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勒日瑪
摘要:作為我國少數民族重要的文化元素之一,少數民族音樂藝術可謂獨具特色,也是我國音樂藝術的一朵奇葩。它傳承著本民族內部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特有文化,具有顯著的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它既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符號,也是促進該民族內部文化交流的核心。在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業的發展過程中,地域音樂藝術也為少數民族地區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收益。
關鍵詞:音樂藝術 少數民族 價值研究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都創造繁衍著自己的文化。音樂藝術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它記錄了一個民族在長期改造與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文化內涵,同時也反映了少數民族地區的地域風貌與風土人情。可以說,民族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文化的傳承與延續,少數民族音樂在該過程中是最為外化的文化表現形式,具有無可取代的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
一、少數民族音樂藝術的社會價值
(一)促進了民族間的文化溝通交流
在各民族的發展過程中,由于生活環境等因素的不同,多數民族都具有本民族的內部語言與風俗習慣。語言的民族性與風俗的地域性在客觀上阻礙了各民族間的文化交流。音樂作為一種通俗的情感表達方式,音符的律動中能夠傳達出喜、怒、哀、樂等情感特征,具有一定的普及性與流通性,在文化交流與傳承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橋梁作用。
江蘇民歌《茉莉花》在國際舞臺上具有重要的影響,在“97香港回歸”和“雅典奧運”中均響起該民歌的旋律。盡管外國聽眾不了解該歌曲的具體內涵,但透過細膩優雅的曲風,傳遞出了新穎悅耳的美感,一幅江南水鄉的水墨圖景仿若近在眼前,音樂的獨特力量由此可見非比尋常。少數民族音樂同樣在文化交流與傳播中發揮了橋梁作用,通過其音樂藝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去認知少數民族的悠久歷史與獨特風情,開始去理解少數民族同胞的艱辛的發展史。作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音樂在我國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過程中的確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為民族團結與和諧發展貢獻了力量。
(二)體現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少數民族音樂在發揮著文化交流橋梁作用的同時,也是識別某一民族群體的標志。蒙古族的《嘎達梅林》、維吾爾族的《達坂城的姑娘》、朝鮮族的《阿里郎》均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獨具特色的音樂藝術,由此也成為了一個民族的文化標識,它記錄了本民族的歷史進程,概括了全民族的情感體驗,促進了本民族的文化流傳,增強了民族內部的凝聚力。
在少數民族文化的流傳過程中,音樂藝術更像是一種傳遞民族文明與民族歷史的承載者。某一民族的起源、遷徙、歷法、祭祀、斗爭等活動,在民族音樂藝術中均有鮮明的體現。它同時也融合了該民族的倫理道德標準、社會組織結構、民族理想目標、日常生活場景等內容,折射出了少數民族對于情感與生活的基本認識與共有觀念。每當同族兄弟姐妹手拉手縱情歌唱時,全民族的理想與向往也得到了抒發與謳歌,音樂凝聚情感的作用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二、少數民族音樂藝術的經濟價值
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對外發展過程中,地域性的音樂藝術作為文化的傳承使者,在促進本民族文化繁榮的同時,也吸引了大批的游客與投資者,從而拉動了本地區的經濟發展。由于歷史與地理位置原因,作為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地的西部地區,其經濟發展與中東部地區相比較為滯后,產業結構較為單一。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加快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上了議事日程。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落實與實施,西部地區圍繞著自身優勢資源,借助國家政策的“東風”,使得自身的經濟發展步入了快車道。
少數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區,其優勢資源頗為廣泛,無論是自然資源還是人文資源,均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在人文資源之中,少數民族音樂藝術由于具有自身的文化價值與藝術價值,因此對其進行市場化的開發與利用,可以為少數民族的貧困落后地區謀一條有效地長遠發展之路。在經濟開發過程中,少數民族藝術不僅可以得到更為完善的傳承與發展,保證少數民族的獨立性與民族地位,也能為本民族地區創造巨大的經濟收益。
以云南省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為例,云南是我國少數民族數量最多的省級行政區,人口超過5000人的少數民族就多達25個。絢麗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為云南省的經濟文化建設奠定了穩固的基礎。在云南省建設文化大省的具體目標中,少數民族音樂的弘揚與傳承被列為重中之重。以《云南映象》為代表的優秀少數民族音樂藝術作品,在全國范圍內引發了巨大的反響。以“納西古樂會”為代表的民族特色音樂展示活動,吸引了國內外的大批游客,大幅提升了當地的經濟收益。一系列的事實表明,少數民族音樂藝術蘊含著豐厚的商機與利潤,其自身具有巨大的資源效益與經濟價值。做好少數民族音樂藝術的弘揚與傳承工作,是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
三、結語
少數民族音樂藝術反映了特定民族內部的生存與發展的歷史進程,也是少數民族群眾的文化藝術結晶。事實證明,少數民族音樂藝術具有巨大的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其自身在促進民族文化傳播與交流,弘揚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時,也為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而持久的推動力,促進了少數民族文化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樊祖蔭.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及其在世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中的作用與地位[J].中國音樂,2004,(04).
[2]王玲.少數民族音樂在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中的文化價值[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王文韜.學校教育和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可持續發展[J].音樂探索,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