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隆 石文青 陳昱林
梁國隆:男,碩士,講師
目前,高職護生的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關于教學模式對高職護生心理狀況影響的研究較少,關注自尊、社會支持和應對方式這些應激中介因素對高職護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就更少。本研究旨在探討臨床實踐教學對高職護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以及心理健康與高職護生自尊、社會支持和應對方式之間的關系,從而為探索促進高職護生心理健康的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依據。
1.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2012年5 ~6月參與某三甲醫院鼻咽癌放療術后患者健康教育臨床實踐的2010 級我校高職護生90 名,均為女生。平均年齡(20.3 ±2.1)歲。我校共有156 名2010 級高職護生報名,在接受10 學時的“鼻咽癌健康教育”培訓及6 學時的“健康教育項目化管理”培訓后,最終90 名護生通過考核,參與本項目。這90 名護生,在帶教老師、責任護士或主治醫師的指導下,一對一地對放療后鼻咽癌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然后連續1 個月追蹤、鼓勵患者采用新掌握的方法開展自我護理。
1.2 工具及方法 (1)癥狀自評量表(SCL-90)。采用1 ~5 級評分,統計9 個癥狀因子平均分和總平均分;均分在1.0 ~2.0 提示為心理健康,2.1 ~3.0 之間提示為亞健康狀態,3.1 以上提示為不健康。(2)簡易應對方式問卷。由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兩個維度組成,積極應對12 項,消極應對8項,共20 個條目,按0 ~3 級評分,分別統計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兩個維度的平均分,分值越高表示該應對方式使用越多。(3)自尊量表[1]。共10 個條目,采用1 ~4 級評分,總分值范圍10 ~40 分,得分越高表示自尊水平越高。(4)領悟社會支持量表。共12 個條目,采用1 ~7 級評分,所有條目分累計,得分越高表示領悟社會支持水平越高。問卷調查在項目開始前、開始1 個月后,分2 次進行。2 次調查各發放問卷90 份,均有效收回。
1.3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5.0 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配對Wilcoxon 秩和檢驗,并進行pearson 相關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 實踐前后受訪護生SCL-90 各因子均分比較(表1)
表1 90 名護生實踐前、實踐1 個月后SCL-90各因子平均分比較(分,±s)

表1 90 名護生實踐前、實踐1 個月后SCL-90各因子平均分比較(分,±s)
項目 實踐前 實踐1 個月后 t 值 P值1.54 ±0.38 1.38 ±0.39 2.788 0.006強迫 1.62 ±0.41 1.42 ±0.41 3.272 0.001人際關系敏感 1.89 ±0.54 1.62 ±0.51 3.417 0.001抑郁 1.65 ±0.47 1.44 ±0.46 3.029 0.003焦慮 1.65 ±0.48 1.45 ±0.48 2.766 0.006敵對 1.54 ±0.47 1.37 ±0.43 2.532 0.012恐怖 1.32 ±0.33 1.21 ±0.36 2.137 0.034偏執 1.52 ±0.43 1.37 ±0.45 2.286 0.023精神病性 1.48 ±0.39 1.34 ±0.42 2.317 0.022總均分軀體化1.54 ±0.51 1.39 ±0.46 2.072 0.040
2.2 實踐前后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比較(表2)

表2 實踐前后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名)
2.3 護生實踐前和實踐1 個月后自尊量表、領悟社會支持量表、簡易應對方式問卷平均分比較(表3)
表3 90 名護生的自尊、社會支持和應對方式得分情況(分,±s)

表3 90 名護生的自尊、社會支持和應對方式得分情況(分,±s)
項目 實踐前 實踐1 個月后 t 值 P值30.74 ±0.83 31.55 ±0.81 6.626<0.001社會支持 49.83 ±11.85 54.53 ±12.50 2.589 0.010積極應對 1.98 ±0.42 2.11 ±0.42 2.236 0.027消極應對自尊1.38 ±0.68 1.13 ±0.51 2.790 0.006
2.4 實踐1 個月后參與護生的自尊、領悟社會支持、積極應對方式的得分與SCL-90 總均分相關性分析(表4)

表4 實踐1月后護生的自尊、社會支持及應對方式與SCL-90 總均分的相關分析(r 值)
結果顯示,實踐前參與臨床實踐教學護生的SCL-90 軀體化、焦慮、精神病性等癥狀因子的均分高,與王永紅、高珩、邱映明和陸小兵等學者調查臨床實習前高職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結果相同[1-4]。但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恐怖、偏執等癥狀因子低,又與他們的研究結果不同,這可能和臨床實踐教學與臨床實習的不同,第一次調查在完成實踐前培訓考核后進行,參與護生得到額外的輔導與社會支持,參與的護生都經過考核挑選等諸多因素有關。自尊是個體對自身價值、自我能克服生活挑戰過上幸福生活的肯定,是心理健康的保護因素。社會支持是個體在社會生存環境下,能得到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心理和物質上的支持或援助,缺少或不能很好地利用時,個體面對應激的心理、生理反應就會較為顯著[5]。積極的應對方式對心理健康起積極作用,消極的應對方式對心理健康則有負面影響[6]。在實踐1 個月后,SCL-90 各項癥狀因子均分均低于實踐前,自尊量表得分、領悟社會支持量表得分、積極應對平均分都顯著高于實踐前,消極應對的均分顯著低于實踐前(P<0.01),表2顯示,學生心理健康較實踐前明顯好轉,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個結果可能與護生在幫助鼻咽癌患者的實踐過程中自尊的提高、獲得更多社會支持、從患者身上學到更多積極應對等因素有關。
表4顯示,參與臨床實踐教學護生的自尊、領悟社會支持、積極應對方式的得分與SCL-90 總均分呈負相關(P<0.05);消極應對的得分與SCL-90 總均分呈正相關(P<0.05),提示自尊、領悟社會支持、積極應對能促進高職護生的心理健康,消極應對方式能損害高職護生的心理健康。
臨床實踐教學能促進高職護生自尊、社會支持、積極應對和心理健康的發展。自尊、社會支持、積極應對是高職護生心理健康的促進因素,消極應對方式是高職護生心理健康的損害因素,在今后的護理教學改革中應特別重視這些因素,采取相應措施,提高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王永紅,韓愛敏,王 榮,等.高職護生實習前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應對策略[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2):150-151.
[2]高 珩,何英利.高職護生臨床實習前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干預對策[J].全科護理,2010,8(7A):1696-1698.
[3]邱映明,葉小青,鄒曉波.臨床實習護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干預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5):85-87.
[4]陸小兵.護生心理健康狀況與應對方式、社會支持的相關性探討[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24):1-3.
[5]顧瑜琦,劉克儉.健康心理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37-42.
[6]呂文艷,侯愛和,王會芳.高職護生自我概念、應對方式及心理健康相關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6):516-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