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貓和狗是天敵,相遇就打架。科學家用了很長時間,來研究它們相克的原因—他們把兩只從未見過面的貓和狗放在一個籠子里,結果沒一會兒就動起武來。后來科學家把剛出生的一只狗和一只貓放在一塊喂養,這回兩個小家伙相安無事了。半年之后,貓狗又被領回各自的家族喂養,又過了半年,再把它們放到一起,令人擔心的事發生了,和睦相處沒幾分鐘,又開始貓飛狗跳。
科學家經過細心觀察總結,終于發現了奧秘所在。原來毛病出在貓和狗的語言差別上。我們都知道,狗表達友好的方式是豎起尾巴搖晃,表示親密時還會伸出前爪搭在你的身上。而在貓的態勢語言當中,這可是個危險信號,伸出前爪表示攻擊,而豎起尾巴是表示威懾和危險。
貓在表達高興、友好心情的時候,往往發出一種呼嚕聲,而呼嚕聲對狗來說是什么意思呢?你一定知道,那是大聲狂叫的前奏,是憤怒的表示。于是貓狗相遇時總是上演這樣一幕,狗為了表示友好豎起尾巴左右搖擺,貓一下子就緊張起來,開始伸出前爪,狗以為貓在呼喚它就向前邁了一步,貓以為狗開始進攻,于是就打了起來。
或者貓見到狗后,為了表示友好就低聲打呼嚕,狗一聽就生氣了,也開始打呼嚕,貓以為狗已接受了它友好的問候,就向前邁了一步,而狗以為貓開始攻擊了,于是開戰。
男人和女人相處,可能也存在這種理解上的差別,不是有本書叫做《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嗎?比如小夫妻吵架,吵到精疲力竭也沒有結果,丈夫為了息事寧人,開門走了。其實只是想以此方式平息戰爭,期望再回來就平安無事了。可做妻子的不依不饒,見丈夫走了氣更大,走人是消極抵抗啊,于是擺開架勢等丈夫回來再吵個天翻地覆。
做丈夫的面對二次戰爭往往心力交瘁,苦不堪言,他越想敷衍了事結束爭吵,妻子越要吵出個子丑寅卯。這就是男人和女人對吵架的不同理解與態度造成的誤會。
世界上永遠沒有想法完全一致的兩個人,即使性別相同,也會因為生長環境、所受教育、個人經歷的不同而產生思維、思想乃至價值觀的差距。
人與人之間對同一件事的認識產生分歧是很正常的,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創造了語言,就是為了相互溝通,要是人與人的想法都一樣,語言豈不是要退化了?連貓和狗因為語言差別產生的誤會,通過從小一起喂養都能改善,何況使用同一種語言的人呢?所以溝通是相互了解消除誤會的最佳途徑,不要懶得去使用它。
(選自《今晚報》2014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