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清源
泮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分析
黃清源
目的 探討泮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選擇常寧市人民醫院治療的消化性潰瘍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4例作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n=47)。對照組給予西醫常規治療,同時口服阿莫西林0.5g/次,3次/ d,復方鋁酸鉍顆粒(得必泰)1袋/次,3次/d,奧美拉唑40mg+5%葡萄糖250mL靜脈滴注,2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將奧美拉唑改為泮托拉唑40mg+0.9%氯化鈉溶液250mL靜脈滴注,2次/d治療,均治療1個月觀察療效。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5.75%,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76.60%,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止血時間(30.28±2.08)h,住院時間(8.61±1.43)d,均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泮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療效可靠,縮短止血時間和住院時,不增加不良反應。
泮托拉唑;消化性潰瘍;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屬于消化內科的常見疾病和多發疾病,指的是出血點在屈氏韌帶以上所出現的消化道出血,包括以食管、胃以及十二指腸等胃部發生出血癥狀,本病一旦治療不及時會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消化性潰瘍是引發患者出現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誘因,臨床上常用的抑制胃酸分泌藥物有奧美拉唑和泮托拉唑,二者均為質子泵抑制藥物,但是有報道稱泮托拉唑的抑制胃酸分泌強度是奧美拉唑10倍[2]。本研究觀察泮托拉唑在消化性潰瘍引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常寧市人民醫院進行治療的消化性潰瘍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4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7例。患者均經內鏡檢查確診為消化性潰瘍引發上消化道出血,入院前1周出現嘔血、黑便等臨床體征。其中觀察組男29例,女18例;年齡34~72歲,平均年齡(47.68±3.16)歲;其中胃潰瘍30例,十二指腸潰瘍17例。對照組男30例,女17例,年齡31~76歲,平均年齡(47.94±3.21)歲;其中胃潰瘍33例,十二指腸潰瘍14例。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基本資料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西醫常規治療,包括禁食、擴容、給予維生素K1、酚磺乙胺、氨甲苯酸等止血藥對癥支持治療,同時患者服用阿莫西林(哈藥集團制藥總廠生產,藥品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3020932)0.5g/次,3次/d,復方鋁酸鉍顆粒(營口奧達制藥有限公司生產,藥品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50319)1袋/次,3次/d,奧美拉唑(悅康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藥品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9354)40mg+5%葡萄糖250mL靜脈滴注,2次/d。治療1月后觀察療效。
觀察組:常規治療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使用泮托拉唑治療,泮托拉唑(山東瑞陽制藥有限公司生產,藥品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3022811)40mg+0.9%氯化鈉溶液250mL靜脈滴注,2次/ d。治療1個月后觀察療效。
1.3 療效判定標準 患者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患者經治療后2d嘔血與黑便停止,3d內大便顏色轉黃,生命體征穩定,胃鏡提示無活動性出血或者胃管置入檢查未見胃液中有血液;有效:患者經治療后3~5d嘔血與黑便改善,6d內大便顏色有轉黃趨勢,生命體征平穩,胃鏡檢查無活動性出血;無效:患者經治療后7d嘔血與黑便未見改善,生命體征不平穩,胃鏡檢查提示有活動性出血[3]。(顯效+有效)/例數×100%=總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正態計量數據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校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2308,P<0.05,見表1)。

表1 2組消化性潰瘍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2 2組患者止血時間、住院時間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觀察組患者止血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2.6714、P=0.0000;t=10.7368,P=0.0000)。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544,P=0.6944,見表2)。

表2 2組消化性潰瘍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時間、住院時間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引發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原因有消化性潰瘍、糜爛性胃炎以及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等,消化性潰瘍屬于最常見的原因之一。研究發現胃蛋白酶或者由于胃酸的腐蝕作用造成失衡、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以及非甾體消炎藥物損傷患者胃黏膜均會導致胃十二指腸黏膜修復與防御功能降低,胃十二指腸內的酸堿環境對于患者的血小板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患者凝血功能被抑制,降低胃蛋白酶纖溶素可以對已經形成的血液凝塊溶解,因此只有當pH低于6.0的情況下患者的血小板集聚和凝血功能才可以發揮,因此在臨床上有效地控制胃十二指腸酸堿度對于控制消化性潰瘍引發上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意義[4]。
泮托拉唑為第3代的胃壁細胞質子泵抑制藥物,對于患者胃壁細胞膜的質子泵可以起到選擇性抑制作用,讓H+-K+-ATP酶受到抑制并無法逆轉,而且泮托拉唑可以對胃酸分泌的最終環節進行阻斷,讓基礎胃酸的分泌與組胺、乙酰膽堿和胃泌素等刺激胃酸分泌的過程受到抑制,能夠產生強大抑制胃酸分泌作用[5-6]。此外研究發現泮托拉唑對于氫離子向胃黏膜發生反滲的過程可以有效控制,進而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對于血小板出血部位凝集產生促進的效果,同時可以讓已經處在凝固狀態血凝塊無法溶解,可以為發生出血的部位止血粘膜的修復創造有利的條件,最終達到有效止血的目的。有研究顯示泮托拉唑對于胃粘膜具有保護作用主要是通過內皮素發揮的,而體液和血小板誘導止血效果只能在pH值超過6.0才可以發揮,pH低于5.0則新形成的凝血塊會短期被消化,pH值低于3時則血小板凝集效應就會完全喪失,因此在對胃酸分泌進行抑制的同時讓掛胃液pH值升高對于控制上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的意義[7-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止血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泮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療效可靠,縮短止血時間和住院時間,不增加不良反應。
[1] 黃晴.奧美拉唑與泮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比較[J].中外醫療,2013,1(2):105-106.
[2] 李征途.重癥消化性潰瘍并上消化道出血應用泮托拉唑雙倍劑量治療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1,6(18):160-161.
[3] 李向賓.奧曲肽聯合泮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6例[J].中國藥業,2011,20(9):71.
[4] 上海市諾森治療協作組.泮托拉唑鈉粉針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療效觀察[J].中華消化雜志,2002,22(12):740-742.
[5] 葉澤輝,溫曉雯.泮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48例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2,18(14):9-10.
[6] 申鴻俊.奧美拉唑與泮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的臨床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8):145-146.
[7] 李鑫華.泮托拉唑治療消化道出血的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012,33(36):7905.
[8] 張綱.泮托拉唑用于重癥消化性潰瘍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2,16(26):3446-3447.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6.090
湖南 421500 常寧市人民醫院內科(黃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