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宏
普拉提斯運動療法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康復治療中的作用
陳正宏
目的 分析普拉提斯運動療法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康復治療中的作用。方法 100例慢性期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n=50)。觀察組采用基礎治療+普拉提斯運動康復治療;對照組只采用常規腰椎牽引治療。治療8周后對比2組患者康復情況。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前屈度約改善3.9°、后伸度約改善7.0°,顯著優于對照組的1.1°和3.9°,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普拉提斯運動療法療效顯著,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腰椎關節活動度,功能恢復較好,減輕疼痛。
腰椎間盤突出;普拉提斯運動;康復治療
常規的腰椎間盤突出常采用牽引、推拿等方式治療。普拉提斯運動可以舒緩全身肌肉、提高人體軀干控制能力[1]。腰椎間盤突出患者進行有規律的普拉提斯運動訓練,可以達到放松腰部增強關節活動度的目的,已被認定為全球權威醫療機構的理療康復項目[2]。本研究將探討普拉提斯運動療法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康復治療中的效果,探討其可行性,以減輕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疼痛,促進其功能的恢復。
1.1 一般資料 入選的100例患者均來自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康復理療科門診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慢性患者。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齡中位數為43.2歲,病程2個月至數年不等。經軀體試驗和影像學檢查確診為慢性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大部分患者長期彎腰勞動或保持坐位, X線顯示椎間盤神經退行性變。將所有病例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50例,其中男25例,女25例;對照組50例,男30例,女20例。2組性別、年齡、病情等具體數據,并進行統計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普拉提斯運動療法結合腰椎牽引治療,在腰椎水平牽引基礎上,通過伸展腰段脊柱,減輕腰椎間盤的壓力,緩解硬脊膜和神經根壓力,可以減輕患者疼痛[3]。康復治療每天1次或2次,強度漸增,若患者疼痛程度允許,可逐漸增加每天運動量。
1.2.2 對照組 腰椎牽引,患者取仰臥位,牽引重量約為自身體質量的60%左右,每次水平牽引約持續30min,每天1次或2次,牽引力選擇可使患者輕微疼痛為宜。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和治療8周后測定患者腰椎關節活動度、采用羅蘭德殘疾問卷(RMQ)功能受限評分及疼痛強度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8.0進行統計學分析。正態計量資料用“±s”表示,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關節活動度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前屈度約改善3.9°、后伸度約改善7.0°,顯著優于對照組的1.1°和3.9°,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關節活動度比較
2.2 功能受限評分比較 治療8w后,2組患者功能受限評分均顯著降低,說明2組患者臨床癥狀均有所改善,但觀察組平均約下降2.2分,顯著優于對照組的1.4分,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功能受限評分比較
腰椎間盤突出癥病程長且術后復發率較高,根治困難,活動嚴重受限,這些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手術治療功能恢復快,是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治療方法,但腰腿痛是術后長期并發癥之一。而且以外力分離椎間盤髓核與纖維環后部的相對位置,刺激間盤和關節的修復,使組織退化[4]。因此,術后康復訓練對于提高患者今后生活質量尤為重要[5]。本研究重點探討了康復訓練的效果,幫助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改善關節活動度和腰椎功能,逐漸恢復肌肉力量,進而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生生活質量。
多數患者是長期的腰部累積性損傷,導致椎間盤退行性變。脊柱彎曲髓核后移,會加速椎間盤的變性以或引發繼發病理改變[6-8]。患者腰腿疼痛原因是突出的髓核壓迫脊神經根,而普拉提斯運動的每一個動作均可以從本質上改善患者腰椎整體的健康質量,使失衡的肌肉得到正確糾正,是治療本病的理想運動康復療法。可以通過增加核心部位訓練強化肌肉,維持肌肉的力量和穩定性。
本研究觀察組治療后神經根水腫減輕,不再受壓,患者疼痛自然逐漸減輕。因為患者在進行腰部伸展運動時,會減輕椎間盤切力,使椎間盤內壓力降低,髓核前移,對神經根的刺激就減輕了,利于纖維環修復,所以患者會再康復訓練后腰腿痛得以緩解[9]。經普拉提斯康復治療后,患者步行、步態均得以改善,腰椎活動度幅度增大,與治療前和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普拉提斯運動療法對腰椎間盤的肯定療效。
綜上所述,普拉提斯運動療法可以顯著改善腰椎關節活動度,明顯減輕腰腿痛,增強腰椎穩定性,也使患者下肢運動功能增強,是經濟有效的康復療法。但應注意,該療法必須有專業人士指導,應循序漸進,堅持做康復訓練才能使病情明顯改善[10]。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ilates exercise therapy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reatment. Methods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random,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used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 + pilates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only with conventional lumbar traction treatment. To compar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covery after 8 weeks treatment .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proneness degree was about improvement of 3.9°, elongation after was about improvement of 7.0° after treatment, i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1.1° and 3.9°,the comparativ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For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pilates exercise therapy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tient's lumbar range of motion, better functional recovery, reduce pain
Lumbar disc; Pilates movement; Rehabilitation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5.072
廣東 510080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康復醫學科(陳正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