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姣
摘要:《昭君出塞》是由劉麟作詞、王志信作曲的一部優秀的聲樂作品,是以王昭君的歷史故事為背景創作的。歌曲內容豐富感人,既有優美傳統的民族風格,又有新時代的新穎特征。創作手法上,新穎獨特,引入了民間音調,使人倍感親切。這是一首頗具難度的女高音作品,結構上嚴謹規整,旋律線條更是抒情婉轉,音區跨越及其演唱情緒都極富有戲劇性。本文通過對這首藝術歌曲的分析,目的在于為一些演唱者、聲樂愛好者提供一些有意的啟示。
關鍵詞:昭君出塞 時代背景 創作特征
一、歌曲《昭君出塞》的作者簡介
曲作者王志信,1942年生,河北樂亭人,1958年進入了中央歌舞團,憑借他的實力,隨后就擔任了中央民族樂團的副主任以及合唱隊的常任指揮。他曾在第三、四、五屆全國青年歌手大賽中擔任評委,并經常為海內外的藝術工作者講學。他從事藝術創作已經有四十多年了,曾在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進修學習,先后跟隨著著名音樂家李煥之和杜鳴心教授學習,王志信的作品是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開始被廣為流傳。
詞作者劉麟,1943年生,畢業于中國音樂學院,著名的詞作家,國家一級編劇,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在國務院有突出貢獻。他是中央民族樂團藝術創作室主任、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副主席。他創作的東西總是充滿了極大的熱情。
作者將《昭君出塞》這個民間故事題材改編成了一首情感跌宕起伏、以歌頌傳統女性優秀品質為主的女生獨唱曲。為昭君樹立了一個深明大義、為了民族的團結與和平作出重要貢獻的光輝女子形象,昭君的愛國主義思想體現了作者對于民族歷史文化的關注和對歷史人物的緬懷之情。
二、歌曲《昭君出塞》的音樂特征
《昭君出塞》是一部優秀的民族聲樂作品,內容是講述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豐富感人,創作手法上新穎獨特,引入的是民間音調,在民族調式的基礎之上進行了“中西合一”,讓人倍感親切。這首歌曲結構上嚴謹規整,更美的是旋律抒情婉轉,音區跨越及其演唱情緒都極富戲曲性。
《昭君出塞》這首歌曲主要是塑造了王昭君這位傳奇女子的光輝形象,一方面是對王昭君偉大獻身精神的頌揚,另一方面是表達人們對戰爭及民族紛爭的厭惡,期盼能夠過上和平安寧的生活。從整首作品來看,是從現代人的角度出發,融入了現代人的新思想、新精神。王昭君出塞時眼看著要離開自己的祖國、家鄉,此去可能再也沒有機會回到祖國,再也見不到父母親人的面孔,產生出悲傷、懷念、惆悵的感情是人之常情,她是一個弱女子,如何不悲傷?但王昭君不是一個平凡的女子,她心胸開闊,為了祖國的和平、百姓的安寧,自愿去匈奴和親。本文是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深刻理解歷史故事的社會含義并進行了創新,賦予了王昭君新的思想內涵,所以作曲家不是在重復和簡單的撰寫歷史。因此歌曲里將王昭君對歷史做出貢獻的真實面目呈現出來了,而不像歷史資料里面描寫的那樣痛哭流涕、滿懷冤屈,充分展現了她博大胸懷的一面,所以使整首歌曲不再是簡單的歷史傳說。
三、歌曲《昭君出塞》演唱的情感處理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可以說“情”是音樂的靈魂,聲樂演唱是一種表演藝術,強調的是“以情帶聲”、“聲情并茂”。由此看來一個歌唱者不光只是唱,對作品本身的理解是否正確、全面的,這是決定演唱是否有“情”的關鍵之一。
(一)歌曲內容簡介
《昭君出塞》這首作品的主要特征是敘事。第一部分序曲是比較自由的慢板,是對昭君離別家園的敘述。
第二部分速度轉變為熱情奔放的快板,情緒高昂,表達了匈奴人民對昭君的歡迎,瞬間沖淡了昭君離開家鄉時的那種離情別緒的心情,也讓她感覺到了些許的慰藉。
第三部分主要是描述昭君內心的情感活動。速度是中速,詞曲纏綿,音調委婉,增添了幾分悲壯,把情緒逐漸的推向了高潮。
第四部分是對王昭君英勇事跡的歌頌,是整個故事的高潮與升華。
(二)情感處理
前面說到了歌唱要做到“以情帶聲”、“聲情并茂”,所以說只有聲情并茂的演唱才能打動觀眾,這首歌曲《昭君出塞》作曲家王志信要表達的不是“怨”,而是對昭君出塞的極度頌揚。
首先開始的引子部分就是一個9拍的長音,氣勢宏偉,瞬間浮現在我們腦海中的就是昭君乘坐馬車準備離去的情景,為下面進入歌唱做好了準備。第一句“別家園,出雄關”,這時候雖然是離別家園,但她身負重任、心系天下,是為了兩族人民的和平安寧而去。而且這時候的她畢竟是以一個公主的身份出嫁,所以演唱時要有一定的身份感,不要把情感表達的柔弱小氣、凄凄慘慘。后面一句“昭君琵琶馬上彈”中的“馬上彈”氣息下沉,要把聲音放下來。接下來的“女兒情”情緒要很激昂,眼界逐漸開闊。第一句“從此長城無烽煙”要能表達出她內心的希望,那就是希望漢匈兩族和平安定,以后不再有戰爭,而第二個“無烽煙”則要強烈的表達出昭君的決心。在演唱時要鏗鏘有力,語氣由輕而重,感情表達是從希望到決心。第三個“無烽煙”的“無”后面有休止,在這里換氣,為后面的一個8拍的長音做好準備。
第二部分描寫的是匈奴人民對昭君的歡迎及熱情的款待,要表達出匈奴人民載歌載舞的那種歡快氣氛。第三部分描寫了昭君內心的情感,希望能夠給漢匈兩族人民帶來平安,所以要表現的音調委婉。
最后高潮部分的處理:因為是高潮部分,所以音量要飽滿,結實。這里是以第三人稱的角色唱的,最后一句“一只塞上曲,感慨越千年”中到最后一個高音“越千年”的時候,要控制好氣息,將下面拽住。到唱最后一個“年”字的時候,是一個9拍的長音,不要一下子把聲音全唱出去,應該讓字頭先出來,然后立馬把聲音控制住,控制好氣息,到最后兩拍的時候再漸強,完成了整首歌曲情感的表達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