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麗
摘 要: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是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而農墾企業作為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其穩定發展具有極其關鍵的意義。近年來,農業經營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有效的推動了農墾企業機制的創新,加快了農墾企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而且當前新形勢下,在進一步深化農業經營體制改革的大局中,農墾企業需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加快現代化農業的建設,促進農墾企業轉型升級,確保經濟效益的實現。文中對農墾企業農業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加快農墾企業經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入的具體措施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農墾企業;農業經濟體制改革;農業產業化;創新
我國農墾企業是最早進行農業經營體制改革的企業,其從起步階段實行多種形式的生產責任制,然后在不斷深化過程中建立了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并在發展中對雙層經營體制進行不斷的完善。通過農業經營體制改革的在農墾企業中的實施工,大幅度的提高了農業的勞動生產率和土地利用率,調動了職工生產的積極性,為農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農墾企業農業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農業經營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其受制于農墾企業管理體制、生產力水平及改革環境等多方面的影響,導致改革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對于這些問題需要積極的進行面對,從而在實踐中加以改進和創新,確保農墾企業的健康發展。
1.缺乏完善的土地承包關系。目前在很大一部分農場土地承包過程中,都存在著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對于承包期的規定時間較短,這樣承包人無法在短期內收到較好的利益,所以對承包土地的積極性受到較大的影響;
2.對合作社的發展缺乏認識。目前農場多以家庭農村種植為主,通過大機械的輔助作為進行獨立生產,對于種植結構具有較強的自主性,覺得這種模式更適合自己的發展。認識不到統一經營所帶來的生產成本的降低,由于認識的差距,導致各農場內全作社的發展較為緩慢。
3.農墾企業在二、三產業結構和農業升級存在矛盾。農墾企業規定只有農業戶口的農業職工和家屬才能享有土地,這樣就導致土地處于分散狀態,不適宜規模化經營。但由于各農場在人員分流和勞務輸出等方面的工作受到較多的限制,這樣就導致部分人員常年在家找不到工作的出路,對于這部分人是否應該享受到土地承包權,則地當前農墾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重要問題。
4.爭地問題嚴重。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農業生產的扶持力度,不僅各項補貼增加,而且農工的負擔也得以減輕,由于看到了種地具有較好的利益,所以越來越多社會人員開始向土地轉移,主要體現上成年在外上學的學生和退體后沒有養老保障的人員,存在著要地、爭地的問題,各農場爭要土地資源的情況較為嚴重,這是制約當前農墾企業發展和穩定的直接因素。
二、加快農墾農業經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入的具體措施
1.加快雙層經營體制的完善。首先需要進一步健全家庭承包關系,加快制度的完善,嚴格執行土地承包合同制度,在土地承包過程中,農場職工具有優先承包權和經營權,延長土地合同承包期限,加快土地流轉規范化的實現。
其次強化農場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工作,加快農場統一經營功能的實現,利用現代化的手段和技術,對家庭農場生產及市場信息等方面行使好服務功能,發展農場社會化服務組織,加快家庭農場組織化程度的提升,努力提高農場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最后要加強和規范各項管理工作。對于家庭農場的經營行為要進行規范,加強農場內合同、財務、產品、農機等各項管理工作,努力提高現有農民的技術水平,加強技能培訓,從而加快農墾企業的快速發展。
2.進一步深化農業產業化經營機制。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農業得以實現現代化的根本,是農業經營體制改革的重要成果和方向。在當前新形勢下,農墾企業更加進一步深入農業產業化經營,從而加快發展的步伐,通過培育龍頭企業,加快農墾企業內部各專業化合作經濟組織的建立,從而加快農墾經營體制改革的創新,提高產業的競爭者能力,加快農墾企業的豐產增收,更好的發揮其農業示范作用。
3.加快推進農業經營體制創新。首先是利用職工的身份田和招標田試點工作,將原農場職工的身體打破,加快其向社會人的過渡,使農場職工真正成為市場經營的主體。同時利用招標田將承包經營改為租賃經營,有效的調動起職工的積極性,打破了平均分配的格局,使一部分不愿意從事土地活動的人脫離出來,加快了二、三產業的發展。其次抓好模擬股份制試點工作,利用農場控股、合資種田、統一管理、按股受益、風險共擔的原則來進行農場土地經營。而且生產和產品銷售上采取統一的模式,實現農墾企業的產業化規模生產,集約化管理。
最后要將企業內部的社會職能進行有效的分離,在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將各項措施和制度加快落實,取得實效,能各試點效果進行分析和研究,對于效果好的要根據各地具體情況進一步加快推廣實施,從而加快企業的發展,提高生產效率。
三、結束語
當前我國處于經濟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雖然農業經營體制改革在部分地區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由于其起步較晚,所以最終的成果還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觀察才能得到。但有一點是這容懷疑的,就是要堅持農業經營體制改革的創新,加快農業經營效率的提升,這不僅是當前我國農墾企業農業經營必經之種,而且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所以在當前情況下,需要國家加大對農業的補貼力度,加強各金融機構對農業改革發展的扶持,在農業生產中增加科學投入,減少生產經營中風險的發生,實現農墾企業的集約化、規模化生產,發揮其示范作用,從而更好地推動我國農業的更快、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旭金.對加快推進武定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思考[J].云南農業,20 10(02).
[2]陳兵,王文川.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對農村回流勞動力就業的促進作用—基于成都和鄭州兩村的實證分析[J].學術交流,2010(01).
[3]葉靜,楊愛婷.農業產業化組織模式創新探析—以宜賓市為例[J].青年科學,2013(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