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紅菊
摘 要 醫務社會工作成為近幾年社會工作研究文獻中最重要的領域,對于提高醫務社會工作的認知、認同具有重要意義。但多流于經驗總結,缺少具有概括力和普遍適用性的本土化理論指導。理論研究應當立足于中國醫務社會工作實踐,借鑒已有資源開發面向中國實際、能夠擔當推進醫務社會工作進程的本土理論,奠定醫務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 醫務社會工作 研究 現狀
中圖分類號:R-052 文獻標識碼:A
Situation Analysis of Medical Social Work
ZHEN Hongju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Shandong 250355)
Abstract Medical Social Work Social Work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areas of literature, medical social work to raise awareness of identity is important. However, multi-stream in experience has summed up the lack of power and general applicability of the localization theory. Theoretical studies should be based on Chinese medical social work practice, drawing on existing resources development for the Chinese reality, can act to promote local medical social worker process theory,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medical social work.
Key words medical social work; study; situation
1 我國醫務社會工作研究的概況
中國醫務社會工作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發展極慢。2004-2006年關于醫務社會工作和康復社會工作的文獻有大幅度增加之趨勢。其中,以北京大學醫學部衛生管理學院劉繼同博士的研究頗具代表性。在健康照顧服務領域與服務內容中,如何改善醫患關系,重構醫護人員與醫療衛生服務的社會形象、專業地位,提高服務質量,將是當前醫務社會工作發展與介入的最佳領域。而醫務社會工作長遠的優先領域是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未來發展的戰略重點是城鄉社區組織動員、社區健康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對象是各類高危人群。2007年醫務社會工作研究集中于對醫療機構引進醫務社會工作制度重要意義的關注。首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鄧鎖博士的研究建基于制度主義,他認為醫療社會工作不僅是一種工作的方法或形式,同時也是鑲嵌于醫療健康體制領域內的一項制度安排。而作為一項制度安排的專業化醫療社會工作,要實現良好的運行和發展,應該具有專業化和規范化的特點,這既是醫療社會工作發展的目標,也是其獲得進步的一個必要條件。
2 醫務社會工作理論研究評述
2.1 理論價值
醫務社會工作成為近幾年社會工作研究文獻中最重要的領域,同時涌現了大批研究成果,這對于提高醫務社會工作的認知、認同具有重要意義。社會工作研究學者在總結近幾年醫務社會工作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力圖出勾畫醫務社會工作制度框架,探索其在具體操作中的可行性,為我國醫務社會工作長遠、持續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思路。他們提出,通過把醫務社會工作制度納入醫院管理制度中以及把醫學社會工作者納入醫療服務團隊的制度安排來體現醫療服務的人本色彩,這不僅順應了21世紀新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對醫療服務的要求,更有利于實現中國新一輪醫療體制改革所要實現的全民健康、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
2.2 研究的薄弱之處
醫務社會工作的理論研究多流于經驗總結,缺少具有概括力和普遍適用性的本土化理論指導,使理論助推力大打折扣。盡管在各方共同助推的影響下,建立醫務社會工作體系已經成為許多國內醫院管理者的共識,但是,迄今為止,醫務社會工作先期的探索并沒有帶來“燎原之勢”。先期探索者在踐行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價值理念和豐富醫療衛生服務的“全人”內涵方面為后期探索者提供了醫療衛生服務今后的改革方向,其開創性意義不可低估。然而在我國目前并沒有形成醫務社會工作的整體推進態勢。任何一種新興事物被人接受,都首先需要有來自理論的充分論證,然后才有實踐中的推廣和制度的確認。因而,面對醫務社會工作實踐,相關的理論研究是否進行了回應、論證和政策呼吁,也成為社會工作能否順暢開展的關鍵。
近年來,我國醫務社會工作理論研究有了重大突破,但是 “重經驗、輕理論”的傾向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理論研究和經驗研究(應用研究)的脫節使二者“自說自話”,不能夠面向醫藥衛生實際提煉出有針對性和推廣基礎的本土化理論。例如,我國醫務社會工作的實踐從2000年算起也已有十幾年歷史,但至今關于醫務社會工作的應有內涵和服務定位也缺乏一個“統一的權威表達”。就研究成果本身而言,不能擔當起指導中國構建出一個面向中國國情、貫徹人本理念、具有現實可操作性的醫務社會工作制度的整體性框架,這種理論的欠缺沒有造就一支能夠面向全社會大力呼吁開展醫務社會工作的專業團隊,制約了中國醫務社會工作的總體發展進程。
3 醫務社會工作研究的重要啟示
理論研究應當立足于中國醫務社會工作實踐,借鑒已有資源開發面向中國實際、能夠擔當推進醫務社會工作進程的本土理論,奠定醫務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一定時期以來,我國的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較為側重實務性和應用性,理論研究相對滯后。中國和別國不同的現代化進程,決定了中國社會學必須要 “對于‘挑戰做出自己的理論概括、對‘傳統資源做出自己的理論開發、對于‘西方學說做出自己的理論借鑒、對于‘中國經驗做出自己的理論提升”。這一重要概括對于醫務社會工作的理論研究具有戰略指導意義。因而,我國醫務社會工作的理論研究應充分考慮本國國情,不能夠把建立在充分社會福利基礎上的發達國家醫務社會工作理論照抄照搬到中國,(那樣也不能開花結果),而是要在借鑒西方已有資源的基礎上,面向社會工作的開展現狀和中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最迫切需求,尊重醫療衛生服務的特有規律,找準醫療衛生服務和社會工作的最佳結合點,為社會工作與醫療衛生服務的融合進行理論論證,為政府最終建立醫務社會工作制度框架做好智囊支持。鑒于社會工作與醫療衛生分屬不同的學科,要求研究者首先應當建構整體化的學術視野,既要關注社會學學科的整體演進過程及最新發展動向,又要重視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以及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最新調整及發展趨勢,同時還要將社會工作與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融合放置于和諧社會構建這一大背景下,從而能夠對于醫務社會工作的發展趨勢做前瞻性預測和評判;其次,研究者應當培育“問題”意識,以社會工作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遭遇的困境(有學者概括為:“無為、無位、無威”)為研究對象,分析表象背后的深層經濟社會根源,尋求適合于我國實際的方法與對策。最后,理論研究者應當擔負起知識分子以思想改良社會、推動進步的時代使命,以醫務社會工作開展的制度保障研究作為現實轉向,重視政策研究,為社會工作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拓展做出可行性規劃和論證。學術研究的政策轉化是20世紀末西方社會科學領域產生的一個新興研究方向,他們認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之間存在立場方面的溝通障礙,研究者可能關注的是局部,而政策制定者則要關注全景。因而,研究者必須盡量使用簡明的語言和易懂的術語使方案容易被人接受;同時,選擇適時的重要的研究主題以和政府的關注保持一致,并借助媒體培育對于該問題持久的公眾意識。這些建議對我國社會工作的理論研究如何實現與政策的接軌提供了有價值的啟示。
基金項目:課題為山東省衛生廳立項課題:山東省社會工作介入社區衛生服務研究路徑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ZC201312
參考文獻
[1] 郭永松.醫務社會工作職能及在我國的發展[J].醫學與哲學,2009(6).
[2] 文軍.制度建構的理性構成及其困境[J].社會科學,2010(4).
[3] 楊敏,鄭杭生.中國理論社會學研究:進展回顧與趨勢展望[J].思想戰線,2010(6).
[4] 李捷理.社會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