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洋
摘要:在聲樂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它一直是音樂關鍵性的組成部分,其優秀作品一直深受青年人的喜愛,反映著時代的呼聲,引領著社會文化事業的進步。近代中國的聲樂作品反映了社會的變化和民眾的心聲,越來越貼近現實了。同時在西方音樂的影響下,中國聲樂作品形式多樣化,現代的流行歌曲逐漸成為了聲樂的主流。青年人非常喜歡和欣賞現代優秀的聲樂作品并成為了現代聲樂產品消費的主要力量,推動了現代音樂產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青年人 發展歷史 聲樂作品
對于音樂進行簡單的概括,它包含了聲樂和器樂兩方面主要的內容,當然也包含歌舞、戲劇、話劇和音樂劇等表現形式。在其發展的歷史進程中,聲樂一直是音樂關鍵性的組成部分,其優秀作品一直深受青年人的喜愛,反映著時代的呼聲,引領著社會文化事業的進步。
一、中國聲樂作品的發展
(一)中國聲樂作品的起源
中國的聲樂起源很早,發展的歷史也很長。早期的人們為了在勞動中相互協同動作、減輕疲勞,在勞動中創造了有節奏的呼聲,這就產生了原始音樂中聲樂的萌芽。我國西漢時期的思想家和文學家劉安(公元前179~122年)主持撰寫了《淮南王》,在這部論文集中,他寫道:“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后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由此可以看出,協同勞動的節奏、勞動呼聲以及人民模仿山林溪水與鳥獸的叫聲便產生了最早的聲樂節奏和音調。春秋戰國時代,由于生產技術的發展,聲樂文化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詩》中出現了大量的民歌等聲樂作品,表達了人民群眾真摯的情感和青春的活力,反映出了青年人的心聲。
(二)中國聲樂作品的發展歷史
中國最早有完整記載的聲樂作品來自于《楚聲》和《詩》。《楚聲》是指戰國時期,在楚國興起的用楚國民歌曲調填詞的專業創作、并由屈原開始的騷體類作品的總稱。其中有些聲樂作品在當時是非常流行的,如《陽春》、《采菱》、《白雪》等。到了漢朝,生產力有了大的提高,聲樂的發展也越來越成熟化、制度化了,漢代成立了樂府,首次在宮廷中設立了主管俗樂的機構,并編撰了《樂府詩集》。很多的優秀聲樂作品得到了創作和廣泛的流傳,漢高祖劉邦就曾經自己創作了《大風歌》,并在家鄉沛縣與父老、鄉親們飲酒時擊筑演唱:“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近代中國的聲樂作品反映了社會的變化和民眾的心聲,越來越貼近現實了,同時在西方音樂的影響下,中國聲樂作品形式多樣化,現代的流行歌曲逐漸成為了聲樂的主流。從近代早期的《工農兵聯合起來向前進》、《長城謠》、《黃河大合唱》到現代的《春天的故事》、《大中國》、《彎彎的月亮》等,都充分體現了時代的變遷對于聲樂作品的影響。
二、中國優秀青年人的聲樂作品賞析
(一)青年人與聲樂作品
在世界所有的地方,音樂是相同的。同樣,青年人對于聲樂的理解與感覺也是相通的。青年人是時代發展的生力軍,也是社會進步的積極推動者,他們對于新生事物有著與生俱來的興趣,他們崇尚自由、追求獨立和個性,渴望平等與真摯的情感。而聲樂正好可以滿足青年人的愿望,特別是現代的聲樂作品越來越注重內心的感受和情感的交流,流行歌曲大都以青年人的生活和情感為主要表現內容。因此,青年人非常喜歡和欣賞現代優秀的聲樂作品,特別是有的流行歌曲會風靡全國、甚至影響全球的青年人,例如去年韓國鳥叔的“騎馬舞”受到了全球青年人的熱捧。青年人已經成為了現代聲樂產品消費的主要力量,推動了現代音樂產業的快速發展。
(二)中國優秀青年人的聲樂作品賞析
中國聲樂作品的創作與表演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用了僅僅三十年的時間就走完了西方數百年走過的音樂發展道路。改革開放初期,青年作曲家張丕基創作的具有流行歌曲風格的《鄉戀》,并由年輕的李谷一演唱。雖然曾經受到了單位的批評,演唱的歌詞中“你的身影,你的歌聲”被批評者認為有個人主義傾向,而且批評者指責李谷一老師的演唱有氣無力,是腐朽的靡靡之音。但是這首聲樂作品抒情風格十分明顯,弦樂中帶有一點探戈的節奏,并使用了流行音樂常用的架子鼓,得到了青年一代的好評,很快在全國流行起來。
20世紀80年代由青年人崔健演唱的《一無所有》是中國近代音樂史上不可多得的優秀聲樂作品,它開創了中國搖滾音樂的先河,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一無所有”借助于愛情主題來表達,顛覆了以往歌唱柔美的古典美學形式,直接表達了恣肆汪洋,用不加修飾甚至“丑化”的嘶啞嗓音,強調情緒與聲音的充沛、宣泄而不是“有度地”控制,拓寬了中國大陸聲樂的發展道路。
進入21世紀以來,青年歌手楊臣剛和龐龍演繹的《老鼠愛大米》、《兩只蝴蝶》與《東北人都是活雷鋒》一樣,都是通過網絡渠道廣泛流行的,代表了網絡流行音樂的優秀聲樂作品。《兩只蝴蝶》延續了“囚歌”的城市小調風,具有民謠的性質,有十足的柔情風格;而《東北人都是活雷鋒》雖然在音樂上比較簡單,甚至被認為簡陋,但是在網絡上傳播就有了親民性,其歌曲具有敘事性,適合制作Flash與之配合,歌曲還有戲謔性,引發了網民點擊甚至制作動畫的興趣。
基金項目: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青少年文化產品的生產現狀與引導策略研究》(11AZD018)。
參考文獻:
[1]張燚.大學流行音樂鑒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劉安琪.淺談中國年輕音樂創作者的道路問題[J].黃河之聲,2012,(04).
[3]馮志平.西方音樂史與名作賞析[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6.
[4]陳秉義.中國音樂通史概述[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