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雪梅
【摘要】高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學校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升學壓力等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高中品德教育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品德素養形成的重要作用,因此,高中品德教育必須加強活動的開展,以活動促學科發展,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素養。
【關鍵詞】高中思想品德校外活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6.180
目前,我國高中思想品德教育在理論教學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都得到了明顯的進步。但是,由于教師將教學重點集中在理論知識的學習上,故此,高中學生空有大道理卻不能很好的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導致社會對高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產生質疑。針對這種情況,我聯合學校其他政治教師開展了幾次思想品德教育校外實踐活動課。令人驚訝的是,學生在實踐中能有效的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活動中,從而促進活動的順利開展。此外,學生在實踐中也進一步增進了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進一步激發了自身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為思想品德教學的進一步開展奠定了基礎。下面,我將把從活動中總結的幾點教學經驗進行細致的分析,以此希望促進高中思想品德理論教學和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
一、活動應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
眾所周知,高中生的學習生活是比較枯燥的,學生三點一線的生活模式導致他們對于校外實踐活動充滿了熱情。因此,思想品德教師在活動開展之初應該充分與學生的生活、學習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說,高中生學習時間寶貴,因此,實踐活動的機會是少之又少,故此,教師的活動安排應該著眼于學生的學習,將活動與學習緊密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校外實踐活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高中政治教材中有關于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的一些知識和人大代表應履行的義務和責任,學生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能夠將此部分內容牢固掌握,可是,簡單的記憶活動并不能幫助學生真正的認識教材內容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針對這種情況,我和幾位教師抓住學校周邊村子進行村委會選舉的機會帶領學生通過實地考察的方式切身感受教材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活動結束后,學生一致反映收獲很大,表示對教材內容有了更形象的理解。因此,高中思想品德教育課應該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理論知識的指導下開展社會生活實踐,在生活實踐的參與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實現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的統一結合,促進教學活動的科學發展。
二、活動以提高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為目標
學生對知識運用能力的提高是高中思想品德教學中需要著重解決的一個問題。在教學中,部分學生對思想品德教育學科認識不足,認為品德教育學科的教學內容對生活毫無幫助,因此,他們持排斥的態度來對待本學科的學習。面對這種情況,學校思想品德學科的教師一致認為應該帶領學生走進課外,以生活經歷來教育孩子,讓孩子在實踐活動中明白本學科的學習意義。因此,學校思想品德教師開展了一場買賣交易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中,部分學生學會了根據商品的質量進行砍價,部分學生會依據商品的生產日期跟售貨員進行交流并對產品的質量進行了相關的詢問。活動結束以后,當教師詢問學生為什么會關注商品的這些內容的時候,學生將經濟生活中所學習到的知識運用了出來,指出商品的價值問題,維權問題以及質量問題。學生在不斷發言和舉例的過程中逐漸意識到課本知識的重要性,意識到理論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因此,大部分學生通過此次校外活動逐漸對思想品德學科中所涉及的知識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此外,學生在以后的答題中對知識的分析和運用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面對實際問題的分析不再感到束手無策,而是能分析得頭頭是道,極具規范性。所以,高中思想品德教師應該依據教學內容適當的開展校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增強對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進一步在實踐中加深對知識的認識。
三、活動以塑造學生良好品質為著眼點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進步,網絡不良信息對高中生價值觀、人生觀產生的不良影響已經引起了思想品德教師和學校的重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理論知識的講解已經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此外,應試教育的現狀影響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因此,教師應該結合教學現狀和學生學習情況開展豐富多彩的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以促使學生良好品質的養成。比如說,在文化生活這本教材中,大部分的內容涉及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問題。高中生由于生活活動的限制對此部分內容認識不深刻,所以,他們對于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感到很陌生。針對這種情況,思想品德教師與周圍村莊的傳統老藝人聯合起來共同為學生上了一課傳統文化課,讓學生在已經快要失傳的手藝中進一步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性和它的博大精深。此外,結合,目前高中生思想品德不斷下降的現狀,教師開展了幫扶活動。教師引領學生走進周邊小學,走進課堂,走進農村,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讓學生在幫扶的過程中與需要幫助的人進行生活和學習上的交流。通過交流,學生進一步感受了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從而有效幫助學生形成健康、正確的價值觀。事實上,教師在授課中苦口婆心的講解抵不上學生通過實踐活動獲得的心靈震撼來的教育效果好,因此,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豐富教學形式和內容,以豐富的實踐活動培養和訓練學生良好的品質。
此外,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都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因此,學生在活動中在與小組進行合作時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感。如今,獨生子女比較多,如果家長不注意孩子極容易養成自私自利的性格,但是,集體活動的開展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洗去身上不好的品質,促使學生不斷取得進步。
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教學活動亦是如此。教師的教學活動不能單純依靠理論教學來維持,教師應該加強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的參與中將所學習的知識進行運用和總結,從而幫助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培養自身綜合能力。尤其是我國的思想品德教育已經面臨必須改革的境況,不能再單純的依靠課堂教學以期實現學生品德素養的提高,品德教育必須通過社會實踐進一步鍛煉學生的素養,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從而促進思想品德學科的進一步發展,培養出高素質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