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 陳菲
(1.重慶市渝中區教師進修學院 重慶 400015; 2.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 重慶 400016)
區位優勢對中小學體育特色學校建設的影響研究①
——以渝中區為例
王政1陳菲2*
(1.重慶市渝中區教師進修學院 重慶 400015; 2.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 重慶 400016)
結合渝中區體育特色學校建設現狀,分析渝中區體育特色學校建設的區位優勢,探討推進渝中區體育特色學校建設的基本設想,據此提出基于區委優勢的推進渝中區體育特色學校建設工作的對策和建議,為渝中區及其他區域推進體育特色學校建設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區位優勢 體育特色 對策 渝中區
特色學校建設是渝中區加快教育轉型,破解學校個性發展難題的需要,也是推動學校變革的理性選擇,對提升區域教育內涵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素質教育的廣泛開展和家長教育觀的更新, 結合學校實際,許多學校開始選擇以體育特色教育為辦學模式,體育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文化,已經成為學校特色選擇的重要內容之一。本研究結合渝中區當前體育特色學校建設工作的實際情況,根據區位優勢理論探討區域整體推進體育特色學校建設的基本設想,并提出渝中區推進體育特色學校建設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2008 年重慶市教委進行了教育部重點課題《重慶市中小學特色學校發展戰略》專題研究,對于重慶市推行特色學校建設進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理論和實踐經驗。2013年渝中區教委發布了《渝中區體育特色學校評審辦法》,全區學校開始全面尋求特色辦學之路,正逐步涌現出一批體育特色項目明顯的學校。目前渝中區具有體育特色基礎的學校有15所,其中教委已認定的體育特色項目學校9所,體育項目訓練學校6個。從體育項目結構來看,有8所學校以球類運動(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作為體育特色項目,有4所學校選擇以跆拳道、游泳、藝術體操作為體育特色項目,田徑這一傳統體育項目也有3所學校選擇其為發展體育特色項目。以上表明渝中區中小學體育特色項目較為豐富,但發展項目布局不均衡。(見表1)

表1 渝中區中小學體育特色項目學校及訓練點分布一覽
(1)從區域地理交通條件來看,渝中區是重慶市的文化中心和教育中心,全區面積23.7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萬。從學區劃分情況來看,體育特色學校分布較集中,區域內布局較合理,使得渝中區發展體育特色學校具備良好的基礎條件。
(2)從區域發展經濟條件來看,渝中區是重慶市金融體系最完善、金融生態最優越的金融核心區,是重慶對外開放最重要的形象窗口。經濟實力的快速增長,從經濟上加大了對區教育事業財力、物力上的支持,基本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體育特色學校以及體育特色項目學校的體育場地和器械等硬件設施達到現代化設施設備的要求,能滿足學校師生日常體育活動的需求。
(3)從體育人力資源條件來看,目前渝中區專職體育教師學歷合格率已達到100%,其中小學、初中本科學歷教師已分別達到94%和97%。到2012年,渝中區已培養評選了2名體育特級教師、6名市學科骨干教師、25名區學科骨干教師。要開展體育特色教學,首先必須滿足課堂教學需求,其次才能拓展課外體育特色教學,如體育特色項目特長生的訓練,特色項目課外體育活動等;渝中區體育師資大致能滿足學校課堂教學的需求,體育師資專項分布較全面,為體育特色學校建設工作奠定一定的人力資源基礎。
(4)從教育政策支持條件來看,根據渝中區委、區教委《2012年教育工作要點》關于全區應形成學校特色和區域特色,探求學校最優化發展途徑的精神,區教委要求建成設施完備、管理科學、師資一流以及富有特色的體育特色學校,并形成自身特色,政策的支持是渝中區推進體育特色學校建設最可靠有力的保障。
(5)從體育特色學校開展的現狀來看,近年來渝中區著力推進陽光體育運動,以深入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為載體,以確保活動課程為底線,以優化資源條件為支撐,以堅持競賽為平臺,以創建學校特色為引領,有力推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區域學校體育的開展情況是能否有效推進渝中區體育特色學校建設的直接反映,為區域推進體育特色學校建設起到了指導作用。
3.1 合理配置體育教育資源,打造特色體育教師團隊
體育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實施者,同時也是學生體育學習發展的指導者和幫助者。渝中區需要從理念和行動上創新思路、大膽實踐,合理配置體育教育資源,推進渝中區體育優質特色建設均衡化,通過專業化分工與協作,對渝中區內特色體育教育資源進行有機整合,重點突出特色體育教師團隊的打造, 充分利用區位優勢促進渝中區體育特色學校建設工作。
3.2 增大體育特色學校投入,改善體育特色學校教學條件
通過加大政府投入,更新體育硬件設施與器材,改善體育教學場地等措施來提升體育特色學校建設的基礎設施,建立學校與重點學校的幫扶機制等加強學校體育內涵建設,通過建立體育教師網絡交流平臺,通過網絡教學,慕課教學等手段,發揮渝中區信息通暢這一優勢,達到促進渝中區體育特色學校信息化建設目的。
3.3 加強區域內外合作交流,實現資源優勢互補
區內特色學校之間、體育特色學校與無特色學校之間互相開放,開展體育特色學校建設交流機制,通過分工,實現師資自由流動和優質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帶動無特色或特色不明顯的學校進行建設。另外,與其他區域互通有無,從大區域整體出發在與其他區域關于體育特色學校建設的比較與學習中,不斷完善和建立適合自身發展的體育特色學校建設體系,整體推進渝中區體育特色學校建設。
3.4 強化建設監督,建立科學評價機制
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要對體育特色學校建設的實際效果進行全程督導,建立行之有效的反饋、評價制度,使體育特色學校建設形成長效機制,運行順暢;力求多元化參與評價,既要重視學生體質健康的促進情況,也要包括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和運用,還要考慮學生的體育興趣。完善體育特色學校評價指標體系,針對在實際調查和訪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整,為體育特色學校健康快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證。
[1]龔春燕,胡方,程艷霞.創特色學校育創新人才——全國中小學特色學校發展高峰論壇綜述[J].現代學校領導與管理,2013(2):10-12.
[2]阮漢潮.創建體育特色學校[J].教育導刊,2014(6):15-16.
[3]傅國亮.每一所學校都是潛在的特色學校[J].人民教育,2013 (3-4):20-22.
[4]提高學生藝術素養,促進個性和諧發展:上海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工作研報告[J].上海教育半月刊,2012:43-44.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 -oriented schools based on the territorial advantage——As Yuzhong district in Chongqing for an example
Wang Zheng1Chen Fei2
(1.Chongqing city Yuzhong District teacher training college, Chongqing, 400015; 2.Medical University Of Chongqing public health school of management of Chongqing, Chongqing,400016,China)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port-oriented schools in Yuzhong district,Chongqing,the territorial advantage of construction sport-oriented schools was analyzed.Ideas of promoting sport-oriented schools in Yuzhong district was discussed.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promotion of sport-oriented schools,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oriented schools in Yuzhong and other areas also proposed.
Territorial advantage;Sport-oriented;Strategy;Yuzhong district
G807
A
2095-2813(2014)12(c)-0153-02
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教育部規劃課題(課題批準號:FHB120503)階段成果。
王政(1971—),男,重慶人,教育碩士,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與管理等。
陳菲,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