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彥舒 馬文卿 熊兆輝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圖書館,湖南 婁底 417000)
Web2.0 時代高校圖書館就業信息服務實證研究?
申彥舒 馬文卿 熊兆輝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圖書館,湖南 婁底 417000)
選取第一批 34所“985工程”高校圖書館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調查、網絡調查等方法,對其就業信息服務開展情況及 Web2.0 技術應用狀況進行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提出 Web2.0 時代國內高校圖書館開展就業信息服務的新策略。
Web2.0 高校圖書館 就業信息服務 實證研究
就業信息服務是高校圖書館在傳統服務基礎上服務內容、服務項目、服務模式的創新和深化。早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就在大學圖書館開設了“就業信息中心”,到了90年代,其咨詢工作已相當成熟和發達[1]。 Web2.0 的出現給就業信息組織與信息服務方式帶來了新的契機,以 Blog、Wiki、RSS、SNS、IM 等為代表的 Web2.0 核心技術被廣泛應用于美國高校圖書館的就業信息服務工作中,并利用 Web2.0 技術搭建了嶄新的圖書館就業信息服務平臺。近年來,國內一些高校圖書館也逐步開展了就業信息服務工作,筆者以第一批34所“985工程”高校圖書館為研究對象,對其就業信息服務開展情況及 Web2.0 技術應用狀況進行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促進其就業信息服務工作的縱深發展,同時也為國內其他高校圖書館開展就業信息服務工作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調查對象:本次調查選取的調查對象是第一批 34 所“985工程”高校圖書館。由于時間和精力的限制,我們不可能對所有高校圖書館進行調查分析。“985 工程”是我國政府為建設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批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而實施的建設工程,所以以“985工程”高校圖書館為研究對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高校圖書館就業信息服務和 Web2.0 技術應用的最高發展水平。所調查的 Web 2.0技術主要包括 Blog、RSS、Wiki、SNS、Tag、IM。數據采集時間為2014年2月12日~2014年3月28日。
調查方法:采用文獻調查和網絡調查相結合的方法。文獻調查以中國知網系列數據庫、維普期刊全文數據庫、Wilson外文數據庫、EBSCOhost數據庫中相關論文為調研對象,對文中提及或介紹第一批34所“985工程”高校圖書館就業信息服務以及 Web2.0 技術應用的實例進行查閱和歸納。網絡調查是對34所“985工程”高校圖書館網站進行逐個訪問,調查核實該圖書館就業信息服務情況以及 Web2.0 技術應用狀況,同時,利用“Google”高級搜索對網站上無法查到的信息進行補充。
筆者對所選取的34所“985工程”高校圖書館就業信息服務情況以及 Web2.0 技術應用狀況進行了初步調查和統計。調查結果見表1。
3.1 Web2.0 技術總體上應用廣泛
調查結果發現,在選取的34 所“985工程”高校圖書館中,幾乎都或多或少地運用了 Web2.0 技術,其中廈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應用了所調查的全部 6 種 Web2.0 技術,同時應用了 3種及 3種以上的 Web2.0 技術共有 23所高校圖書館;在所調查的 6 種 Web 2.0 技術中,得到最廣泛應用的是 IM,共有 30所高校圖書館運用了此技術,其次是 Blog技術和 SNS 技術,分別在 22 所和 21所高校圖書館中得到了應用。可見,Web2.0 技術在我國 34 所“985 工程”高校圖書館中已得到了較廣泛的應用。
3.2 Web2.0 技術應用形式多樣
由于各圖書館服務理念、人員素質、技術水平等存在差異,Web2.0實踐程度有所不同,服務內容和形式各異。調查發現,基于Web2.0技術開展的服務和應用主要包括:①圖書館博客。主要用于構建館員與館員、用戶與用戶、館員與用戶的交流平臺,如學科主題博客、館用博客、館員博客、咨詢博客等。如北京大學圖書館、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等建立了學科主題博客,主要推介圖書館的各類服務、推薦各個學科的最新資源等[2]。②RSS 訂閱服務。主要服務內容有圖書館通知公告、新聞動態、培訓講座、新書通報、商業數據庫、圖書預約/取書/逾期信息、館際互借優惠信息、期刊訂閱等。如清華大學圖書館提供的RSS服務主要包括圖書館最新消息、圖書館中/西文新書通告、商業數據庫RSS、電子期刊訂閱、清華大學最新 SCISSCIAHCI收錄文章 RSS 推送等[3],以實現直接將最新的信息即時主動推送到讀者桌面。③Wiki應用實踐。Wiki在圖書館主要應用于主題指引、學科知識服務平臺構建、知識庫構建、館員交流和創作、圖書情報網上百科等方面。如廈門大學圖書館在2006年就開始建立了館內知識庫——“喂雞”[4]。 ④SNS 社會性網絡服務 。SNS 在圖書 館應用的主要表現形式有圖書館BBS、人人網、校友服務等。構建SNS主要有3種模式:直接加入SNS模式,如南京大學圖書館等多家圖書館在豆瓣網建立了豆瓣小組;積極引進SNS模式,如清華大學、廈門大學圖書館通過API對接到SNS中;自主開發 SNS 模式,如重慶大學圖書館研發了 ADLIB 2.0 系統,并以此為基礎構建了個人書齋[5]。⑤IM 應用。在 IM 軟件/平臺的選擇上,CVRS(即 CALIS 分布式聯合虛擬參考咨詢系統)、QQ得到了廣泛應用,其次是各館使用的其他實時參考咨詢系統、MSN以及機器人。⑥Tag應用。圖書館主要對其學科博客、書目檢索系統、學科導航、社交網站等引入標簽,分為兩種模式:嵌入式服務模式和延伸式服務模式。如廈門大學圖書館將Tag與匯文OPAC系統相結合,嵌入豆瓣讀書、百度圖書等鏈接[6]。

表1 “985工程”高校圖書館就業信息服務及Web2.0技術應用情況概覽
3.3 就業信息服務意識淡薄
調查發現,國內“985工程”高校圖書館開展了一些與就業相關的服務工作,如南京大學圖書館在該校小百合欄目里創設了就業創業指導論壇;重慶大學圖書館圍繞大學生就業專題舉辦了系列培訓講座,如國學智慧與做好職業規劃生涯規則的五項根本修煉、大學生創業的幾個基本問題、漫談大學生的成才與就業、職業規劃的新起點、游戲概念與電影概念設計等[7];被調查的 34 所圖書館中,有 14 所圖書館提供了系列就業信息資源,主要包括就業數字圖書館、創業數字圖書館、愛迪科森就業講座視頻庫、中國大學生就業知識服務平臺等數據庫。但是,“985 工程”高校圖書館很少有在圖書館網站上提供醒目的就業信息服務專欄和服務內容,就業信息服務平臺滯后,不夠重視就業數據庫的訂購(在被調查的34所圖書館中,沒訂購就業數據庫的超過了一半)與二次就業信息資源的建設等。然而,國外大學圖書館網站提供了諸如“協助就業拓展計劃”“時薪工作、本地工作”“俄亥俄大學中央學 生就業服務處”等大量就業信息[8],服務 內容豐富、服務途徑多樣。可見,我國高校圖書館對就業信息服務工作的開展不夠重視,主動性不夠,服務意識有待加強。
3.4 就業信息服務深度過淺,服務廣度不寬
隨著計算機技術、Web2.0技術、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生的就業信息需求呈現出多元化、多樣化、精品化、集成化、及時性、自助性等特點[9],他們既看重信息資源的全面性又看重信息資源的質量。開展就業信息服務就要與新的信息技術集成起來,不僅可以豐富就業信息服務的內容和方式,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吸引更多的人氣,從而拓展服務的深度和廣度。目前,圖書館提供的就業信息服務內容主要是依賴數據商提供的就業專題數據庫和圖書館舉辦的就業專題講座,雖然不少高校開設了專門的就業資料閱覽室,但資料室里的資料一般涉及面較窄,很少有圖書館對就業信息資源進行二次開發和整理、對網絡就業信息資源進行搜集、篩選和加工以及對就業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就業信息服務僅限于一些基礎性的服務,如資源培訓、參考咨詢等,沒有實質性的深層次服務。同時,從服務對象層面來看,就業信息服務廣度不寬,主要面向畢業生,忽視為大一、大二、大三等處在不同年級的學生提供基礎的就業信息服務。國外大學圖書館則較重視對處在不同年級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就業信息服務,從新生入學開始,貫穿大學生涯,如對大一新生就開始提供職業生涯規劃、能力評估等方面的就業信息和指導;對大二學生指導樹立職業意識和人生理想;為大三學生提供各類招聘信息,促進其開展針對性的實習鍛煉;對大四學生重在進行畢業材料制作、面試等方面的訓練等[10]。
4.1 運用職業生涯規劃理念,創新服務模式
對圖書館來說,用先進的服務理念來滿足不同用戶需求的服務意識是提供就業信息服務的最關鍵因素。傳統的就業信息服務模式是被動的、封閉的、淺層次的、“以資源為中心”,知識介紹多,能力培養少,內容務虛多、務實少,局限于提供政策法規、求職技巧、組織招聘活動等應急性指導。在Web2.0環境下,要求一切工作“以用戶為中心”,就業信息服務工作要從傳統服務模式轉變為主動的、開放的、深層次的集成化服務模式。職業生涯規劃是“以人為本”管理思想的最好體現,依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設計職業生涯道路,具有明顯的個性化特征,是一個持續性過程。運用職業生涯規劃理念開展圖書館就業信息服務,一方面可以深入了解學生的興趣、愿望和需求,增進與學生之間的溝通,為學生的學習生活與接觸職業世界并進入職業角色搭建一座橋梁;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圖書館的服務領域,促進圖書館的縱深發展,促使學生對圖書館就業信息服務有種渴求。圖書館只有意識上到位,觀念上更新,才會千方百計地為用戶著想,為用戶考慮,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
4.2 運用資源整合理念,構建內容支撐
就業信息資源的整合是就業信息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圖書館開展就業信息服務的基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①本校就業信息資源的整合。目前,就業信息資源分散于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各個院系以及圖書館,圖書館是收集、保存信息資源的重要場所,不僅擁有豐富的館藏信息資源,還擁有高素質的專業化管理隊伍,對這些分散的就業信息資源要進行整體規劃與集成管理,使之發揮更大的價值。②區域就業信息資源的共享與融合。由于缺乏有力的共享體系支持,當前就業信息資源建設都是各自為政,自建自享,因此需重視區域內不同高校圖書館間、高校圖書館與用人單位間、高校圖書館與人才招聘網站以及高校圖書館與地區就業服務部門間就業信息資源的共享與融合,避免資源的重復建設,盡可能地滿足學生各種就業信息需求。③網絡就業信息資源的二次開發與整理。當前出現了大量的畢業生就業服務信息網、人才招聘網站等,其背后就是一個個大型數據庫,存儲著大量的各類型就業資料。圖書館作為專業的信息服務機構,具備管理和開發一切信息的優勢,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加強就業信息的二次開發,為學生搜集、篩選有用的就業信息,整合成圖書館特色就業信息資源庫,為學生及時提供有用的、針對性的各類就業信息。
4.3 運用技術融合理念,打造平臺支撐
調查發現,Web2.0 技術在高校圖書館應用廣泛,且形式多樣。圖書館可以充分利用現有成熟的 Web2.0技術拓展就業信息服務平臺,構建一個集成化、學生與館員共建共享的、智能化、動態化的就業信息服務互動新平臺。就業信息服務互動平臺的建設是就業信息服務的依托和橋梁,可以利用RSS 構建就業信息定制與推送服務、利用 Blog和IM 構建就業參考咨詢服務平臺、利用Wiki搭建就業知識導航平臺、利用SNS構建就業虛擬服務社區、利用Tag建立檔案庫等并在此基礎上通過 Web2.0 技術的融合開發新的服務平臺和管理系統。Web2.0技術與就業信息服務有效結合,可以大大提高就業信息服務的協作性、自主性、易用性、靈活性和互動性。同時,高校圖書館也要積極為用戶構建物理空間平臺,比如構建就業指導圖書閱覽室、特色館藏等。
4.4 運用跨界服務理念,制定長效機制
大學生就業信息服務是一項系統工程,它需要融合匯總各級政府、企業、高校、市場等各部門的諸多信息,單純依靠某一個機構孤軍奮戰是很難完成的,需要高校圖書館與社會各界的廣泛合作,并制定長效發展機制,充分調動相關部門各方力量參與其中,才能使圖書館的就業信息服務功能得到充分發揮。然而長期以來,高校圖書館基本上處于一個封閉的工作環境中,參與社會外界合作的意識淡薄。跨界服務理念正是讓圖書館突破現有的工作與服務邊界,以用戶需求為驅動,通過與其他社會機構的跨界合作,增強服務的專業性和增值性,提升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效益。通過校內部門之間、圖書館與人力資源管理機構、圖書館與企業、圖書館與其他高校網站的跨界合作,發揮圖書館的核心凝聚力,制定圖書館就業信息服務的長效發展機制,促進機構之間的知識信息流動,實現圖書館資源社會化、社會資源高校化的雙向流動,使圖書館與社會經濟結合得更加緊密,延伸圖書館的服務鏈條,這種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4.5 建立反饋機制,注重效果跟蹤
將合適的信息在合適的時間以合適的方式為合適的用戶提供滿意的信息服務是圖書館就業信息服務的理想狀態。如何評價與測度基于 Web2.0 的就業信息服務的效果與效益是圖書館開展就業信息服務的重要內容。隨著信息技術、信息環境等諸多因素的演進,用戶的信息需求不斷變化,服務模式總是隨著信息用戶需求的變化而逐漸演化,就業信息服務工作也不例外。因此,我們要廣開言路,對就業信息服務進行效果評價和反饋,為不斷的服務功能修正、技術調整提供依據。具體可以通過:①確定科學可行、系統化的評測指標;②建立明確有序的信息反饋渠道,如可通過問卷調查、開通論壇、設置留言欄等方式隨時收集反饋信息,了解服務效果;在 RSS Feed 里添加一些接口,讓用戶能夠向 RSS 服務提供者提供一些反饋;在就業信息服務系統平臺增加用戶管理模塊,特別是用戶反饋信息;③建立完善的反饋制度,定期集體討論和公布處理意見,包括畢業生、高校、人才市場以及用人單位之間的相互反饋。就業信息服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建立合理有效的反饋評價機制一方面有利于調動就業信息服務體系中各方機構工作人員服務的激情和熱情,另一方面能夠增強用戶對圖書館的信心,為就業信息服務的持續開展和推廣奠定基礎。
開展就業信息服務對館員隊伍的優化、服務質量的提升乃至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各高校圖書館應充分利用在資源、技術、專業人才等方面的優勢,依托網絡化、數字化平臺,不斷探索就業信息服務新途徑或方式,構建和完善 Web2.0 環境下的高校圖書館就業信息服務體系,推動高校圖書館就業信息服務向更新、更高階段發展。
[1] 漆俐紅,儲冬紅.高校圖書館開設就業信息服務的探析[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1(4):77-79.
[2] 張靜,鞠靜.高校圖書館開設學科博客的現狀與啟示[J].圖書館論壇,2012(4):120-122.
[3] 清華大學圖書館[EB/OL].[2014-02-26].http://lib.tsinghua. edu.cn/service/RSS.html.
[4] 王惠,等.基于 Wiki的圖書館應用研究[J].現代情報,2013(7):156-160.
[5] 武琳,馮園媛.SNS 在圖書館的應用及發展策略[J].圖書情報工作,2010(19):24-27.
[6] 關云楠.Tag在圖書館中的應用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7] 重慶大學圖書館[EB/OL].[2014-03-02].[http://lib.cqu.edu. cn/newversion/contentInfo.htm?order=look&id=1139700227 1302&topOncoId=3.
[8] 沈嶸.高校圖書館參與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策略分析[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1(5):20-23.
[9] 申彥舒.Web2.0 時代高校就業信息服務的創新思考[J].圖書館,2013(5):140-141.
[10] 桑榮田,沈亞麗.中美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比較研究[J].科技信息,2009(6):696-697.
申彥舒女,碩士,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數字圖書館、信息管理。
G252
2014-05-20;責編:王天泥。)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構建圖書館就業信息服務平臺的研究”(項目編號:13C44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