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快速發展,極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素質,有力推進了科技創新和文化繁榮,為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往開來,繼續推進教育領域多方面改革,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堅持把教育為本作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方針。各級黨和政府始終把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保證了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教育改革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必由之路。
當前,我國開始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廣大人民群眾對教育的現狀和發展更加關注,對教育制度體系和服務水平提出更高、更加多樣化的要求。我們要從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高度,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教育改革做出的全面部署,堅持立德樹人導向,以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為主線,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教育體系,盡力滿足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多樣化教育需求,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一、大力促進教育公平, 確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教育是促進社會公平“最偉大的工具”,教育公平關乎社會的起點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是當前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緊迫而重要的任務。要促進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公平發展,提供相對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和條件,確保教育成功機會和教育效果的相對均等。要努力讓13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努力使每一個孩子有公平的發展機會,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都能實現個人的夢想和追求。
要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將教育資源向農村傾斜,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傾斜。要大幅度增加投入,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繼續實施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讓更多的寒門學子享有均等的升學機會。
進一步落實并完善進城務工農民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配套政策,積極推動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改善農村留守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狀況。
二、破解擇校問題,建立城鄉一體化義務教育發展機制。擇校問題是廣大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破解這一影響教育公平公正的痼疾,才能回歸義務教育強制性、免費性、普惠性本質要求。
破解擇校問題,根本之策在于切實縮小校際差距,重點是“實行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 各地政府要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均衡配置、合理布局,盡快使師資、教學儀器設備、圖書、體育場地基本達標。繼續實施農村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繼續實施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構建中小學校舍安全保障長效機制,全面改善農村寄宿制學校條件。
要實行公辦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各地政府應合理配置教師資源,因地制宜地建立校長、教師定期交流輪崗制度,全面提高所有公辦學校的校長、教師水平。繼續加大城鎮學校教師對口支援農村學校、優質公辦學校教師對口支援薄弱學校的力度,有條件的地區還可試行校長、教師跨區交流輪崗。
不設重點學校、重點班,標本兼治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試行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制對口招生。學生入校后,按照隨機方式對學生和教師實行均衡編班,編班過程要接受各方監督。
三、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從根本上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荚囌猩贫雀母锸墙逃I域綜合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政府、學校、學生、家長、社會各界極為關注。要積極穩妥地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把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作為突破口,探索建立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學生考試多次選擇、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專業機構組織實施、政府宏觀管理、社會參與監督的運行機制。
逐步推行普通高?;诮y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推行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在全面實施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的基礎上,探索全國統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增強考試內容綜合性,側重考查學生創新思維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索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學生自主選擇參加考試的時間和次數。普通本科高校實行綜合評價、擇優錄取,逐步形成考生與學校之間雙向多次選擇機制。試行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成人高校之間學分轉換。適當拓寬高職院校畢業生接受本科教育通道,高職院校畢業生可通過專升本考試對口進入本科高校相關專業學習。
四、深化教育管理體制和辦學體制新的改革。要堅持管、辦、評分離的方向,堅持政府管教育、學校辦教育、社會評教育的原則,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和學校辦學自主權,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政府要更多運用法規、規劃、標準、政策、公共財政、信息服務等手段引導和支持學校發展,形成政事分開、權責明確、統籌協調、規范有序的教育管理體制。加快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促進高校辦出特色。
強化國家教育督導,充實完善各級教育督導機構,建設專兼職結合的督學隊伍,提高督導工作規范化、專業化水平。將政府業務部門監督評價職能調整到督導部門,健全各級各類教育督導評估和質量監測制度。堅持督政與督學并重、監督與指導并重,建立督導檢查結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
健全政府補貼、政府購買服務、助學貸款、基金獎勵、捐資激勵等制度。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辦學主體多元、辦學形式多樣、充滿生機活力的辦學體制。
五、推進繼續教育改革,拓寬終身教育渠道。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積極發展繼續教育。繼續教育要以完善終身教育體系、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為主題,全面提高人民科學文化素質,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推動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建設和人力資源強國建設。
要進一步強調終身學習理念,構建人人、時時、處處學習的環境和服務體系。要建立歸口管理、管辦分離的繼續教育管理體制和機構,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特別是高等學校要建立向社會開放優質教育資源的機制,推動全民終身學習。
六、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妥善解決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就業問題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課題,更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就業工作的突出問題和首要任務。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把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和高等教育的重點工作,進一步健全促進就業的政策體系。
結合產業升級開發更多符合高校畢業生特點和意愿的就業崗位。要結合轉方式、調結構和產業轉型升級進程,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培育新的就業增長點,開發更多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
政府將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從基層公共管理機構和社會服務組織購買崗位,更多用于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為高校畢業生提供部分穩定可靠的就業崗位。提高公務員定向招錄和事業單位優先招聘比例,為高校畢業生成長成才提供更多選擇機會。健全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服務保障機制。實行激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政策,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引導高校畢業生進一步轉變就業觀念,健全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鼓勵建立創業園區、實行稅費減免、提供小額擔保貸款、免費提供創業指導、提供“一站式”創業服務等扶持政策。
(作者單位:中共遼寧省委講師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