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波 曹 龍
江蘇省金湖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211600
房顫是常見的心律失常,其心房內容易形成附壁血栓,發生心源性腦栓塞的危險性較高。對于房顫患者腦栓塞后急性腦水腫的治療,脫水和利尿是關鍵,若不及時控制,將形成腦疝威脅患者生命。2011年12月-2013年12月,筆者采用托拉塞米治療房顫患者腦栓塞后急性腦水腫患者37例,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病例為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神經內科住院房顫患者腦栓塞后急性腦水腫患者73例,入選標準:(1)均經多次心電圖證實有房顫病史患者;(2)均突然發病,并于發病后1~24h內入院;(3)有不同程度意識障礙及肢體偏癱;(4)均經頭顱CT檢查確診為腦梗死,腦水腫CT表現符合病灶周邊低密度區,同時表現為腦溝消失、腦室受壓和中線偏移等。將患者隨機分為托拉塞米聯合甘露醇組(觀察組37例)和呋塞米聯合甘露醇組(對照組36例)。觀察組37例,其中男20例,女17例,平均年齡(52.11±9.77)歲,有風濕性心臟病史7例,有高血壓史31例,糖尿病病史3例。對照組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齡(51.71±9.78)歲,有風濕性心臟病史5例,有高血壓病史30例,糖尿病病史2例。入院時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計分:6~8分10例,9~10分48例,11~13分15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既往史、一般情況、臨床表現、意識障礙、肢體偏癱、生化等經χ2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用托拉塞米10mg,靜脈注射,1次/8h,3d后改為1次/12h;同時用20%甘露醇125ml快速靜脈注射,1次/8h,5d后改為1次/12h,然后逐漸減量。對照組用呋塞米40mg,靜脈注射,1次/8h,3d后改為1次/12h;同時用予20%甘露醇125ml快速靜脈注射,1次/8h,5d后改為1次/12h,然后逐漸減量。療程均為2周。兩組均給予腦保護、改善循環、營養神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預防感染、防止應激性潰瘍等治療。
1.3 評定方式
1.3.1 腦水腫程度評定:根據頭顱CT掃描所見。顯效:腦水腫范圍比用藥前減輕75%以上;有效:腦水腫范圍比用藥前減輕25%~75%;無效:腦水腫范圍比用藥前減輕25%以下。
1.3.2 神經功能評定: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1]及采用功能評定量表Barthel指數[1]評定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1.3.3 療效判定標準:根據1995年中華醫學會全國第四次會議通過的臨床療效評定標準,基本治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病殘程度為0級;顯著進步: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病殘程度為1~3級;進步: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無變化: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7%以內;惡化: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增加17%以上。總有效=治愈+顯效+進步。2組患者均在治療前、治療后7d、14d進行療效評定、腦水腫、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評分。
1.4 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均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均采用χ2檢驗。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 治療14d后,觀察組總有效率83.78%,對照組總有效72.22%,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 2組NIHSS評分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7d和14d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NIHSS)評分比較(,分)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NIHSS)評分比較(,分)
2.3 2組患者治療后腦水腫消退比較 治療7d和14d后經頭顱CT檢查顯示腦水腫消退情況,觀察組總有效率分別為70.27%、94.59%,對照組總有效分別為55.56%、83.33%。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說明托拉塞米能促進腦水腫消退。見表3、4。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7d腦水腫比較〔n(%)〕

表4 2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14d腦水腫比較〔n(%)〕
2.4 2組治療前、后ADL評分比較 2組ADL評分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7d和14d 2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均有一定改善作用,2組ADL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5。
表5 2組治療前、后ADL比較(,分)

表5 2組治療前、后ADL比較(,分)
心房纖顫是一種常見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房顫可見于大多數心臟疾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病、缺血性心臟病為常見病因。且隨著年齡的增加,心房顫動的發生率逐漸增高,并發腦栓塞的危險性也在增加。心房纖顫患者發生腦卒中的危險是無心房纖顫者的2~7倍,有研究顯示,60~69歲心房纖顫患者腦卒中的發病率為2.1%,70~79歲心房纖顫患者為4.9%,80~89歲心房纖顫患者為7.1%[2,3]。心源性腦栓塞約占缺血性腦卒中的25%。由于心房顫動時,心房特別是心耳處的肌肉幾乎無收縮,心房內血流淤滯,容易形成附壁血栓,栓子脫落經血液循環進入腦動脈致血流阻塞,引起相應供血區腦組織缺血、壞死出現腦功能障礙[4]。腦缺血短時間內形成急性細胞毒性水腫,后由于細胞膜離子泵失靈,缺血、缺氧持續存在,血腦屏障破壞,促使細胞毒性腦水腫向血管源性腦水腫過渡[5]。對于房顫患者腦栓塞后急性腦水腫的治療,脫水和利尿是關鍵,若不及時控制,將形成腦疝威脅患者生命。
甘露醇是臨床療效比較肯定和應用最為廣泛的高滲性脫水劑,可迅速提高血漿滲透壓,使腦組織脫水,從而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而利尿劑在腦血管意外患者中一般作為高滲性脫水劑的協助治療,以減少高滲性脫水劑的用量,尤其是對于心功能或腎功能不全患者,利尿可以使循環血量減少,組織水分溢出,并能使進入腦組織的鈉鹽減少,從而減輕腦水腫。傳統的袢利尿劑呋塞米,長期大量使用后易產生療效降低、利尿抵抗及水電解質平衡紊亂,限制了其在臨床的應用。托拉塞米是一種新型長效吡啶類磺酰脲啶類利尿藥,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抑制氯和鈉的重吸收而發揮利尿作用,對腎小球濾過率、腎血漿流量和酸堿平衡無明顯影響,動物試驗顯示,該藥利尿作 用 比 呋 塞 米 強 10 倍[6~8]。 呂 云 利 等[9,10]研 究 表明,應用甘露醇聯合托拉塞米治療卒中后腦水腫,其利尿效果較甘露醇聯合呋塞米更好,并明顯提高了治療的總有效率,降低了病死率和致殘率,使用過程中不良反應少,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生活質量。
筆者選擇了托拉塞米聯合小劑量甘露醇為觀察組37例,同時設立呋塞米聯合小劑量甘露醇36例作為對照組,結果表明: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觀察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治療后7d和14d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經頭顱CT檢查顯示腦水腫消退情況,觀察組總有效率分別為70.27%、94.59%,對照組總有效分別為55.56%、83.33%,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7d、14d2組 ADL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說明托拉塞米治療房顫患者腦栓塞后急性腦水腫,可以協同甘露醇迅速降低顱內壓,促進腦水腫消退,改善神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質量,臨床療效優于呋塞米,無呋塞米在長期應用的過程中易出現電解質紊亂,為治療腦卒中后腦水腫的提供一種新藥物。
[1]赫登,主編 .神經疾病分級評分量表〔M〕.賈建平,陳梅,閆欣,等,譯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230-232.
[2]陳建寧,王炎炎.健康教育對非風濕性心房纖顫老年患者抗凝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8,14(4):334-335.
[3]GutierrezA,Lopez JE.Update in atrial fibrillation〔J〕.Pr Health Sci J,2004,23(4):279-284.
[4]王麗英,劉文宏,王效敏.老年人心房顫動致腦栓塞40例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綜合臨床,2007,23(3):206-207.
[5]胡斌,高克仁.大面積腦梗死合并心力衰竭25例治療體會〔J〕.西南國防醫藥,2006,16(2):185-186.
[6]劉惠俠.長效袢利尿藥托拉塞米臨床研究進展〔J〕.世界臨床藥物,2004,25(8):495-498.
[7]熊鸝舉,錢鎖開.托拉塞米治療顱腦創傷后急性腦水腫60例療效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0,21(2):81-83.
[8]郭宏偉,黃磊,劉雪芳,等.托拉塞米與呋塞米對急性腦出血患者腦水腫影響的對比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4(8):838-841.
[9]呂云利,劉吉耀,姚向榮,等.托拉塞米治療腦梗死后腦水腫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2012,7(9):1087-1088
[10]雍娟.托拉塞米和呋塞米對卒中后腦水腫療效的比較研究〔J〕.臨床薈萃,2006,21(9):658-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