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的情緒,給予人強烈的意義感,因而別小覷憤怒、激動、憎恨甚至狂戀。"
有些情緒的對象是確實的,即使是禁戀,愛起來談起來記起來都有個千真萬確的戀人對象,有些卻是虛構的,只是激動的主體選擇深信那虛幻者真有其人。電影《HER》里的計算機程序便被人化了,使用者卻變成了愛人,因“她”的存在而感興奮,生命滿有光彩。她是虛幻的但同時又是真實的,當她最后被“升級”且消失以后,整個城市都頹然若失,一個程序傾國傾城,誰敢說這是虛假的?
我的一位師母今年83歲,但生命力很強,強在敢愛敢恨。丈夫去世了,子女不在身邊,愛的力量都歸到恐懼一個她幻覺里的對象去。近兩年她經常報警,說鄰居的菲籍幫傭到她家中偷東西,吃她冰柜里的食物,還把她鎖起來禁錮。她一星期拿著貴重物件到警局兩次,每次都說得咬牙切齒,但故事情節千篇一律。起初警方都上門來調查,知道鄰居其實早出晚歸,沒有雇用幫傭。她惶惶終日憂心害怕的其實是個影子,但沒有人可以令她相信真相。
另一位婆婆的生活內容不是害怕,而是痛恨。她一直難以接受她心愛的俊兒子娶了一個在她眼中不漂亮不成器的女子,還讓他以她為中心,常常袒護及愛護這個女子和他們的女兒。婆婆的首要工作便是對她加以排斥,壞話說盡,且把家無寧日的景況歸罪于她。這天,婆婆不停地對著孫女兒說她母親多丑怪,品格多壞,智力不足,工作能力奇低……6歲的女孩終于哭了,在自己跟祖母對母親的評價的鴻溝里感到傷心、困惑和害怕,于是在父母跟前號啕大哭。
但誰又能移走她們據之以生活的憑借,移走了又以什么來代替?人都是在意念造作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