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逢清
低分子肝素鈉聯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分析
何逢清
目的 探討低分子肝素鈉聯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隨機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n=39),2組患者均采用常規治療,其中研究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鈉(皮下注射5000U/次)聯合瑞替普酶(靜脈注射10mU/次)溶栓治療,對照組采用瑞替普酶溶栓聯合普通肝素鈉,對比2組患者臨床療效與不良反應情況。結果 研究組冠脈再通36例(92.31%),血管再通37例(94.87%),對照組冠脈再通35例(89.74%),血管再通34例(87.18%),2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研究組出血并發癥發生率5.13%顯著低于對照組23.0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低分子肝素鈉聯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療效顯著,能有效提高患者冠狀動脈再通率,減少不良反應與出血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急性心肌梗死;低分子肝素鈉;瑞替普酶溶栓;療效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由于冠狀動脈血供減少或中斷造成心肌缺血壞死,在冠狀動脈發生病變的情況下,冠狀動脈出現閉塞或持續痙攣,以致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相應心肌因此發生嚴重且持久的急性缺血,從而使心肌出現損傷與壞死[1]。該病有起病急、病情危重、發病率高等特點,是危害人們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其臨床癥狀主要有發熱、胸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循環功能衰竭等,若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療,會給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影響[2]。急性心肌梗死以保護和維持心臟功能為治療原則,目前采用低分子肝素鈉聯合瑞替普酶溶栓進行治療,臨床研究驗證該治療方式具有良好的療效與安全性,可有效防止心肌梗死擴大,及時處理各種并發癥,如心律失常、泵衰竭、心力衰竭等,是一種預后效果好且積極的治療措施[3]。本文選取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研究,分析低分子肝素鈉聯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療效,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入潼南縣人民醫院治療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41例,女37例,年齡41~72歲,按梗死部位可分為:17例前壁,13例前壁間,9例前壁側,7例后壁,21例下壁,11例多發部位。所有患者經診斷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臨床診斷標準,無嚴重心腦血管、肝腎、內分泌系統等嚴重疾病,無溶栓禁忌,而且3個月內無外科大手術、重大外傷等病史。患者主要癥狀為持續胸痛超過30min。隨機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9例。研究組男20例,女19例,年齡41~71歲;對照組男21例,女18例,年齡42~72歲。治療前,2組患者均未服用抗血小板、抗凝、非類固醇抗炎藥物,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對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規治療 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聯合治療前均進行常規治療,常規治療項目包括:(1)絕對臥床休息;(2)根據患者具體病情給予抗血小板、鎮靜止痛、硝酸甘油、血壓控制等治療;(3)持續進行心電監護;(4)有效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
1.2.2 聯合治療 入院后,2組患者均靜脈注射10mU瑞替普酶溶栓(愛德藥業(北京)有限公司,5.0mU/支,國藥準字S20030095)3min以上,30min后再靜脈注射1次,劑量與第1次相同。研究組患者加以2次/d,每次5000U低分子肝素鈉(深圳市天道醫藥有限公司,4520U,國藥準字H20056847)皮下注射,療程為10d;對照組加以75U/kg普通肝素鈉靜脈注射皮下注射,每隔2h監測1次凝血時間,以凝血活酶時間為依據,合理調整肝素鈉劑量。所有患者出院后均需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湖南金泰制藥有限公司,50mg,國藥準字H43021971),以每天75~100mg為佳,并按常規使用硝酸鹽類、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詳細觀察患者治療前后癥狀改善、冠脈再通、血管再通不良反應等情況,對比分析2組臨床療效與癥狀改善情況。
1.3 療效觀察指標 記錄2組患者冠狀動脈再通、不良反應、并發癥等情況,并統計分析作為療效評定依據。冠狀動脈是否再通可根據冠狀動脈造影直接判斷,也可通過以下幾種情況判斷:(1)溶栓2h內胸痛癥狀基本消除;(2)溶栓3h內患者發生再灌性心律失常情況;(3)溶栓14h內提前出現血清CK-MB酶峰值;(4)16h內磷酸肌酸激酶高峰;(5)溶栓2h內患者心電圖ST段抬高降低超過50%。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2組正態計量數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完成治療,治療后2組臨床冠脈再通、冠脈再通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研究組出血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療程療效對比[n(%)]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臨床常見疾病,會給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該病臨床癥狀主要有發熱、胸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循環功能衰竭等,若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療,極易導致患者心肌發生缺血、壞死等情況,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嚴重影響,甚至危及生命[4]。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病發時,極易引發凝血級聯反應,需給予再灌注治療,使冠脈再通,并有效改善心功能[5]。目前,急性心肌梗死以保護和維持心肌功能為治療原則,采用低分子肝素聯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療該病,可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有利于防止心肌梗死面積擴大,縮小心肌缺血范圍,并使患者恢復后仍保持正常的心肌功能,有效提高生活質量[6-7]。低分子肝素鈉屬于抗凝藥物,以普通肝素鈉為原料通過生物化學方法制成,該藥生物利用度高于普通肝素鈉,半衰期、抗凝血酶活性能力也是普通肝素鈉的2~3倍,而且該藥對血小板、血管壁影響不大,出血并發癥發生率低[8]。瑞替普酶屬于第三代溶栓藥,是一種安全、高效的抗凝劑,對于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末梢血管病變等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研究表明,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低分子肝素鈉聯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療效優于瑞替普酶溶栓聯合普通肝素鈉治療,研究組冠脈再通率為92.31%,血管再通率為94.87%,對照組冠脈再通率為89.74%,血管再通率為87.18%,2組對比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研究組出血并發癥發生率(5.13%)顯著低于對照組(23.08%),其原因主要在于:低分子肝素鈉具有抗凝血作用,而且其分子量較低的特性,使抗凝血因子Xa活性更為突出,不僅能保證抗血栓功效充分發揮,還能有效降低患者出血并發癥發生率[9]。
綜上所述,采用低分子肝素鈉聯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療效顯著,能有效提高患者冠狀動脈再通率與血管再通率,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少等優點,對于降低出血并發癥發生率有重要作用。在臨床觀察中,該療法治療效果優于普通肝素鈉聯合瑞替普酶溶栓,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劉鳳.低分子肝素鈉聯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2,2(23):93-94.
[2] 李曉紅.綜合治療臨床急性心肌梗死的分析[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4(1):98-99.
[3] 李彥,戴廣生.瑞替普酶并低分子肝素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J].當代醫學,2010,16(4):131-132.
[4] 黃睿.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治療效果探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8):367-368.
[5] 李欣.瑞替普酶治療急性心肌梗死16例療效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3,23(3):1430-1431.
[6] 楊群.尿激酶聯合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心肌梗死38例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4):141-142.
[7] 陳統才,梁巖.低分子肝素與普通肝素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對比[J].現代醫院,2009,9(2):46-47.
[8] 尚春林.瑞替普酶聯合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心肌梗死12例療效觀察[J].醫藥前沿,2012,2(4):164.
[9] 田艷霞.瑞替普酶聯合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觀察[J].河南醫學研究,2013,22(3):418-419.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5.105
重慶 402660 重慶市潼南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呼吸內科 (何逢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