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針對藝術類的課程特點,文章對設計制圖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以培養出綜合型應用人才。
關鍵詞 設計制圖 幾何圖形 三維造型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rawing Teaching
CHEN Quan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uaxia College, Wuhan, Hubei 430223)
Abstract For features of arts classes for the course on the design drawing course in a series of reforms in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thods, etc., in order to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talent.
Key words design drawing; geometry;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和升華,很多高校旨在培養知識技術性人才。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設計制圖課程是以設計項目為載體,以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為核心,以藝術的多樣性點燃設計師門的熱情,激發更多的創新靈感,具有更新的設計理念。①
1 教學內容
設計制圖是指將藝術的美感用于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設計中,不僅具有審美功能,還具有直接反映實用功能、指導產品制造加工的圖形。這使得設計制圖有自己的特點:具有工程制圖的規范性、嚴謹性、精確性,符合國家標準,又根據藝術設計或工業產品設計,有特定的表達方式,還能加上光景、色彩等輔助元素,使設計的科學與藝術相交融。所以,我們在教學內容上做了以下調整:
1.1 加強平面圖形的難度
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等三大構成是藝術設計和工業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在教學內容上,加強平面圖形的運用,為后續的專業基礎課作鋪墊。
在講述線型、圓弧連接及規定畫法的同時,引入平面圖形的一些基本理論和綜合運用,讓不同圖形采用簡單明快的線條體現出層次感,看似安靜又帶有節奏和活力的畫面沖擊學生的視覺感觀,讓同學們體會到設計制造的神秘感——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嚴謹與抽象的結合。
1.2 改變立體構成的思維方式
工業工程已進入信息時代,包括了計算機三維造型和數字化建模。為了與現代信息化接軌,本課程提出了構型要素分析法,采取了“構型—三維—二維”的思維模式,將基本幾何形體定義為由幾何平面圖形運動所形成的立體。此處,幾何平面圖形被稱為基圖。基圖的運動方式有沿直線運動和旋轉兩種方式。基圖沿直線運動生成的立體為拉伸體,而通過旋轉形成的立體為旋轉體(見圖1)。在基本體的形成基礎上,加了并集、差集、交集等布爾運算,從而簡化了組合體的看圖方式,也符合三維造型的思維模式。
圖1 構型要素分析法
基圖的設計屬于平面構成,由基圖生成基本幾何形體或將多個立體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形成的幾何體被稱為立體構成。創新設計的多樣性、創造性、實用性主要體現于基圖設計,沒有簡潔、清晰、線條流暢、富有美感的基圖,便沒有豐富多樣的立體構成。②
1.3 加強軸測圖的應用
在工程圖樣中,通常采用多面正投影的方式繪制物體的投影圖。多面正投影能準確地反映物體的形狀和尺寸,但缺乏立體效果。軸測圖采用平行斜投影,能同時反映物體的長、寬、高三個投影方向的形體特征,立體感鮮明,具有可度量性。為了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讀圖能力,使學生建立二維和三維圖形之間的聯系,在引入三視圖時,用軸測圖作為輔助圖樣,增強學生的感性思維和理性分析。
對于簡單的形體,我們直接根據軸測圖的規定畫法來表達,而復雜的形體,特別是不規則的曲面,就根據空間點的坐標,運用反求法求得,最后用光滑的曲線連接③(見圖2)。
1.4 加深透視圖的畫法
在二維平面上體現三維效果圖的另一種技法是透視效果圖。透視投影是人眼觀察物體在預設的平面內產生的投影,采用中心投影,滿足近大遠小的投影規律。隨著消失點的個數不同,視距和視高的位置不同,效果圖的表達效果也不同,以表現工業產品造型的立體直觀現象,或室內、外景觀的體現(見圖3)。根據要求的不同,也可以利用專業的繪畫知識,在畫好的軸測圖或透視圖上再加色彩、光陰等手法,使線條、信息、色彩、光影等元素有機結合,符合人眼的視覺效果,更體現了設計制圖的魅力。
2 教學手段
為了增強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更容易地建立空間模型,教學過程中加強了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在部分引導性問題上加入了圖形漸變、透明度漸變、逐幀動畫等動畫藝術,使教學內容更形象化、生動化,實現了交互式的動畫效果。這種教學方式更直觀地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如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如何將設計制圖與后續的課程有機結合。
3 教學方法
為了貫徹人本教育,以研促學,以研促改,我們在教學方法上采用了工程實踐的教育模式。通過講述一系列設計制圖的基本理論,相關運用和產品開發流程,讓同學們對基礎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對設計有感觀的認識。在每階段課程內容后,可以將所授班級劃分為不同的實踐小組,結合市場的流行元素及所學的理論,對諸多領域的課題和學生們進行專項討論和實施。④所選擇的課題應難度適中。任課老師對這些小課題進行示范性的指導,所舉的案例應具有代表性和引導性。各組學生們圍繞自己負責的內容進行市場調研、收集資料、設計具體的方案、協作完成。最后提交的作業包括草圖、設計圖紙和設計說明。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潛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培養他們的查找資料的能力、觀察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并消除藝術生對學習工程制圖的畏難情緒。同時,也對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有著推動的作用力。
4 結束語
當前是信息化、產業化和經濟化的時代,我們培養的設計人才應該滿足時代要求。在設計制圖的教學上,應抓住機遇、強化自身的教學特色,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研究與改革,促進本課程的建設,提高學生的市場競爭力,以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需求。
注釋
① 劉春.構建A-H-CDIO 人才培養新模式[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0(1):40-43.
② 陳全,陸載涵.構型要素表示法的探討和應用[J].無線互聯科技,2012(9):196-197.
③ 張潔.淺談三維建模方法[J].運城學院學報,2005(2):37-38.
④ 楊頤.“課題制”教學模式在家紡產品形態與結構設計教學的實踐[J].裝飾,2011(7):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