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富論》在西方經濟世界有著不可撼動的重要地位,它對市場經濟發展了三十年的中國來說意義同樣深遠。面對改革進入縱深階段,政府應該思考怎么做才能讓國民富強,讓百姓活得更有尊嚴。本文主要對我國百姓工資目前出現的收入不公平、再分配不合理等問題,結合《國富論》中的經典思想,加以分析探討。
關鍵詞: 工資漲幅;分配公平;居民消費
一、勞動工資應有的公平呢
《國富論》認為勞動了同樣時間,應取得同樣的工資,這是自然競爭的結果。導致不同職業工資差距的原因只有兩個方面:一是勞動性質本身的原因;二是社會的原因(如:不公平的政策、不正常的競爭等)。可見,在勞動工資論中,斯密力圖宣傳的是工資平等,同工同酬。
然而,在當前的中國,雖然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功,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相較之前有了極大提高。但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GDP增量的迅速攀升,特別是近20年以來,我國的居民收入分配不公引起的社會貧富差距越拉越大。改革開放三十年間,一直強調效率優先,在貧富差距愈來愈大的今天,我們不得不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把“公平”放在了深化改革的優先位置。
目前我國工資收入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首先,在同一工作崗位上,同工不同酬,例如:在各類經濟組織中雖然工作內容和工作量是一樣的,但只要是農民工、臨時工、非正式工,工資都明顯低于正式工員工。其次,我國不同地區相同行業間、相同地區不同行業間、不同地區不同行業間、相同同行不同崗位間工資相差甚大。例如: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城市的國家壟斷行業高層管理者的工資最高,是西部欠發達農村的普通務農人員工資的28倍甚至更多。第三,違反《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現象比比皆是,有些單位干脆不與勞動者簽勞動合同,有些單位不嚴格執行最低工資標準,不按規定給工人繳納社會保險,隨意壓低、克扣工人工資,特別是拖欠農民工工資。
目前要增加居民收入,政府必須下狠心,一方面在制度上進行深入改革,通過不斷完善稅收制度、規范收入分配方式,取締非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整頓不合理收入等。同時在初次分配時,提高勞動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保效率的同時也要兼顧公平。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稅收政策在收入分配中的調節作用。再分配時,完善對壟斷行業工資總額和工資水平的雙重調控政策,嚴格規范國有企業、金融機構經營行為,建立起覆蓋全社會的社會保障體系。
二、經濟發展為何沒讓錢包變鼓
《國富論》中,斯密論述了工資上騰與社會經濟發展程度的關系“然而,勞動工資上騰的誘因,不是國家的現實龐大,卻是國富的繼續增加。最高的勞動工資,不能發現于最富的國家,那只能發現于最繁昌,換言之,最迅速趨于富裕的國家”根據以上斯密的理論,我們不難發現,中國改革開放的這三十年來,作為衡量經濟發展好壞的指標之一的GDP增幅不斷攀升,將中國經濟推向一片繁榮。如果按斯密的理論,改革中的中國便是那個“最趨近于富裕的國家”,然而中國普通居民的工資收入卻并沒有得到較大提高。
分析來看是這樣幾個原因在作怪。第一,工資增速遠低于GDP增速和政府稅收增幅,中國正在走“富國寡民”的經濟發展道路。初次分配時,切給國民收入的蛋糕本來就小,人民創造出來的經濟繁榮卻要依舊受窮。政府收入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增加,但在再分配時并沒有很好的發揮財政作用。據相關資料顯示:中國行政管理費用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占比就已高達18.6%;而教育、科技、文體與傳媒、社保和就業、保障性住房、醫療衛生、環境保護支出等民生支出,比重不足38%。
第二,我國在分享改革發展的經濟果實時,并沒有讓每個中國人都嘗到改革的“蛋糕”,效率優先使得社會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里。例如:水利、電力、石油等壟斷行業工資普遍比其他行業工資水平高。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據統計,2005年電力、電信、石油、金融、保險、水電氣供應、煙草等行業共有職工833萬人,不到全國職工人說的8%,但工資和工資外收入總額相當于當年全國職工工資總額的55%。一些壟斷部門的小職工甚至比高級白領月工資還高。”
第三,工資漲幅永遠追不上通貨膨脹率。中國近年來很長一段時間里通貨膨脹率都在一個較高的位置,但中國工人工資卻沒有隨之迅速增長。很多中國工人在通貨膨脹的一開始,并沒有察覺工資縮水了,一定時間后,當手里的工資無法應對極高的物價水平時才發覺工資漲幅低了。雖然,每年發到工人手里的工資多了,但這些工資每年能買到的商品越來越少。
三、居民收入與消費
目前我國居民消費能力平均水平較低,其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上兩點:第一,居民收入增長緩于經濟增長;第二,居民收入差距過大。前者讓居民沒錢消費,后者則是讓居民缺乏安全感而不敢消費。按照斯密的觀點來說一國經濟增長最佳模式是依靠居民消費帶動經濟繁榮。結合我國實際情況來看,鼓勵居民消費,首先應在初次分配時增加居民收入,其次利用稅收杠桿調節收入差距,第三,更廣泛地覆蓋社會保障機制。三管齊下,既讓百姓手里的錢多起來,又減少心理收入不公平感,加以社保制度的保障,讓我國居民手里有錢花,有錢敢于花,最終才能實現整體經濟的健康增長。
參考文獻:
亞當·斯密.國富論.[M]. 上海三聯書店. 2009.
作者簡介:付佳(1994.02- ),女,北京人,本科生,國際人力資源管理專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