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鵬飛 李宏
摘 要:云南省是甘蔗生產主產區之一,甘蔗產業能否穩定發展關系著云南經濟的發展。因此,基于實際數據,對云南省和其他四個甘蔗主產區進行區域比較優勢分析計算,進而找出相關問題,并提出相關對策。
關鍵詞:云南省;甘蔗;區域比較優勢;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1-0089-03
引言
甘蔗,是中國主要的糖料作物,甘蔗產業也因云南省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成為云南省僅次于“兩煙”的第二大優勢特色產業,為云南省經濟發展特別是邊疆民族地區脫貧致富做出了重要貢獻。為了深入研究云南省糧食生產的優勢與不足,分析可持續發展的前景,為云南省甘蔗安全提供一些思考,我們嘗試引入比較優勢理論對云南省的甘蔗生產情況與其他甘蔗主產區進行分析,是很有必要,也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云南甘蔗生產現狀
世界甘蔗生產面積大約在3億畝,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巴西,中國位居第三,植蔗面積2 400多萬畝,中國甘蔗種植主要集中在廣西、云南、廣東、海南等地。云南省甘蔗種植面積及產糖量均僅次于廣西位居全國第二,云南甘蔗生產主要分布在滇西南、滇南地區的臨滄市、德宏州、保山市、普洱市、西雙版納州、紅河州、文山、玉溪市8個州市,常年甘蔗種植面積約30萬公頃,蔗糖產量200萬噸以上,工農業產值突破120億元。
(一)云南甘蔗種植情況
2012—2013年期間,云南甘蔗種植面積整體呈上升趨勢,全省甘蔗種植面積超過500萬畝,總產量近2 200萬噸。云南省連年干旱期間,甘蔗種植面積與產量有所影響,全省甘蔗受災面積達91.1萬畝,大約造成甘蔗減產92.7萬噸,蔗糖減產13萬噸以上。但各州市甘蔗種植面積整體上呈上升趨勢。
(二)甘蔗新品種引進和育種情況
為加大甘蔗新品種引進、選育力度,云南省先后引進國內外甘蔗品種46個,通過“核心家系評價”與單株選擇相結合的育種方法,大幅度提高了育種效率,年育種組合數超過一千個,引進、選育的新臺糖、云蔗、桂糖、粵糖、閩糖等系列品種成為云南省甘蔗生產的主推品種。如針對云南旱地蔗區的自然生態條件和抗旱品種缺乏等突出問題,加強抗旱品種培育和引進篩選,歷時十二年成功選育出云蔗03-194、云蔗03-258、云蔗03-103、云蔗03-422、云引3號、云引4號、粵糖86-368和桂糖21號等12個抗旱甘蔗新品種(系),并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有力地支撐了云南蔗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2013年,云南省甘蔗良種率達95%。
(三)甘蔗新技術推廣情況
2013年,圍繞“噸糖田”建設,云南省大力實施甘蔗高產創建,將良種選用、健康種苗、地膜覆蓋、深翻深種、施用配方肥、防治病蟲害、蔗園間套種等新技術有機結合起來,實現高產穩產。2013年,云南省甘蔗良種率達95%,建設“噸糖田”81.6萬畝,新種甘蔗地膜覆蓋率達71.9%,推廣旱地深溝深種120萬畝,蔗園間套種推廣15.3萬畝,為云南省甘蔗種植產量的提高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區域比較優勢分析
比較優勢理論最初由經濟學家李嘉圖提出,是在絕對成本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里,我將把云南省甘蔗種植的單產情況和種植面積情況與幾個甘蔗種植主產區進行比較分析,計算得出相關實際數據,然后進行分析。其公式分別為:
E=,S=
式中,E為APi和AP的比值,其中,APi為主產區的甘蔗種植單產,AP為五個甘蔗主產區的平均甘蔗單產;S為Si/Gi和S/G的比值,其中,Si/Gi為主產區甘蔗種植面積和對應主產區耕地面積的比值,S/G為五個甘蔗主產地的甘蔗種植總面積和五個甘蔗主產地的總耕地面積的比值。
從下頁表中可以看出,云南省甘蔗種植情況與其他主產省份相比不具有區域比較優勢,甘蔗種植單產比較優勢方面,云南省處于最低水平,廣東省最高,并逐年處于上升趨勢;種植面積比較優勢方面,云南省僅僅高于福建省,廣西省雖有所下降,但仍居于五個主產省份首位。
三、云南甘蔗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上表的分析比較,云南甘蔗生產在單產和相對種植面積均處于相對的劣勢,在生產中面臨和存在一些問題:
(一)比較效益低、種植面積增加難度大
由于云南省其他新興產業發展較快,香料煙、蔬菜、水果等競爭性作物面積不斷擴大,導致蔗區甘蔗種植面積增加難度大,甘蔗比較效益下降,特別是由于甘蔗生產用工成本導致的比較效益下降,成為影響甘蔗發展主要因素。甘蔗種植對氣候的特殊要求也是導致甘蔗種植面積增加難度大的原因之一,甘蔗是一年生熱帶和亞熱帶草本植物,主要集中在中亞熱帶、南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區中。因此,云南省甘蔗種植主要分布在滇西南、滇南地區。
(二)蔗區生產條件差,單產低
云南蔗區生產條件差,全省甘蔗種植面積75%以上分布在依靠自然降雨的旱坡地,氣候變化快,降雨不均,蔗區水利、道路等基本減少和基礎設施嚴重滯后,加之旱、寒和洪澇等自然災害頻發,致使云南甘蔗單產低。比如,五年連旱期間,省內大部分地區氣溫持續偏高,降雨偏少,導致甘蔗產區遭受不同程度干旱影響。據云南省農業廳種植業處統計,連旱期間,紅河、玉溪、臨滄、保山等四州市旱情較為嚴重,甘蔗大面積減產、絕收。
(三)機械化生產水平低,甘蔗種植成本偏高
中國是世界甘蔗種植面積第三大國,但是,中國甘蔗生產機械化水平較低。前一個榨季,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約30% 左右,廣西是中國甘蔗種植大省,種植面積、產蔗量、產糖量均占全國60% 以上。甘蔗耕種收機械化綜合水平為35%,其中機械化耕作83%,而機械化種植、收獲分別只有6%和0.05%。云南是中國甘蔗生產第二大省,種植面積約30萬公頃,其機械化主要是耕整地環節,機械化播種與收獲水平目前近乎零。而且進口糖的到岸價遠低于國內糖價,主要原因在于國內甘蔗種植成本偏高。因此提高甘蔗產量、降低種植成本是有必要的,而推行甘蔗種植機械化是最好的選擇。endprint
云南省甘蔗種植機械化水平低,主要以手工生產為主,而甘蔗種植和收獲勞動強度大,對甘蔗種植機械化的需求強度越來越大。云南蔗區地塊小、坡度大、農戶經營模式和現有栽培制度與大型收獲機械不適應,國內自主研發的甘蔗種植、收獲機械不成熟成為云南甘蔗種植的一大瓶頸。
四、云南甘蔗生產發展對策
(一)增加資金投入,改善生產條件
針對云南甘蔗種植生產條件差,單產低的問題,增加資金投入、改善生產條件,從而增加單產是一項有效的途徑。比如,加大資金投入,進行中低產田改造,將旱坡地改為臺地,大力建設蔗區水利工程,改善蔗區交通條件等手段。政府應加大甘蔗種植的投入力度,促進土地、勞力、資源的綜合平衡,合理優化甘蔗產業布局,投資和扶持應突出著力改善旱地甘蔗立地條件這一重點,實現云南甘蔗產業的穩步發展。
(二)境外替代種植,提高甘蔗種植面積
云南甘蔗種植面積增加難度大,要擴大云南甘蔗種植面積,增加甘蔗原料供應,加大境外甘蔗種植力度,是一項有效的措施。云南省位于中國、東南亞、南亞的結合部,與緬甸、老撾和越南相臨,具有開展甘蔗境外替代種植優越的地理條件。加強蔗糖項目的交流合作,創新甘蔗產業技術,增加資金投入,營造良好的境外替代種植的國際環境,培育壯大外向型蔗糖農業龍頭企業,制定優惠政策,推進蔗糖產業對外開放,全面推進甘蔗境外替代種植步伐,進而提高甘蔗種植面積。
(三)加強科技研究,提高單產
云南省甘蔗種植機械化水平低,單位面積甘蔗產出量低,因此,加強科技研究很有必要。如進行全面甘蔗品種改良,實現良種良法技術配套。目前擁有的甘蔗種植技術有良種選用、健康種苗、地膜覆蓋、深翻深種、施用配方肥、防治病蟲害、蔗園間套種等技術。同時,加強機械化水平,降低生產成本,也是甘蔗種植當前需要加強的方面。
(四)提高甘蔗種植產業化水平
農業產業化有利于農業現代化的實現、有利于提高農業的比較利益、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目前,云南甘蔗種植產業化水平低,應盡快建立完全競爭的市場環境,提高生產的組織化水平,創新產業化組織形式,創新與推廣科技成果,提供產業科技支撐,加強龍頭企業建設,創新和完善產業化經營機制,強化政府職能,加強綜合服務,全面提高甘蔗種植產業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鄧軍,李孝翠,張躍彬.云南甘蔗生產現狀與發展對策[J].甘蔗糖業,2011,(4).
[2] 楊永梅,李宏.云南省甘蔗種植比較效益分析[J].云南農業大學校報,2012,(6).
[3] 劉繼紅.探索創新,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J].農村經營管理,2004,(5).
[4] 李宏.云南省甘蔗產業化發展成效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1,(21).
[5] 鄧軍,蔡曉琳,付思明,等.中國蔗糖產業布局及發展對策[J].甘蔗糖業,2011,(1).
[6] 張華,沈勝,羅俊,等.關于中國甘蔗機械化收獲的思考[J].中國農機化,2009,(4).
[責任編輯 陳麗敏]endprint
云南省甘蔗種植機械化水平低,主要以手工生產為主,而甘蔗種植和收獲勞動強度大,對甘蔗種植機械化的需求強度越來越大。云南蔗區地塊小、坡度大、農戶經營模式和現有栽培制度與大型收獲機械不適應,國內自主研發的甘蔗種植、收獲機械不成熟成為云南甘蔗種植的一大瓶頸。
四、云南甘蔗生產發展對策
(一)增加資金投入,改善生產條件
針對云南甘蔗種植生產條件差,單產低的問題,增加資金投入、改善生產條件,從而增加單產是一項有效的途徑。比如,加大資金投入,進行中低產田改造,將旱坡地改為臺地,大力建設蔗區水利工程,改善蔗區交通條件等手段。政府應加大甘蔗種植的投入力度,促進土地、勞力、資源的綜合平衡,合理優化甘蔗產業布局,投資和扶持應突出著力改善旱地甘蔗立地條件這一重點,實現云南甘蔗產業的穩步發展。
(二)境外替代種植,提高甘蔗種植面積
云南甘蔗種植面積增加難度大,要擴大云南甘蔗種植面積,增加甘蔗原料供應,加大境外甘蔗種植力度,是一項有效的措施。云南省位于中國、東南亞、南亞的結合部,與緬甸、老撾和越南相臨,具有開展甘蔗境外替代種植優越的地理條件。加強蔗糖項目的交流合作,創新甘蔗產業技術,增加資金投入,營造良好的境外替代種植的國際環境,培育壯大外向型蔗糖農業龍頭企業,制定優惠政策,推進蔗糖產業對外開放,全面推進甘蔗境外替代種植步伐,進而提高甘蔗種植面積。
(三)加強科技研究,提高單產
云南省甘蔗種植機械化水平低,單位面積甘蔗產出量低,因此,加強科技研究很有必要。如進行全面甘蔗品種改良,實現良種良法技術配套。目前擁有的甘蔗種植技術有良種選用、健康種苗、地膜覆蓋、深翻深種、施用配方肥、防治病蟲害、蔗園間套種等技術。同時,加強機械化水平,降低生產成本,也是甘蔗種植當前需要加強的方面。
(四)提高甘蔗種植產業化水平
農業產業化有利于農業現代化的實現、有利于提高農業的比較利益、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目前,云南甘蔗種植產業化水平低,應盡快建立完全競爭的市場環境,提高生產的組織化水平,創新產業化組織形式,創新與推廣科技成果,提供產業科技支撐,加強龍頭企業建設,創新和完善產業化經營機制,強化政府職能,加強綜合服務,全面提高甘蔗種植產業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鄧軍,李孝翠,張躍彬.云南甘蔗生產現狀與發展對策[J].甘蔗糖業,2011,(4).
[2] 楊永梅,李宏.云南省甘蔗種植比較效益分析[J].云南農業大學校報,2012,(6).
[3] 劉繼紅.探索創新,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J].農村經營管理,2004,(5).
[4] 李宏.云南省甘蔗產業化發展成效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1,(21).
[5] 鄧軍,蔡曉琳,付思明,等.中國蔗糖產業布局及發展對策[J].甘蔗糖業,2011,(1).
[6] 張華,沈勝,羅俊,等.關于中國甘蔗機械化收獲的思考[J].中國農機化,2009,(4).
[責任編輯 陳麗敏]endprint
云南省甘蔗種植機械化水平低,主要以手工生產為主,而甘蔗種植和收獲勞動強度大,對甘蔗種植機械化的需求強度越來越大。云南蔗區地塊小、坡度大、農戶經營模式和現有栽培制度與大型收獲機械不適應,國內自主研發的甘蔗種植、收獲機械不成熟成為云南甘蔗種植的一大瓶頸。
四、云南甘蔗生產發展對策
(一)增加資金投入,改善生產條件
針對云南甘蔗種植生產條件差,單產低的問題,增加資金投入、改善生產條件,從而增加單產是一項有效的途徑。比如,加大資金投入,進行中低產田改造,將旱坡地改為臺地,大力建設蔗區水利工程,改善蔗區交通條件等手段。政府應加大甘蔗種植的投入力度,促進土地、勞力、資源的綜合平衡,合理優化甘蔗產業布局,投資和扶持應突出著力改善旱地甘蔗立地條件這一重點,實現云南甘蔗產業的穩步發展。
(二)境外替代種植,提高甘蔗種植面積
云南甘蔗種植面積增加難度大,要擴大云南甘蔗種植面積,增加甘蔗原料供應,加大境外甘蔗種植力度,是一項有效的措施。云南省位于中國、東南亞、南亞的結合部,與緬甸、老撾和越南相臨,具有開展甘蔗境外替代種植優越的地理條件。加強蔗糖項目的交流合作,創新甘蔗產業技術,增加資金投入,營造良好的境外替代種植的國際環境,培育壯大外向型蔗糖農業龍頭企業,制定優惠政策,推進蔗糖產業對外開放,全面推進甘蔗境外替代種植步伐,進而提高甘蔗種植面積。
(三)加強科技研究,提高單產
云南省甘蔗種植機械化水平低,單位面積甘蔗產出量低,因此,加強科技研究很有必要。如進行全面甘蔗品種改良,實現良種良法技術配套。目前擁有的甘蔗種植技術有良種選用、健康種苗、地膜覆蓋、深翻深種、施用配方肥、防治病蟲害、蔗園間套種等技術。同時,加強機械化水平,降低生產成本,也是甘蔗種植當前需要加強的方面。
(四)提高甘蔗種植產業化水平
農業產業化有利于農業現代化的實現、有利于提高農業的比較利益、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目前,云南甘蔗種植產業化水平低,應盡快建立完全競爭的市場環境,提高生產的組織化水平,創新產業化組織形式,創新與推廣科技成果,提供產業科技支撐,加強龍頭企業建設,創新和完善產業化經營機制,強化政府職能,加強綜合服務,全面提高甘蔗種植產業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鄧軍,李孝翠,張躍彬.云南甘蔗生產現狀與發展對策[J].甘蔗糖業,2011,(4).
[2] 楊永梅,李宏.云南省甘蔗種植比較效益分析[J].云南農業大學校報,2012,(6).
[3] 劉繼紅.探索創新,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J].農村經營管理,2004,(5).
[4] 李宏.云南省甘蔗產業化發展成效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1,(21).
[5] 鄧軍,蔡曉琳,付思明,等.中國蔗糖產業布局及發展對策[J].甘蔗糖業,2011,(1).
[6] 張華,沈勝,羅俊,等.關于中國甘蔗機械化收獲的思考[J].中國農機化,2009,(4).
[責任編輯 陳麗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