析羅哌卡因在產科分娩當中的鎮痛效果。方法 選擇2012年3月~2012年9月來河南省禹州市人民醫院進行分娩的產婦80例,隨機將其平均分成對照組和試驗組(n=40)。對照組采用布比卡因+芬太尼進行鎮痛分娩,試驗組則采用羅哌卡因+芬太尼進行鎮痛分娩。分析2組的鎮痛情況。結果 2組產婦的疼痛程度均有減弱,對照組鎮痛的總有效率是82.50%,試驗組鎮痛的總有效率為100.00%(P<0.01);且2組產婦各產程時間、出血量以及新生兒Apagr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結論 在孕婦分娩的過程中借助羅哌卡因來進行鎮痛可以明顯降低產婦的分娩痛苦,在臨床醫學上是可行的無痛分娩方法。
羅哌卡因;分娩鎮痛;布比卡因
產婦進行分娩的過程中,疼痛感屬于產婦存在的最重要感受,特別對于陰道分娩產婦,疼痛感尤為強烈,進而造成產婦產生嚴重畏懼心理,影響產程的順利進行及母嬰預后質量。如何使得產婦在分娩時期能夠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以縮短產婦的產程,達到順利生產,保證產婦和嬰兒的安全,并提高分娩時期產婦生活質量的效果,一直以來都是產科工作進行的重點[1]。本研究在孕婦分娩的過程中借助羅哌卡因來進行鎮痛,觀察其效果?,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3月~2013年9月在河南省禹州市人民醫院進行分娩的80例產婦,隨機將其平均分成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40例。其中對照組年齡22~28歲,平均(24.4±5.3)歲,平均孕周為(40.2±1.3)周,胎兒平均體質量為(3150.9±220.1)g;試驗組年齡23~28歲,平均(24.4±5.3)歲,平均孕周為(40.4±1.5)周,胎兒平均體質量為(3430.6±220.4)g。產婦均為足月、頭位、單胎的初產婦,并且胎兒的基本情況均為正常,所有的產婦經檢查后均無心臟病、重型肝炎等疾病,無產科病理因素及無椎管內麻醉禁忌證。2組產婦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臨床可比性。
1.2 方法 各組鎮痛方法均采用硬膜外給藥后硬膜外腔留管產婦自控鎮痛的方法,在產婦宮口開大2~3cm時,建立輸注平衡液的液體通路并鼻導管吸氧2L/min,左側臥位,在L2~3進行硬膜腔穿刺,成功后向頭端置管3~4cm,單次注射局麻藥1%利多卡因7mL,同時啟用硬膜外患者自控鎮痛泵,背景劑量4mL/h,自控劑量2mL/h,鎖定時間15min。其具體的用藥方式為:對照組采用硬膜外維持用藥為芬太尼2mg/ L+布比卡因120mg+0.9%氯化鈉注射液共100mL進行鎮痛;試驗組硬膜外維持用藥則采用芬太尼2mg/L+羅哌卡因119.2mg(10mL)+0.9%氯化鈉注射液共100mL進行鎮痛。
1.3 觀察指標 (1)連續監測產婦BP(血壓),HR(心率), SPO2(血氧飽和度)和胎心。(2)鎮痛治療的效果判定按照視覺模擬評分 (Visual Araligvie pain Scale,VAS)為標準,0級為不痛;Ⅰ級為基本不痛;Ⅱ級為疼痛部分緩解;Ⅲ級為疼痛無緩解。觀察起效時間,給藥后15、30、60、120min的VAS評分,以0~Ⅱ級作為鎮痛有效,Ⅲ級作為鎮痛失敗[2]。(3)各產程的時間(活躍期、第二產程、第三產程),出血量,胎兒的1min和5min的Apagr評分。(4)不良反應如瘙癢、惡心、嘔吐、低血壓和呼吸抑制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1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正態計量資料以“±s”表示。先行方差齊性檢驗,方差不齊者由系統自動校正后再進行分析。組間比較用兩獨立參數的t檢驗,組內比較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鎮痛效果比較 2組產婦在分娩的過程當中疼痛都有明顯的減弱,試驗組的產婦在分娩時疼痛的減弱程度要明顯優于對照組,其中對照組鎮痛的總有效率是82.50%,試驗組鎮痛的總有效率為100.00%(見表1)。

表1 2組產婦鎮痛效果比較[n(%)]
2.2 產程和新生兒情況 2組產婦各產程時間、出血量以及新生兒Apagr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2組產婦產程和新生兒情況
2.3 不良反應 2組產婦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在產婦進行分娩的過程當中,往往會有劇烈的疼痛產生,從而導致產婦急躁不安,影響分娩的順利進行。本研究主要對象為經過嚴格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篩選的陰道分娩產婦80例。產婦分娩過程中劇烈的疼痛通常是由于子宮肌肉發生周期性收縮動作而引起的,雖然說這種在分娩過程中生理上的變化并不會引起劇烈疼痛的發生,但是分娩過程中子宮需要長時間的保持一個收縮的狀態,而這種收縮狀態通常會導致子宮局部貧血,從而引發貧血性劇烈疼痛,影響分娩的正常進行[3]。同時,在分娩過程中的第一個階段(至子宮口開10cm),子宮收縮會使得子宮內的壓力上升,進一步使得子宮口以及子宮的宮頸打開,從而對子宮內部的宮頸部位的有關神經產生壓迫,引發局部貧血現象,從而產生劇烈的疼痛[4]。另外在分娩過程中的第二個階段(至胎兒出生),這種疼痛會隨著子宮的收縮而變得更加劇烈。
本研究通過對80例陰道分娩產婦隨機分組,分別予以對照組布比卡因+芬太尼麻醉,與試驗組羅哌卡因+芬太尼麻醉鎮痛方案。其中2組方案中羅哌卡因和布比卡因雖然都是長效酰胺類局部麻醉藥,但是羅哌卡因與多數的酰胺類局部麻醉藥不同,它不是左消旋混合物而是單-對映結構體(s-型)[5]。羅哌卡因的心血管系統以及中樞神經系統毒性要比布比卡因低,脂溶性也要低于布比卡因。另外,羅哌卡因通過抑制了神經細胞當中的鈉離子進行傳導,從而達到阻斷神經興奮的效果,可以起到很好的局部麻醉作用[6]。本研究結果表明,2組產婦在分娩的過程當中疼痛都有明顯的減弱,但是就2組相比較而言,對照組鎮痛的總有效率是82.50%,試驗組鎮痛的總有效率為100.00%差異顯著,結果與臨床相關文獻的研究結果相符合,進而表明試驗組采用的羅哌卡因+芬太尼進行鎮痛的效果明顯要優于對照組采用的布比卡因+芬太尼的鎮痛效果[7-8]。
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產婦各產程時間比較無明顯差異,且試驗組產婦出血量(206.4±40.8)mL,與對照組(213.5±41.5)mL比較無明顯差異,表明2組產婦予以羅哌卡因及布比卡因不同麻醉方案后,產程和出血量沒有較大影響,提示羅哌卡因臨床用藥對產婦順利陰道分娩的效果顯著。通過分析2組產婦新生兒Apagr評分得出,試驗組新生兒Apagr評分(9.6±0.3)分,與對照組(9.5±0.4)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且2組產婦均無嚴重不良反應,表明羅哌卡因及布比卡因臨床用藥安全,不會影響母嬰預后生活質量。關于羅哌卡因在產科分娩鎮痛中的深入價值,需要以后臨床進一步的研究證實和驗證。
綜上所述,羅哌卡因在產婦進行分娩的過程中既能達到鎮痛的效果,又不會影響到產婦的運動感覺,并且也不會對嬰兒產生影響,是一種較好的分娩鎮痛方法[5]。
[1] 李春霞.羅哌卡因自控硬膜外阻滯在分娩鎮痛中的效果及母兒影響分析[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3,19(6):845-847,850.
[2] 儲彩云.針刺昆侖穴治療無痛分娩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0,29(5):309-310.
[3] 任蒼山.無痛分娩臨床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8(9):2099-2100.
[4] 范偉釗,李振強.鞘內注射舒芬太尼復合羅哌卡因在分娩鎮痛中的效果[J].現代醫院,2012,12(S2):39-41.
[5] 鄧揚,白靜珉,袁翔,等.鞘內注射不同劑量舒芬太尼聯合羅哌卡因分娩鎮痛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刊,2013(8):1397-1398,1400.
[6] 王莉,李艷華,張培俊.不同時機硬膜外分娩鎮痛對產程及母嬰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1,27(7):632-635.
[7] 詹麗春,李建國,季稱心,等.不同劑量舒芬太尼復合羅哌卡因腰麻聯合硬膜外自控鎮痛用于分娩鎮痛的效果[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3,29(3):728-731.
[8] 李兵,王燕瓊,蘇綱,等.瑞芬太尼靜脈自控鎮痛與羅哌卡因復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鎮痛用于分娩鎮痛的比較[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2,28(8):3695-3697.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5.068
河南 461670 河南省禹州市人民醫院麻醉科 (吳艷普 陳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