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
改革開放為延安帶來生機,特別是開發大西北的戰略實施后,延安更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幾位老延安重回故地,驚訝地說,延安變化這么大,連他們住過的地方都找不到了。不要說老延安,就是連2007年來過延安的一位同志最近來延安,也感慨地說,延安變化太快了,不到十年,已變成一座現代化的新城。
一位上世紀70年代初曾到過延安的同志說,那時候延安完全是一副農村小城的模樣,最高的樓只有3層,而且不超過五六棟。街上到處是低矮的小平房,很多還是木板房。那時的地區干部招待所在中心街,也就是兩排瓦房。機關、住戶最好的地方是一些接口的石窯、磚窯。城區面貌可見一斑。
1977年發洪水后,最早在南關蓋起來幾棟安置受災戶的四五層的樓,人們稱之為“災民樓”。以后,80年代中后期,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的發展,延安的辦公、居住條件逐步得到改善,樓房漸漸多了起來,但也只是四五層,最高的就是六層。更多的則是薄殼(底層類似窯洞,上面一層平房)。90年代以后,特別是新世紀以后,隨著延安經濟的突飛猛進發展,舊城不斷得到改造,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建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一個個住宅小區陸續建設起來。現在用高樓鱗次櫛比來形容絕不為過。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城市的綠化美化也不斷加強,延安城市一天天美起來了。
幾年前,市委、市政府謀劃延安長遠發展,邀請著名院士、專家經過反復考察論證,又在老城北面削山填溝,建設一座比老城還大的新城,逐步把延安建設成為輻射原陜甘寧邊區及周邊地區的中心城市。新城一期巖土工程已經基本完成,行政中心開始建設,相應的住宅、學校、醫院等也將陸續開工。一個令人神往的新延安即將屹立在黃土高原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