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昀艷
摘要:在聲樂教學中,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才能取得成功。教師教學手段運用合理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針對地方綜合性大學很多聲樂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分析了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和解決的方法和對策。
關鍵詞:綜合性 大學聲樂 學習動力
作為一名地方綜合性大學藝術學院的聲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會發(fā)現(xiàn)在學生們的身上花同樣的時間與精力,收到的效果卻不盡相同。有的學生每一堂課都會有進步,上課時講授的知識在他的演唱中會有體現(xiàn),哪怕微小,但是也可以看到他在努力地按照老師的方法去要求自己。有的學生每節(jié)課都是同樣的狀態(tài),同樣的問題,就算是老師上課時不斷地要求、示范,稍稍有點領悟,下次課還是老樣子,有的甚至越來越差。帶著對這個問題的思考,筆者和不少學生進行了溝通、聊天,發(fā)現(xiàn)除去學生嗓音條件、領悟能力和學習基礎的不同,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學習動力的差異。要想聲樂教學能夠順利、有效,首先要解決學生的學習動力問題。
一、地方綜合性大學聲樂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
地方綜合性大學在招生時比專業(yè)的音樂學院和藝術學院對藝術生專業(yè)水平的要求要相對較低,生源質量也相對遜色。相對于專業(yè)院校里學生如火如荼、你追我趕的學習熱情,地方綜合性大學的學生在學習狀態(tài)方面也有差距。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整天應付式地上課,學習缺乏主動性,教學效果甚微。有些學生在聲樂的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問題和困擾,不知道該怎么去解決,時間長了,學習熱情慢慢的減退。有些學生缺乏自信心,不敢開口唱,偶爾在琴房練習一下,發(fā)現(xiàn)狀態(tài)不好就立馬放棄,導致狀態(tài)越來越不好。不少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不知道為什么學習。學生普遍具有浮躁心理,不愿意花時間去思考、琢磨、練習。還有一些同學對學習沒有興趣,除了睡覺、上網、打游戲就是成群結隊地出去玩。原本應該精彩的大學生活在他們的眼里變成了混文憑、混日子。還有的學生自制力不足管不住自己,“三天打漁兩天曬網,”不能堅持不懈地努力。
二、影響大學生學習動力的因素分析
(一)學習聲樂的動機不是因為愛好
很多綜合性大學對藝術生的文化高考分數(shù)要求不高,這就導致很多學生文化成績不好,為了上大學,在老師和家長的建議下學習聲樂。他們學習聲樂的初衷只是為了上個大學,有個文憑,并非是出于興趣。
(二) 沒有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
大學生活和高中生活不一樣,高中全天都有課,而且有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的監(jiān)管。而大學的課程安排不如高中密集,學生可以利用空余的時間安排自己的學習。習慣了被迫學習的孩子們上了大學之后脫離了家長的監(jiān)督,就像掙脫了牢籠的鳥兒一樣,受不了外界的誘惑,把大把的業(yè)余時間花在網絡、游戲、逛街上。
(三) 缺乏目標和壓力
很多學生覺得寒窗十年,把考大學作為唯一的目標。上了大學之后,多年的愿望得以實現(xiàn),找不到新的目標和奮斗的理由,也沒有了當初考學的壓力,因而每天過得渾渾噩噩,不知道該做什么,對自己的日后的人生和未來的職業(yè)也沒有規(guī)劃。
(四) 自信心受挫
由于聲樂是一門抽象的藝術,看不見摸不著,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老師的引導和啟發(fā)。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缺少和老師的溝通,缺乏毅力和堅持,不敢正視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慢慢地失去了對聲樂的學習興趣。有些同學由于上課時老師的要求較高,對學生過多地批評,導致自信心受挫。
(五) 缺乏豐富的藝術氛圍
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藝術氛圍能夠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在專業(yè)的音樂學院,每周都有很多場音樂會,其中包括校內的師生和國內外的著名音樂家。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見得多、聽得也多,耳濡目染,對聲樂能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在綜合性大學,較少有知名的音樂家來開音樂會,各類演出也相對較少,學生實踐和觀摩的機會有限。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學生的學習。
三、提高學生學習動力的對策和方法
一個好的聲樂老師除了具備扎實的專業(yè)技能和藝術修養(yǎng),還需要有教學的智慧。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聲樂的興趣。如果學生對哪個老師有好感,也會同時對這位老師所教的課程感興趣。如果學生不喜歡某位老師,也就不愿意上這位老師的課。老師要主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課下和學生談心,了解學生對聲樂學習以及未來生活的想法和看法。調動其積極、向上的學習心理,抑制、消除其消極、被動的學習心理。并從職業(yè)規(guī)劃和個人追求著手,使學生認識到專業(yè)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還可以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音響資料和書籍給學生,讓他們加強對聲樂的理解,感受聲樂的魅力。
除此之外,大力構建藝術實踐的平臺,營造良好的藝術環(huán)境也很重要。鼓勵學生多參加校內外各類的比賽和演出,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其有存在感和價值感。老師可以定期舉辦學生匯報音樂會,讓每個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學校也可以舉辦周末音樂會,讓學生能夠有較多的機會在舞臺上實踐,同時也能夠有良好的藝術氛圍。另外,老師還可以多鼓勵學生多出去觀摩高級別的比賽和音樂會,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同時也讓學生時刻感受到濃厚的藝術氛圍。
在聲樂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和老師都是主體,僅僅只有老師的努力是無法獲得成功的,還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只有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其積極、主動地學習,誘發(fā)學生內心美好的歌唱欲望,啟發(fā)學生的歌唱激情,才能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四、結語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當前的聲樂教學中,教師往往都是只注重傳授學生聲樂技巧,忽略了對學生興趣和心理狀態(tài)的關注,導致教學效果不如人意。只有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讓學生的歌唱得到最本質的提高,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慧.藝術類學生學習動力機制和方法、途徑的研究——以徐悲鴻藝術學院為例[J].新視覺藝術, 2013,(05).
[2]陳雙雙.淺談聲樂教學中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調整[J],音樂時空,2012,(06).
[3]趙妍.非智力因素在聲樂教學中的意義和培養(yǎng)[J].群文天地,2012,(10).
[4]王存寶.激發(fā)學習興趣,促成學習動力,推進素質教育[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