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華 沈丹薇 張艷梅 孟憲靜 韓益平 李 敏
王建華:女,本科,副主任護師,護士長
品管圈(QCC)是指運用質量管理理論和方法開展活動的小組[1],即選擇課題、調查現狀、設定目標、分析要因、制定對策并實施,評價效果、鞏固措施、標準化、改進等,對于解決臨床護理工作流程中存在的問題,提供最佳的護理服務,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2005年7月衛生部頒布的《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要優先發展包括腫瘤護理在內的專科護理領域,培養實用型的專科護理人才。腫瘤專科護士的培訓在國內尚屬起步階段,無統一標準,我科針對如何提高腫瘤專科護士培訓合格率實施品管圈管理,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科于2012年1月成立品管圈,有8 名護士自愿加入,均為女性。年齡22 ~40 歲。責任組長擔任圈長,7 名圈員,護士長擔任輔導員。本科學歷護士6 名,專科2名。主管護師3 名,護師4 名,護士1 名。設立圈名為“愛心圈”,圈徽設計為雙手托起的紅色心型,以示“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寓意對患者充滿愛,對工作充滿愛,毫無保留,真誠奉獻。每個月召開品管圈會議1 ~2 次,旨在讓基層護士自動自發參與,使其享有更高的自主權、參與權、管理權[3]。
1.2 方法 召開圈員會議,采用頭腦風暴法對選題進行熱烈討論,針對我科腫瘤專科護士培訓合格率較低的實際情況,確定“開展品管圈活動,提高腫瘤專科護士培訓合格率”為活動主題。
1.2.1 制定活動計劃表 按照PDCA 循環程序,品管圈小組制定詳細的活動計劃表,2012年3月為確定QCC 主題、現狀調查、設定目標、原因分析及制定對策階段;4 ~6月為組織實施階段;7 ~9月為效果檢查和標準化、檢討與改進、總結資料及成果發布階段。
1.2.2 現狀調查 調查QCC 活動之前的6 個月我科護士培訓合格率,每2 周培訓1 次,考試85 分以上為合格,QCC 活動之前6 個月我科共舉辦腫瘤專科護士培訓12 次,考核178次,護士培訓合格率65.73%。
1.2.3 原因分析及要因論證 運用魚骨圖,從人員、環境、培訓內容、培訓方法、培訓時間5 個方面進行原因分析,經分析共有27 個末端因素。綜合考慮措施的可行性、效果性、自主性、經濟性及安全性等進行要因論證,最后從27 個末端因素中確定7 個導致腫瘤專科護士培訓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分別為:培訓老師準備不充分,培訓內容不易掌握,培訓方式單一,培訓次數少,低年資護士學習不認真,培訓環境亂,培訓時間不合適。
1.2.4 制定對策及組織實施 綜合考慮措施的可行性、效果性、自主性、經濟性及安全性,針對導致腫瘤專科護士培訓合格率低的7 個主要原因,分別制定相應的對策。在實施對策前對相關人員做好培訓及告知宣傳。對策內容為:
1.2.4.1 品管圈活動前培訓老師準備不充分 開展品管圈活動后,我們嚴格篩選培訓老師,請本科室及院內甚至院外資深腫瘤專家授課,多方考察培訓老師,不但要求老師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更要有靈活授課技巧,授課前護士長與老師充分溝通,請老師認真備課,理論聯系實際,將理論、實踐、指南、臨床病例合為一體,讓學員接受正確的專科理念,且向老師簡單介紹科室護士特點及知識薄弱點,使老師有的放矢。
1.2.4.2 培訓內容不易掌握 品管圈活動前原來的培訓內容較高深,涉及到治療方面較多,且多為前沿的醫療技術,臨床實際應用較少,護士缺乏學習興趣,開展品管圈活動后,鼓勵圈員積極發言,提出合理化建議,結合腫瘤專科護士培訓內容要求,選定專科培訓內容,滿足護士的臨床需要,對護士的工作能提供指導性幫助,護士學有用武之地,護士學習積極性得到調動。
1.2.4.3 培訓方式單一 品管圈活動前只是老師單純講課,護士被動聽講,效果很不理想。開展品管圈活動后,老師改變單一講課模式,從原來的老師講變成護士先講,老師再補充,請老師邊講課邊操作,從原來的模擬操作到實際操作,從原來的講堂到現在的病房,給現住院的腫瘤患者做護理、做操作、做宣教、作指導,患者給予真實的反饋,老師再給予針對性指導,通過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原來高深晦澀、難記的理論變得通俗易通,護士可以做到活學活用,再也不用死記硬背。
1.2.4.4 培訓次數少 品管圈活動前2 周培訓1 次,培訓后立即進行考試,合格率較低。開展品管圈活動后,針對這一原因,護士長、圈長在培訓老師培訓前首先熟悉擬授課主要內容,每天利用早交班時間5 min,每天學習重點理論,反復強調重點內容,使大家熟練掌握。
1.2.4.5 低年資護士學習不認真 針對年輕護士活潑、貪玩的心理,在老師講課時給她們分配具體工作,協助老師準備材料、幻燈、器械,聯系患者及家屬,使她們深入其中。同時將筆記內容、考試成績與績效考核、評優晉升掛鉤,使大家認識到專科培訓的重要性。
1.2.4.6 培訓環境亂 品管圈活動前為方便護理患者在護士站培訓,培訓經常被患者及家屬打斷,周圍的噪聲較大,嚴重影響了老師和護士的注意力和學習效果。開展品管圈活動后,改為封閉的辦公室培訓,外留值班人員事后補課補考,學習不受干擾,事半功倍。
1.2.4.7 培訓時間不合適 品管圈活動前培訓時間為14∶00 ~15∶00,這時出入院患者及治療患者較多,護士各方面工作量均較大,護士經常走神,人在聽課,心里卻想著工作,根本聽不見老師在說什么。開展品管圈活動后,將授課時間調整到17∶00 ~18∶00,這時段出入院患者已基本辦理完畢,化療藥也大多輸完,此時護士學習心無旁騖,學習效果大大提高。
1.3 評價指標 記錄QCC 活動后半年我科共舉辦腫瘤專科護士培訓12 次,考核182 次,與QCC 活動前專科培訓合格情況做比較。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 統計軟件,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品管圈活動前后腫瘤專科培訓合格率的比較(表1)

表1 品管圈活動前后腫瘤專科培訓合格率的比較
2.2 無形成果
2.2.1 護士滿意度提高 開展品管圈活動后,護士能夠暢所欲言,對自己的學習、工作均有發言權,主人翁意識大大增強,學有所得,學有所用。腫瘤科是一個特殊的專科,其獨特的工作環境及服務對象決定了護士在每天的工作中經常暴露于各種各樣的危險中,根據護士建議并結合腫瘤專科護士培訓要求,進行了2 次腫瘤專科護士職業暴露的安全防護的學習,加強了護理人員職業暴露的安全管理,采取相應有效的防護措施,保障了護理人員的安全和身體健康,護士滿意度提高了。
2.2.2 患者滿意度提高 通過開展品管圈活動,護士主動學習積極性提高,責任心加強,理論水平及技術素質提高,對患者各方面的護理更全面,患者滿意度提高了。
3.1 開展品管圈活動可提高護士工作的積極主動性 品管圈的精神在于主動參與,護士在參與品管圈活動過程中,調動了工作積極性,質量意識明顯提高[4]。在品質改善的過程中,每名護士都可以提出問題,分析原因,制定改進措施并落實,護士有被尊重、被認可、自我實現的成就感,從而激發了工作熱情。通過活動更新知識,掌握了新的技能,護士的整體素質明顯提高。
3.2 開展品管圈促進了護士的團隊合作意識 品管圈小組強調全員參與概念,共同討論確定圈名、圈徽,共同確定選題、分析原因、制定措施,通過整個活動過程,提高了圈員參與管理的意識,增強了屬于一個團體的自豪感,增強了護士的凝聚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3.3 護士各方面能力提高了 通過圈員定期討論,提高了護士的組織和溝通能力,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團隊凝聚力。在持續護理質量改中,品管圈活動使護士加深了相互之間的了解,工作協調性和配合能力加強。
實施腫瘤專科護士培訓,是提升臨床護理水平的有效舉措,也是對腫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高度負責的有效保障。通過專科護士培訓,培養出一批具有高水平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的專科護士,為腫瘤患者提供更加貼近需求的、高質量的護理服務[5]。我科通過實施品管圈活動對現有腫瘤專科護士進行業務和技術培訓,大大提高了培訓的合格率,護士滿意度、患者滿意度均得到提高。
[1]邢文英.QC 小組基礎教材[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4.
[2]陳秀云.醫院QC 小組在臺灣[J].中國質量,2003(7):63-63.
[3]楊 麗,王衛瓊.參與管理模式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04(4):44-45.
[4]李 敏,楊 芳,段麗娜.護理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持續改進方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1B):62-63.
[5]李俊英,李 虹,余春華,等.腫瘤專科護士的培訓模式與發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23):2136-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