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東俠
改革開放以來,制造業的飛速發展推動了浙江經濟的高速增長。但是隨著競爭環境的發展變化,制造業人力資源開發出現了諸多問題,制約著制造業未來的持續發展。目前,制造業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一些制造型企業仍然將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作為單純的人事管理,沒有把人力資源開發利用提升到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進行規劃、配置;人力資本水平較低,人才資源只占人力資源總量的5.7%左右,而高層次人才僅占人才資源的5.5%左右,高級人才中的國際化人才更少;激勵機制不夠完善,員工加倍付出得不到相應的收益;一些民營企業喜歡多花錢招聘熟練工,沒有興趣花時間和精力培養現有員工。
制造業企業存在的人力資源管理問題,不僅與目前社會經濟環境有關,也是企業經營者急功近利的產物。只有加強教育改革,進行政策引導,搞好人力資源管理,培養同制造業發展相適應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專業人才,才能發揮巨大的人力資源優勢。對于企業來說,應該更新觀念,提高對人力資源管理的認識,強化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使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協調發展;對政府來說,應加大對教育、培訓等的投入力度,并制定相關政策,鼓勵企業加大人力資本投入,提高員工整體素質。
充分發揮激勵機制的作用。激勵機制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手段之一,其目的是為了提高企業的績效和員工的工作效率,有效的激勵機制能夠保證企業有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工業企業的職工薪酬是建立在崗位基礎上,根據市場勞動力價格,與該類勞動力細分市場掛鉤,確定相應的工資薪酬。薪酬的調整必須掌握勞動力市場動態,保持企業基本薪酬的市場競爭力,以有吸引力的薪酬來吸引、保留優秀人才。
加強教育改革,健全職業教育體系。政府應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加強人才教育與職業需求的聯系,使其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努力建立開放式教育,樹立新型人才觀,建立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培養與實際相符介的勞動人才。特別是應健全職業教育體系,鼓勵企業與高職教育機構進行合作,培養產業轉型所需的各類人才;制定相應的分擔、免稅和激勵政策,確保對學校、企業的長期投入。

圖/金川
建立人力資源績效評估機制,做好反饋與應用。人力資源培訓應該成為企業內部積蓄與分享力量的源泉。要構建人力資源培訓工作的績效評估和監督機制,通過對人才培訓前、中、后的全程評估,及時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的動態信息,并進行偏差的糾正。針對每次培訓的員工,形成一個基本的人力資源培訓效果評估,對培訓內容本身的實用性、對員工工作績效的影響程度進行全而的評價
人力資源管理應人盡其才,提高企業吸引力。人力資源需充分發揮其潛能,合理配置企業員工、滿足企業員工的職業訴求,使員工在自己合適的崗位上發揮作用是關鍵。人才配置應堅持效率優先,以效率為尺度來選擇和使用人才,優化人力資源結構,提高企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同時增強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
根據制造業的需求,設計并實行與其相適應的開發方法。人才的培養和使用也有培訓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老期。人力資源開發必須尊重其內在的規律性,使得人力資源的開發、分配和使用處于一種動態平衡中。制造業的產業結構轉型慢、區域性強,人力資源開發必須考慮其資源結構和層次需求的特點,應對不同的時段、不同的階段的需要,使用不同的開發方法,以促進勞動者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展。人力資源開發還必須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模式理念,結合制造業轉型的實際需求,創造出適合自身特色的開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