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元灝
作為一名90后大學畢業生,我告別了大學生活,離開了繁華的都市,來到了大南山麓革命老區——汕頭市潮南區雷嶺鎮。一個在城市里長大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到廣闊的農村去經受鍛煉。我覺得,也只有在農村吃過苦、受過累,自己才會真正成長、成熟。
革命老區是新中國的搖籃,也是最需要青年的地方。2013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指出,青年要勇于到條件艱苦的基層、國家建設的一線。當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我們新時期的青年勇于擔當、勇于奉獻。老區由于條件艱苦、待遇較低、遠離市區、發展機會少等原因,往往總是沒有人愿意去,這樣只會更加促進了老區人才缺乏而發展遲滯。長此以往,就會對老區的進一步發展造成極大阻礙。作為學有所成的青年到老區去,不僅為老區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帶去了新的思想、觀念以及工作方式,同時老區也為青年發揮提供了增長知識、磨礪才干的大舞臺,是青年成長和成熟的好地方!
到老區去參加工作,是無愧青春的抉擇。廣袤的神州大地,除了以“北上廣”為代表的大城市外,還有很多中小城市、縣城、鄉鎮,甚至還有不少貧困的農村山區、老區,這些地方也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也歡迎著我們去那建功立業。雷嶺鎮作為汕頭市最偏遠的貧困山區、革命老區鎮之一,便成為我報效家鄉、發揮才干的首選地。既然決定了,就要為之奮斗。我憑借自己的努力,通過了公務員考試與考核,終于成為一名基層鄉鎮公務員。
在老區工作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踏踏實實為群眾辦事。當前全黨上下都在深入進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作為一名新到基層參加工作的青年,除了要在思想上深刻認識黨的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還要付諸行動。首先,應當端正自己的心態,擺正自己的位置。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名人民公仆,來到山區就是為了給群眾做事。立足本職,扎扎實實做好本職工作,同時發揮自己的專長、結合當地群眾實際,力所能及地為群眾解決問題。其次,加強學習以不斷提高工作的技能和為群眾辦事的本領。在實踐中向領導學、向同事學、向群眾學,同時也要向書本學、向網絡學,不斷拓寬視野,勤于思考,總結工作經驗。再次,之所以選擇來到老區,就是希望可以實實在在為老區人民做點事,在沐浴老區的“圣光”中得到鍛煉和成長。雖然我在實際中所從事的工作并不是轟轟烈烈的大事,而是傳閱和保存文件、接轉電話、匯報情況、包村和輔助其它部門工作等瑣碎的“小事”。可我明白,“小事”不小,這些“小事”的另一頭往往就關聯著機關效率、干群關系、鄉鎮發展、村民訴求表達等等的“大事”。群眾利益無小事,無數的小事累積起來,也是大事。
于丁丁同志的《在基層讀懂中國》一文曾寫道:“在農村,才能讀懂中國。只有讀懂了中國,才能更好實現自己的價值。”在革命老區基層參加工作,是我讀懂中國、更好地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開始,是我一段為夢想而奮斗的可貴時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