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晶霞
摘 要:《資本論》和某些政治經濟學教材上關于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本質特征的論斷是錯誤的。這一論斷本身有悖經驗常識,其論證過程也存在邏輯錯誤,違反了普通邏輯基本規律中的同一律。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本質特征并非它能夠帶來價值增值,而應在于這個價值增值被資本家的無償占有。對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本質特征的修正,并不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否定,并不影響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要觀點和總體目標。恰恰相反,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最有力的堅持,正是對它的發展。
關鍵詞:資本主義生產;小商品生產;本質特征;價值增值
中圖分類號:F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1-0004-02
《資本論》中有這樣一句話,“作為勞動過程和價值形成過程的統一,生產過程是商品生產過程;作為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生產過程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商品生產的資本主義形式。”馬克思的這句話,點出了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本質特征,即,該生產過程也就是價值增值過程。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本質特征在于,它是使用價值的創造過程、價值的形成過程和價值增值過程的統一。
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價值增值問題上的邏輯錯誤
馬克思的這一論斷出現在《資本論》的第五章:勞動過程和價值增值過程。此處,馬克思并未解釋為什么這一特征為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所獨有。事實上,在整個《資本論》著作中,對這一點的論述也是稀薄的。我們可以從中看到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生產本質論段的內在邏輯及其錯誤所在。在這里,馬克思從兩個思路來解釋為什么該生產過程中不會有價值的增值。不過,這兩種解釋都是錯誤的。下面本文將對這兩種解釋及其錯誤所在進行詳細分析。
1.由商品的價值不會大于商品的價值本身,得出生產過程中沒有產生價值增值。馬克思指出,“在流通之外”,“商品占有者能夠用自己的勞動創造價值,但是不能創造自行增值的價值。”自身的價值不能大于自身的價值,這一點當然是沒錯的,但它又能有多大的意義呢?藉此能夠推導出這個生產過程或小商品生產就不會有價值增值嗎?不能。如果這樣來推導,那就等于是轉移話題,違反了普通邏輯基本規律中的同一律。
2.由原材料的價值在生產過程中不會增值,得出生產過程中沒有產生價值增值。自身的價值不能大于自身的價值,這一點不僅在這個生產過程中成立,在小商品生產中成立,而且在資本主義生產中也是成立的,怎么能說價值增值就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所特有的呢?不能。因此,這兩種思路的解釋是錯誤的。
方法的錯誤自然容易導致結論的錯誤。一種事物的數量是否增加,不能看它在某一時點的數值是否大于該數值本身,而要看它在某一時點的數值是否大于它在前一時點的數值。不能看原材料的價值是否發生了增值,而應看該產品的價值是否大于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價值耗費,用馬克思的概念來講就是所消耗的產品形成要素的價值,即生產資料價值和勞動力價值之和。
二、小商品生產中也可以存在價值增值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價值增值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本質特征,是其他方式下的生產過程所不具備的。為行文方便,本文就將以馬克思所的上述舉例來說明在小商品生產中也存在價值增值。
1.馬克思的舉例同小商品生產的關系。自己進行勞動生產,使用自己的生產資料,產出的東西是商品,該商品價值量衡量的內在依據是包含在該商品中的該生產者所付出的勞動量,而且該勞動量在計量時也要按“一定的社會規律”來計量。
2.勞動力價值的因素對價值增值的影響。如果勞動力有價值,則對價值增值的分析就等同于資本主義生產,只要產品的價值大于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生產資料價值和勞動力價值之和,就存在價值增值。而如果勞動力沒有有價值,則只要產品的價值大于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生產資料的價值,就存在價值增值,而且,這個價值增值會更大。
3.小商品生產增值的可能性。(1)理論的分析。為方便分析,現在我們假定商品生產者的勞動力價值在數量上就等于該行業一個普通雇傭工人的勞動力價值。這樣,在馬克思的舉例或普通小商品生產中所消耗的產品形成要素及其價值就等同于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故,小商品生產中,完全可能存在價值增值。(2)實踐的比照。就現實生活的事例來看,確實有很多小商品生產者其利潤不斷增加,其財富不斷膨脹,其規模不斷擴大。例如,一家經營得當的夫妻小餐館,它的規模在擴大,它的產品價值也就自然大于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產品形成要素的價值,也就自然存在價值增值。
三、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本質特征
1.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本質特征在于資本家對價值增值的無償占有。既然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本質特征不是價值增值,那它是什么呢?一無償占有,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所特有的,能夠將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同其他生產過程區別開來,因而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本質特征。
2.對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本質特征的修正,并不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否定。由于勞動價值論的確立,生產過程中所產生而被資本家拿走的價值增值就成為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東西,就成為剩余價值,對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本質特征的修正,并不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否定,而是對它的發展。
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工作者大都集中于對《資本論》閃光點的挖掘與贊美,而較少觸及它的缺點與錯誤,從而使《資本論》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說服力在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中顯得漸趨蒼白。殊不知,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最有力的堅持,恰恰是對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29-300.
[2] 魏塤.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5:78-89.
[3] 馬克思.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2.
[4] 馬克思恩格斯《資本論》書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202.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