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多昂
摘 要:新媒體信息是繼網絡、電視之后,在因特網現代化條件下實現的一種嶄新的媒體信息形式。新媒體信息是滿足人民生活需求的具有個性化的一種新興的大眾娛樂形式,它的商業前景是相當看好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預期成為創業產業的新行業。完善管理機制,組建專門隊伍,走發展主流文化的精品之路,使之實現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媒體之路。
關鍵詞:新媒體信息 載體 主流文化
新媒體信息是繼網絡、電視傳播信息的方式之后,在因特網現代化條件下實現的一種嶄新的媒體信息傳播與存儲形式,這種新媒體信息形式的發展將成為我國信息文化事業建設與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一、 新媒體信息是一種新的媒體形式
當今時代,在因特網的世界范圍中,媒體信息幾乎是以兩種形式出現的:一種是以往信息在網絡上通過復制、轉載等形式再次出現,另一種是專門為了適合傳播途徑的性質而制作的媒體信息形式。該文中所講的新媒體信息的形式,屬于后者,即打破以往傳統的媒體傳播的形式,將電視、手機、網絡三者結合為一體的新的媒體信息的傳播形式。這種傳播形式具有獨特的特征:第一,具有綜合性。新媒體信息形式由創作者集三者信息的傳播特點合為一體,不僅使得傳播形式具有藝術性和新穎性,而且更加能夠細致、準確、快速的傳達信息。第二,新媒體信息形式具有一定的敘說性。從具有敘事性的電視、影視,到網絡信息傳播的形式,再發展傳播至人人使用的手機,這是具有極強的敘說性的。第三、資源共享的最大化。在當今時代中,網絡、電視、手機,這三者中的任何一個對我們來講都并不陌生,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獲取信息的基本工具和途徑,由于三者的“質”的特性的不盡相同,所傳播的信息也自然不同,若將三者實現資源共享的局面將是實現中國信息資源最大化的直接有效的途徑。
二、 新媒體信息發展的歷史進程
新媒體信息傳播形式的得以順利實現,得益于現代科學手段的不斷完善與發展,例如現代數字技術、WIFI技術、3G技術、網絡傳播技術的發展與廣泛應用。
1.新媒體信息發展的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信息進入網絡傳播。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可以上傳到網上,也可以下載到個人的網絡終端,現在網絡信息多是以“上傳下載”為傳播形式的。大家還可以在網上發表自己的看法和隨時對實事進行評論,大家還可以在論壇中集體交流,這樣不僅使大家交流信息的面廣了,而且使得大家獲得信息的興趣大大的提高了。
第二時期,信息通過數字電視傳播。數字電視利用一定的技術手段,實現了點播、留播、續播等新的多種播放信息的新形式。比如,前一天要看的節目,沒有時間觀看,可以通過數字電視的“留播”功能,隨時進行觀看已達到獲取信息的目的,由于這種功能方便了傳播信息的途徑,提高了傳播信息的效率,所以,經過一段時期的過渡與融入,現在大都市每個家庭的電視,幾乎都已經換上了清一色的數字電視。
第三時期,手機上網。人們通過WIFI 、3G等科技手段,進入了網絡覆蓋率較高的信息時代,隨時隨地可以實現上網,進行網絡信息互動,除此之外,現在最流行的就是使用微信軟件,人們可以通過直接對話來進行交流,使得人們日常傳播信息的方式變得更加方便、更加快捷,同時也更加時尚、更加享受的使用網絡資源共享。
2.新媒體信息發展的三個形態
新聞媒介的工作者,經過長期的探索、研究、調查與實踐,總結出國內新媒體信息發展的形態為以下的幾種敘述:
一是改寫型。此類信息是以原有信息的原有敘述為基礎和雛形,通過修改者進行較強的主觀能動的改編,又演變為兩種:一是業余改編型,即非專業人士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將自己實踐所得的信息編寫成文,上傳至網絡而成;二是專業改編型,此類信息主要是將一些原有的信息改編、轉換成可以有影音的新形式的信息,這里的改編與轉換不是單純的將原有信息三維化成為影音形式,而是加入了新的創意、構思和效果的新的傳播信息的方式。
二是原創綜合型。該形式的信息沒有原有文本,只是專門為了適合傳播形式而設計的,如網絡短片、公益廣告、媒體片頭、設計動畫等,短短幾分鐘就可以將最具影響的事件灌入到觀眾的眼中,繼而進入心中,具有強大的震撼力、感染力和藝術視覺魅力。
三是互動型信息。以往的互動都是QQ信息的傳播、BBS公告板的展示、各種對話框的跳出等等,其傳播形式都是在網上進行的。現在傳播的方式,就不單單的局限于網上交流了,還有其他的交流方式,比如說飛信軟件,就是很好地將網絡與手機二者結合起來了,互相影響、互動相應、隨時聯絡,方便了現代快的生活快節奏,提高了現代信息的傳播速度與效率,方便了工作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還有一些影視制作軟件,在影片開始以前進行策劃創作、編制劇情、挑選人物等許多階段,而這些創作的人多由平時多為觀眾的群體構成,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選擇播放順序,以及故事發展的矛盾情節等。這樣,上網的網民不僅是游戲者、而且也是播放者、是觀眾、是導演。
三、 新媒體信息發展的利弊分析
新媒體信息豐富了信息傳播途徑的內涵。信息傳播技術在當代社會找到了新的傳播形式,現在的許多手機就是集中了電視、網絡為一體的手機,如金立A10,可以看網絡電視,堪稱是“電視王”;還有小米手機,出了名的上網神速;還有無線網卡的植入技術等,真正使得現在的手機、電視、網絡三位一體化。三位一體化已經被大眾廣泛使用和接受,實踐證明是方便了生活、提高了工作效率,成為當今人們信息工具的主要功能和大眾信息化的主流。
新媒體信息傳播途徑的出現,打破了舊的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降低了信息受眾的接受可知的難度,新媒體信息形式已真正的成為大眾的表達工具,極大的解放了大眾表達自我、宣泄情緒的本能的需要,激起了數字電視、網絡、小米手機等數字化傳播工具的消費潮流與趨勢。
同時,與舊的傳統信息傳播不同,新媒體信息形式是具有很強的互動性的。新媒體信息解構了舊的傳統信息傳播的形式,使原有傳統的信息傳播形式被動的輸入,變成了大眾參與信息傳播的主動的接受形態,在這種模式下,受眾不再是信息接受的被動者,而是主動參與活動者。新媒體信息的交互性可以使得交互雙方在網絡技術的支持下實現即時交流,如黑龍江交通廣播電臺的永剛主播的“剛好十八點”和晨風主播的“心事了無痕”都是通過網絡互動平臺讓聽眾參與節目,在講完每一個故事之后,都要開通熱線接聽聽眾的信息,與聽眾進行信息的交流,實現聽眾與聽眾之間的互動、聽眾與主持人之間的互動以及聽眾和故事情節的互動。第一次傳播的接收者,會成為下次傳播的傳播者,實現了真正意義的多向互動的信息傳播的態勢。endprint
綜上所述,新媒體信息的傳播形式與途徑縱使有許多優勢,但同時也是存在這一些不足的地方:
首先,在內容方面,信息的精品較少。目前新媒體信息傳播形式主要以網民的自由表述為主,雖然有專門的網絡信息編輯的網站,比如網易、新浪、谷歌搜狐、鳳凰等,但是這些網站也是擁有上億傳播信息的網民的,這些網民的言論是網絡信息的主體,在眾多的網民之中隨意言論者居多,因此,缺乏專業的精品文本。大多數都是自娛自樂的即興發表,任由網友們免費提供,無償轉載,隨意傳播。這就與達到主流文化高度的差距相差甚遠。對現成的素材直接進行篡改,剪切復制與粘貼,隨意上傳,不乏靡靡之音,甚至存在侵犯隱私和版權的現象,使之降低了新媒體信息傳播形式的整體品質,影響了大眾對于新媒體信息的消費欲望。
其次,在整個市場運營的鏈條方面,新媒體信息傳播途徑的產業鏈條尚未完全實現,更沒有形成典型的商業形式。新媒體信息缺乏完善的專業打造團隊,這個團隊要具有專門策劃的能力與水平、要具有健全的制作機制和較為完整的管理體系。預期可以生產出產業化程度較高的新媒體信息傳播文本,為廣大網絡信息傳播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服務,以便獲得更多廣大消費群體的認可。
第三,在運營管理方面,有缺位現象的出現。網絡媒體至今還未完全實行實名制上網制度,而且同時還有存在地區地域的分布的布局的問題。這就導致觀看者、傳播者的身份是隱蔽性的,使得傳播的形勢與內容難以受控,難以追究法律的責任。網絡媒體傳播形式是跨地域、跨國際、跨時空的,大量的用戶端也都是分散性的,如果一旦發生違法行為的問題,就會涉及到管理范圍的權限的問題,加上目前我國對于網絡管理法規的滯后性,沒有相對完整的法律規章制度,如新媒體信息雖然具備了信息傳播形式的基本要求,可是在管理法規尚未明確的情況下,將其定性為《信息安全管理條例》規定的違章條款,使得“信息”缺乏直接法律依據,導致新媒體信息的傳播尚未被歸入主管部門的行業管轄范圍,雖有法也難尋。
當今時代,新媒體信息是滿足人民生活基本需求的具有個性化的一種新興的大眾娛樂形式,它的商業前景是相當看好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它預期成為創業產業的新行業。新媒體信息可以進行反的復消費,以達到節省創造源頭的開支,但是影響面積卻沒有減少,造成一種良好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將來,媒體信息傳播形式的有關部門應該完善管理機制與法制,組建專門隊伍,培養專門人才,走發展主流文化的精品之路,實現中國信息文化產業走入世界的主要媒體之路。
參考文獻:
[1]馬修·弗雷澤,蘇米特拉·杜塔著,談冠華,郭小花譯.社交網絡改變世界[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2]約翰·赫林科,姜斌譯.社交媒體營銷:信息有效傳播的方法和案例[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
[3]沈固朝,儲荷婷,華薇娜.信息檢索(多媒體)教程(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賀文發,李燁輝.突發事件與信息公開:危機傳播中的政府、媒體與公眾[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傳媒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