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因為哈弗H8暫停交付而選擇臨時性停牌的長城汽車在復牌后股價一瀉千里。據估算,長城港股當天即蒸發市值168億港元。這一消息轉瞬之間就成為了各大媒體的頭條,很多汽車、財經媒體由此開始質疑長城汽車的技術能力、管理能力甚至發展前景,頗有前段時間各大娛樂媒體圍攻“文先生”的氣勢。
有幸多次試駕過哈弗H8的我,實在對媒體同仁們的莫名激動無法理解,作為一款剛上市的車型,廠家因為想給消費者更好的產品體驗而延遲交貨,至于上升到企業成敗的角度么?很多汽車媒體不去采訪訂車的消費者,不去研究哈弗H8的產品特點,而是拿出一堆經濟分析師的論點來說長城汽車的種種不是,我只能對于他們的“跨界”思路表示詫異。
我不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但對于很多媒體不去研究和探求產品因素,反而糾結企業管理和企業發展,實在是有些不太理解。一個成熟的汽車企業,必須靠產品來獲取品牌知名度、市場份額和利潤。長城汽車這些年正是依靠著消費者喜愛的產品打下了偌大的江山,這次H8延遲交付,也是為了保證消費者有更好的產品體驗,這么一件對于消費者有利的事情,怎么就成為了長城汽車的“大罪過”了。
自主品牌的汽車企業在研發和制造能力上與合資企業有差距,這是事實,但這不應該成為某些媒體嘲笑他們的原因。對于哈弗H8這款車型,我和同事在試駕時也提出了很多意見,工程師們都進行了認真的記錄,這種造車態度本身就值得贊揚,我覺得延遲交車雖然給很多訂車的消費者帶來不便,但只要長城汽車給予補償,這種態度就要比某些廠商把很多問題新車推向市場還死不認賬的態度好很多。
我能理解某些財經媒體關注股價變化的原因,這是他們吃飯的依靠,但我很難理解一些汽車媒體的表述,在沒有完全了解產品的情況下,就質疑長城汽車的質量管理,進而大書特書長城汽車的研發能力不足、企業后續乏力,我真的想問一句,連產品都沒有見過的諸位同仁,你們寫得這么興奮,你們主編知道么?
一款優秀的車型需要經過千辛萬苦才會面市,一個負責任的媒體也會通過實際體驗來驗證一款車型的優劣。我們的英國同事在全世界都對特斯拉抱有巨大關注的時候,連續兩期認真體驗了特斯拉Model S,給出了他們最中肯的評價,我想這才是一個汽車媒體應有的態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