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紅梅
(安陽市衛生監督中心 河南 安陽 455000)
鹽酸伊立替康聯合氟尿嘧啶治療晚期結直腸癌不良反應分析
石紅梅
(安陽市衛生監督中心 河南 安陽 455000)
目的: 對鹽酸伊立替康聯合氟尿嘧啶治療晚期結直腸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分析。方法: 回顧性分析應用鹽酸伊立替康聯合氟尿嘧啶治療的52例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該化療方案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結果: 主要不良反應表現為遲發性腹瀉、骨髓抑制、惡心/嘔吐,其發生率分別為34.62%、80.77%、90.38%。嚴重的Ⅲ~Ⅳ度血液學毒性占9.64%,Ⅲ~Ⅳ度遲發型腹瀉占9.61%,遲發性腹瀉的危險因素為年齡≥60歲患者。結論: 鹽酸伊立替康聯合氟尿嘧啶治療晚期結腸癌耐受性好,嚴重的骨髓抑制和遲發型腹瀉(Ⅲ~Ⅳ度)發生率較低。高齡患者更容易發生遲發性腹瀉,應該注意用藥安全。
伊立替康; 結直腸癌; 不良反應
結直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全身化療為控制晚期腫瘤的主要手段,近年臨床多采用鹽酸伊立替康聯合氟尿嘧啶治療晚期結直腸癌,可明顯延長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生存期,但是遲發性腹瀉及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限制了其廣泛應用[1]。為此,本文總結分析了52例應用鹽酸伊立替康聯合氟尿嘧啶治療的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常見的不良反應以及發生遲發性腹瀉的影響因素。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應用鹽酸伊立替康聯合氟尿嘧啶治療的52例晚期結直腸癌患者,其中男37例,女15例;年齡為30~75歲,平均(49.6±17.8)歲。所有患者ECOG 評分0~2分,肝、腎、心功能均正常。
1.2 化療方案 采用伊立替康聯合氟尿嘧啶化療方案:伊立替康180 mg/m2,靜脈滴注90 min,d1;亞葉酸鈣400 mg/m2,靜脈滴注90 min,d1;氟尿嘧啶400 mg/m2,靜脈推注,d1;氟尿嘧啶2 400 mg/m2維持靜滴46 h,14 d重復1次。
1.3 藥品來源 伊立替康為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商品名:艾力。
1.4 評價標準 血液學毒性、消化道毒性(惡心、嘔吐等)采用美國癌癥研究所常規毒性判斷標準CTCAE 3.0進行分級。發性腹瀉采用JCOG腹瀉判定標準:0度無腹瀉,每日排便2~3次為Ⅰ度;4~6次同時伴腹痛為Ⅱ度;7~9次,腹痛加重為Ⅲ度;10次以上,伴血性腹瀉為Ⅳ度。
1.5 統計學處理 遲發性腹瀉相關因素分析用SPSS 17.0統計軟件,采用Fisher確切概率法分析遲發性腹瀉相關因素,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主要不良反應 主要不良反應為遲發性腹瀉、骨髓抑制、惡心/嘔吐。其發生率分別為34.62%、80.77%、90.38%。大部分患者不良反應為Ⅰ~Ⅱ度,耐受好。嚴重(Ⅲ~Ⅳ度)骨髓抑制發生率為9.64%,嚴重(Ⅲ~Ⅳ度)遲發性腹瀉發生率為9.61%。詳見表1。

表1 52例患者應用伊立替康治療不良反應發生率(%)
2.2 遲發性腹瀉相關因素分析 性別、腫瘤部位、化療周期、有無吸煙飲酒史及ECOG評分等因素與遲發性腹瀉無相關性,而年齡與遲發性腹瀉相關,60歲以上患者較小于60歲患者更易發生遲發性腹瀉(P<0.05)。見表2。

表2 遲發性腹瀉的影響因素分析
伊立替康是喜樹堿類衍生物,通過細胞毒效應發揮抗腫瘤作用,是一種強效的DNA拓撲異構酶I 抑制劑,能使酶失活從而引起DNA單鏈的斷裂,并抑制DNA的復制從而阻止細胞增殖。它主要作用于S期,高濃度水平影響DNA的合成轉錄,并且可以引起其他周期細胞的死亡[2]。目前,伊立替康與5-FU、CF聯合用于轉移性結直腸癌的一二線治療,其不良反應主要是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應。本組資料顯示,骨髓抑制發生率為80.77%,與文獻報道相仿[3],嚴重的Ⅲ~Ⅳ度骨髓抑制發生率為9.64%,Ⅳ度骨髓抑制僅1例(1.94%),考慮原因為我們在給患者化療中注重監測血象、常規口服升高白細胞中成藥物,如生白片等,并及時行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療;對乙酰膽堿能綜合征癥狀較輕者,給予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0.25 mg即可緩解。而對出現急性、嚴重的膽堿能綜合征者,我們在再次應用鹽酸伊立替康前則常規應用阿托品進行預防治療;惡心、嘔吐經止吐藥物對癥治療后,所有患者表示均可耐受。
遲發性腹瀉是限制伊立替康臨床應用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鹽酸伊立替康代謝產物為SN-38,該代謝產物在腸道中聚集造成腸道黏膜損害,導致水分吸收障礙,分泌過多產生腹瀉。目前關于遲發性腹瀉的臨床研究較多,其中張曉光等[4]認為長期吸煙飲酒患者發生腹瀉的風險較高,因香煙及酒精引起慢性腸炎癥而使腹瀉的風險增高。而本研究提示遲發性腹瀉的發生與年齡相關,年齡大于60歲較年齡小于60歲患者更容易發生遲發性腹瀉,同樣國外有研究報道伊立替康所致的腹瀉危險因素與年齡有關[5]。筆者考慮老年患者胃腸功能減退,腸道黏膜常伴有炎癥改變,因此更易發生腹瀉。由于鹽酸伊立替康遲發性腹瀉發生率高且危害性大,因此積極防治遲發性腹瀉為該化療方案是否能夠順利進行,以及患者能否安全度過反應期的關鍵,尤其老年患者更應重視。
總之,晚期結直腸癌應用鹽酸伊立替康聯合氟尿嘧啶化療相對較為安全。老年患者化療時容易發生遲發性腹瀉,應密切觀察、積極防治,保證該化療方案安全、順利進行。
[1] 孔祥鳴, 蔡菊芬, 龔黎燕, 等. 半夏泄心湯預防伊立替康所致遲發性腹瀉的臨床觀察[J]. 中華中醫藥學刊, 2012, 30(9): 102-104.
[2] Zhou Y, Gwadry F G, Reinhold W C, et al.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mitotic genes by camptothecin-induced DNA damage:microarray analysis of dose and time-dependent effects[J]. Cancer Res, 2002, 62(6): 1688-1695.
[3] 王偉蘭, 朱曼, 郭代紅, 等. 伊立替康應用的安全性研究[J]. 中國藥業, 2011, 20(3): 41-42.
[4] 張曉光, 張俠. 25例伊立替康治療晚期腸癌致不良反應的分析[J]. 中國藥物警戒, 2013, 10(3): 168-171.
[5] Kweekel D, Guchelaar H J, Gelderblom H. Clinical and pharmacogenetic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rinotecan toxicity[J]. Cancer Treat Rev, 2008, 34(7): 656-669.
R 735.3
10.3969/j.issn.1004-437X2014.09.033
201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