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中國金融行業開放程度的提高,我國商業銀行所處的外部環境越來越復雜,其經營也更具風險性。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合理控制風險和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成為了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本文試圖闡述全面風險管理的基本理念及內涵,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在風險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建立起符合我國特色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關鍵詞:全面風險管理;商業銀行
一、 研究背景
隨著全球化的趨勢,我國的金融行業已經逐步提高了對外開放的程度。銀行業和金融市場的日趨全球化,給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給我國商業銀行在全面風險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銀行規模進一步擴大,金融創新層見疊出,銀行業務變得越來越復雜,商業銀行的風險也顯著增高。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能否把握機會,增強自身的風險管理水平,提高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在新形勢下急需解決的重要難題。因此,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合理控制業務風險,是我國商業銀行穩步發展的有效途徑。
綜上所述,在世界各國聯系日益緊密的今天,我國的商業銀行能否以全面風險管理理論為理論基礎,制定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來適應金融全球化這一大趨勢,是相當重要且刻不容緩的。
二、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理論
1.全面風險管理的內涵
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它把各種風險有層次地聯系在了一起。各種風險策略綜合考慮以后,大大增強了對風險的抵抗力,并在一定程度下避免了人為失誤的可能性以及由此帶來的損失;可以按照風險來合理安排資金,提升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保證商業銀行的穩步前進。下面,本文從三個方面來詳細解釋商業銀行的全面風險管理:
首先,全面風險管理是從頭到尾貫穿于銀行的各項業務中的。因為商業銀行的業務與其他企業有所不同,商業銀行業務的每個部分都可能隱藏著風險,忽略其中任一個細節都可能會給銀行帶來資金流失,更有甚者會直接影響整個業務的成功運營。
其次,全面風險管理需要銀行所有的從業人員都具備風險管理意識。只有所有的人員對銀行管理者的風險策略有一定的了解及認識,時刻保持對風險的敏感性,才能最大限度的發現并規避風險,減少損失發生的可能性。因此,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不能脫離任何一個從業人員。
最后,全面風險管理是綜合考慮銀行每個階層的風險。目前,世界上大多數銀行把其所面臨的經營風險分為三種,分別是:信用、市場、操作。全面風險指的是銀行各個階層與各類風險之間交錯組合所形成的風險。全面風險管理是綜合考慮各類風險和他們交錯組合所形成的風險,然后有體系的進行分析、測算和處理。全面風險管理需要綜合考慮銀行各部門之間的業務,從管理層統籌全局時所制定的策略,到每個一線工作者所經營的具體業務,都應該合理地規避風險,減少損失發生的可能性。
2.全面風險管理的優勢
商業銀行進行全面風險管理主要有以下幾點優勢:
第一,商業銀行進行全面風險管理能加強其對各種風險的抵抗力。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是以一個整體的眼光來看待風險對銀行業務的影響,改進了以往從每個特殊的風險類型來評估銀行業務風險性的情況。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下,銀行對風險有一個綜合的考慮,能從大局觀上認識各種風險,提高了其控制風險的能力,進而增強其獲利的能力。
第二,全面風險管理能夠加強銀行各崗位從業人員間的合作交流能力。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它在運作時需要各級人員通力合作,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各級人員間的交流,避免了因各級之間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損失,降低了成本。同時,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下,銀行從業人員對風險的理解以及防范意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第三,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下,銀行對風險的評估能力得到了加強,金融市場中的信息使用者在利用銀行信息時能更有把握,更有利于做出正確的判斷。商業銀行的信譽也能隨之提升。
三、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現狀
隨著金融全球化的發展,我國的金融行業已經逐步提高了對外開放的程度。銀行業和金融市場的日趨全球化,給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面對機遇,如何把握風險和利益之間的平衡關系,成為了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由于我國的商業銀行在風險管理方面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對風險管理的理解和實施還不能完全與國際接軌,存在著很多不足,包括以下幾方面。
1.落后的風險管理理念
因為較晚的起步,我國商業銀行對風險管理的認識還不夠全面,不管是銀行高管還是底層工作人員對風險的理解還不到位,往往過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信用風險上,而忽視了其他風險的重要性。容易忽略不同情況下風險存在的差異性,不但原有的風險沒能控制,還有可能會產生出新風險。另外,還有些管理人員對風險控制的理解不正確,通過減少業務來降低風險,這是極其錯誤的,業務量的減少,影響了銀行整體的發展,不僅不能降低風險,在一定程度下還會削弱銀行整體對風險的抵御能力。
2.風險管理組織結構和機制上的缺陷
首先,在我國,各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都是各自為政,沒有有效的、統一的、全國區域性的組織管理機構,這種沒有組織的風險管理,極有可能造成風險的逃竄,即就是從這家銀行通過各種交易轉嫁到另外一家銀行,但風險其實沒有消除,只是在整個行業內流竄。整體風險管理造成的協同互補效應,肯定優于各個銀行風險各自的風險管理。這是我國銀行風險管理的一大弊病。
其次,我國的銀行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分工中沒有專門負責風險管理的專職高級管理人員,這種管理職能的缺失,很可能造成一個管理者不僅要審查銀行的貸款,進行人事考核,還要負責戰略的管理、信貸流程設定等工作。由于精力與經驗的有限性可能會造成某些工作或多或少的失誤,這就認為的增加了該銀行的風險程度。所以我國應該再度細分銀行高級管理人員的分工,突出風險管理的專業性、專職性,比如設置風險管理經理等。endprint
最后,我國大部分銀行的風險管理都集中在分支行這一級別,且集中針對信貸風險,對其他風險的管理重視程度較低,尤其是在基層的中小支行,甚至沒有風險管理的明確制度和組織機制。
3.風險管理的技術相對落后
我國商業銀行信用評級方法過于簡單。與國外銀行內部信用評級方法不同,我國商業銀行的內部評級方法為“計分”法,就是把一些財務指標根據相對應的分組加總。這種方法缺點是無法衡量整體的風險,評級指標都是根據人為主觀判斷的,絕大多數都沒有經過統計數據的驗證。另外,對全部的行業都采取相同權重的方法顯然是不恰當的,因為各個行業他們的性質不一樣、所面對的風險也就不會相同。我國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社會信用評級制度,沒有有效統一的資信體系,尤其是針對中小企業和個人的資信體系,各個企業都是依照自己的客戶資源自己建立信用系統,自己評級,沒有全國統一的,權威的信用評級機構,這就造成了大部分的銀行對風險客戶的了解只能依靠自己,這必然產生較大的信息不對稱,加大了不確定性,從而提高了銀行信用資產的風險水平。最后,風險控制的手段單調。由于我國大部分銀行對風險的認識僅僅停留在不良貸款上,過度的強調了信貸擔保,抵押等手段,沒有建立科學的全面的財務預警機制,在這方面,國內的學術研究也較為滯后,沒有建立適合中國公司的財務風險預警模型,預警機制的缺失造成了銀行對能對客戶的信用產生重大影響的重大事件覺察滯后,這是風險管理的最忌諱的。還有就是我國資產證券化起步較晚,大部分的銀行還沒有完成資產證券化,尤其是信用資產證券化,再加上我國金融衍生市場發展不成熟,這些都使得銀行資產的變現能力大為降低,不能及時的將風險轉移出去,這些都體現出我國銀行業的風險控制可以選擇的方式手段單一單調。
四、我國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
1.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理念
正確理念的確立對整個體系的建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認為全面風險管理需要確立以下理念。銀行必須樹立穩步發展的觀念,重視對風險的管理,以確保不對社會經濟造成重大破壞,這也是銀行的責任所在。從銀行本身角度來說,商業銀行的獲利模式與一般企業有所不同,其投資者一般是從事長期投資的人員,他們往往傾向于低風險低收益的投資策略,以求得穩定的投資收益。高風險的業務可能會帶來損失,使得銀行的經營模式不再持續。所以穩健經營的觀念始終是商業銀行的立足之本。
2.構建垂直管理的組織架構
組織架構的構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解決:
第一,設立職能集中的風管部門。國外先進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中的風管部門通常直屬于董事會,其首席風險官向行政總裁負責并匯報工作情況。風管部門下屬設立專門的風管機構,從事具體的風險控制,使風險管理職能集中于風管部。
第二,實行風管部門垂直管理。具體來說,就是風管部門在本級單位內對風險的管理要執行上級風管部門制定的政策,部門領導人對上級風管領導負責并報告工作情況。在這樣的部門設置下,總行的風管部門可以掌握各級下屬單位的風險情況,對風險進行綜合考慮,能夠有效地分配整體的風險。
3.完善風險控制手段
構建風險預警系統是完善全面風險管理的一種有效措施。風險預警系統是銀行控制風險的一種重要手段,通過對風險的觀測監督,來幫助銀行躲避風險。面對越來越復雜的全球經濟環境,是否擁有一個完善的風險預警體系,是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能否有效規避風險,減少經營成本的關鍵。在全球金融化的大背景下,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四步來構建風險預警系統。
第一,風險預警體系需要時刻關注市場動向,所以收集整理出大量的數據是構建的基礎,只有在充分掌握市場變化的前提下,才能有效的規避風險,降低損失發生的可能性。第二,要制定出合理的指標。因為要完全避免風險是永遠無法實現的,我們能做到的只是盡量減少非系統風險,所以我們要分別對待系統與非系統風險,制定出合理的指標。第三,要制定出風險界限值。通過查找過去的數據,衡量行業平均水平,咨詢風險管理專業人士等方式來制定界限。第四,數據的處理,構建出合適的模型。這是風險預警體系中最重要也是最難的部分。模型的建立需要綜合考慮各個層次的情況,把各個指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最終成為分層結構模型。
五、結論
金融是當代經濟的支柱,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穩步發展對整個經濟社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商業銀行面臨著日趨激烈的競爭以及復雜化的金融環境,風險的管理問題也就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并持續地發展,維持社會經濟的穩定是商業銀行工作者的責任,也是本文討論的主要問題。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提升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是商業銀行應對挑戰的唯一出路。但是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還在初級階段,與國際先進差距較大。減少差距的有效方式是研究學習國外的成功案例。
參考文獻:
[1]林謙.全面風險管理視角下的商業銀行市場風險管理體系[J].金融論壇.2009(07)
[2]趙雪飛,畢新華.我國商業銀行應對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對策[J].經濟縱橫. 2009(06)
[3]陳景新,劉煒.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策略[J].改革與戰略.2010(03)
作者簡介:王伊麗(1990.04- ),浙江財經大學,金融學碩士研究生,浙江溫州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