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思
摘 要:納稅籌劃是企業達到實現企業最大化的途徑之一,從眼前看,為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通過納稅籌劃的手段節約成本支出、降低企業稅負等。從長期看,經過經營活動中的把稅法的要求實施的過程中,強化了企業的納稅觀念,從而影響企業利潤和競爭力。結合最新變化的稅收政策對該公司進行分析,并提出切實可用的納稅籌劃方案。
關鍵詞:納稅籌劃;稅負;利潤;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1-0107-02
一、引言
稅收具有強制性,企業必須依法納稅,因而稅收構成了企業必要的成本。同時,稅收又不同于一般的營運成本,它是企業無償的支出,對企業經營成本有直接的影響。文章選取某公司,通過對尚未發生或者已經發生的應稅行為進行合理的籌劃和安排,利用稅法給出的對自己企業有利的可能選擇或者優惠政策,從中找到合適的納稅方法,最大限度地延緩或減輕本身稅負,從而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的一種行為過程。
二、具體稅種的稅務籌劃
(一)增值稅的納稅籌劃
1.采購業務增值稅的納稅籌劃
采購業務是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而原材料決定產品的成本,在選擇原材料時,就會有不同身份的提供商。對于一般納稅人購貨三種選擇:從一般納稅人處購進;從可請主管稅務機關代開專用發票的小規模納稅人處購進貨物;從主管稅務機關代開專用發票的小規模納稅人處購進貨物。如果兩者銷售價格相同,應該從一般納稅人處購進貨物,原因在于抵扣的稅額大。如果小規模納稅人的售價比一般納稅人低,就需要企業進行計算選擇 [1]。
某公司的采購一批原材料,假設售價都為150萬元,增值稅銷項稅額為25.5萬元。該總公司為一般納稅人,現對增值稅進行納稅籌劃:
方案一:從小規模納稅人采購,開具普通發票,采購成本為1 030 000元。
應繳納的城建稅與教育費附加=25.5×(7%+3%)=
25 500元
企業所得稅=(150-103-2.55)×15%=66 675元
共繳納的稅額總計=2.55+6.6 675+3+25.5=377 175元
企業的凈利潤=150-37.7175-70=422 825元
方案二:從一般納稅人采購,采購成本為100 000元,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采購成本為100萬元。增值稅進項稅額為170 000元。
應繳納的增值稅=25.5-17=85 000元
應繳納的城建稅與教育費附加=8.5×(7%+3%)=8 500元
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150-100-8.5-0.85)×15%=
60 975元
共繳納的稅額總計=8.5+0.85+6.0975=154 475元
企業的凈利潤=150-100-15.4475=445 525元
方案三:從小規模納稅人采購,由稅務機關代開專用發票,抵扣增值稅為6%。采購成本為70萬元。增值稅進項稅額為4.2萬元。
應繳納的增值稅=25.5-4.2=213 000元
應繳納的城市維護建設稅與教育費附加=21.3×(7%+
3%)=21 300元
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150-70-21.3-2.13)×15%=
84 855元
共繳納的稅額總計=21.3+2.13+8.4855=319 155元
企業的凈利潤=150-70-31.9155=480 845元
通過比較,方案二繳納的稅金最少,但是方案的選擇不只是看稅負的高低,也不能只考慮某環節的稅負的高低,要從整體出發,使企業獲得最大利潤。方案三繳納的稅金最多,但也是企業獲利最大的方案。納稅籌劃目的不只是要降低企業的稅負,是使企業獲得最大的利潤。因此,方案三是最佳的方案。
2.銷售業務增值稅的納稅籌劃
一般情況下,收入的確定要根據不同時期進行不同處理,一旦收入確認了,不管收入是否收回,都要進行納稅,減少了企業的凈利潤。但是選擇不同的結算方式,為納稅籌劃提供了可能。稅法規定: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銷售的,按照收到貨款或取得貨款憑證的當天作為收入確定的時間;分期付款方式銷售的按照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分期預收貨款方式銷售的按照交付貨物的時間;采用托收承付和委托銀行收款方式銷售的,按照發出貨物并辦妥手續的當天。根據不同的銷售結算方式,收入確定的時間不同,從而達到減稅或遞延納稅的目的。
某公司2011年9月6日簽了一份銷售合同,銷售某裝置100臺。合同金額為158 000元,成本為96 200元。規定交貨日期為2011年12月31日之前,貨到后于1月8日前先付40%貨款,該公司需要派遣調試人員到現場進行安裝和調試,調試完成后,再付貨款30%。一年后,如產品沒有質量問題,再付余款。12月22日,產品完工交付。
原方案:公司對外一直采用銀行委托收款方式,因此,在12月22日發出貨物的當日,就已確定銷售收入,計算企業增值稅。需要繳納的增值稅=(158 000-96 200)×17%=10 506元
新方案: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那么該公司的這項收入增值稅就不會計算在2011年的全年總收入中,2011年將少繳納增值稅10 506元,而這部分稅款則推遲到2012年。
(二)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籌劃
1.銷售費用的納稅籌劃
稅法規定允許扣除項目中,企業已計入當期費用但超過稅法規定扣除標準的金額。如業務招待費為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收入的5‰、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不超過銷售收入的15%部分,準予扣除;超過的部分準予結轉后納稅年度扣除。endprint
其中業務招待與會議費、差旅費要分別核算。當企業在經營活動中發生與會議費、差旅費相關的業務中要有真實的合法憑證,因為這是可以稅前全額據實扣除的。而業務招待費是要按照國家的標準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收入的5‰。要嚴格地核算業務招待費,不能將業務招待費計入會議費和差旅費。
2010年,某公司外購一批禮品贈送客戶。銷售收入為
28 388 500元,業務招待費為1860 000元,業務宣傳費為
1 650 000元。
方案一:外購一批禮品贈送客戶,外購產品成本為10 000元,增值稅為1 700元。計入業務招待費為11 700元。
可以稅前扣除的業務招待費=(11 700+1860 000)×60%=
1 123 020元
最高可以扣除的業務招待費=28 388 500×5‰=
141 942.5元
由于業務招待費超出了最高限額,只能抵扣141 942.5元。
應繳納的所得稅=(11 700+1 860 000-141 942.5)×15%=
259 463.63元
方案二:委托其他企業生產這批禮品并印上本公司的標志。完工交付企業后,產品的成本為10 000元,應繳納的銷項稅為1 700元。原材料的成本為6 000,繳納的增值稅進項稅額為1 020元。
應交的增值稅=1 700-1 020=680元
業務宣傳費=10 000+1 650 000=1 660 000元
可以稅前扣除的最高業務宣傳費=28 388 500×15%=
4 258 275元
可以稅前扣除的業務招待費=18 60 000×60%=
1 116 000元
由于業務宣傳費沒有超出限額,因此業務宣傳費可以全額扣除。由于業務招待最高限額,只能抵扣141 942.5元。應繳納的所得稅=(1 860 000-141 942.5)×15%=257 708.63元。方案二應交所得稅加上應交的增值稅為258 388.62元。方案二比方案一少繳納1 075元。
2.籌資費用的納稅籌劃
籌資是通過一定渠道、采取適當方式籌措資金的財務活動,是財務管理的首要環節。 企業的籌資方式有多種,有最好的籌資辦法并不是依靠自己的資金,還可以向銀行貸款。企業不能只要眼前的利益還要看到長遠的利益。雖然貸款會加大企業的運營成本,但是貸款的利息是可以抵扣應納所得稅的,而且在息稅前收益不低于資金成本率的前提下,負債率越高,金額越大,節稅效果越顯著。一般經營性借款利息是可以直接扣除的,但是有一定的上限。專門性借款利息不能直接扣除,只能隨著固定資產折舊,但是沒有扣除限額。利用這點可以將經營性借款利息轉化為固定資產利息。
例如:某公司向銀行貸款100萬,借款期限為一年,借款利息5%,其中有30萬用于進口設備。
方案一:公司與銀行簽訂的合同中標明其中30萬用于采購固定資產,另外70萬用于公司日常經營活動。根據稅法的規定,企業的專門行借款利息不能直接扣除,要隨著折舊分期攤銷在費用中。那么,應計入利息費用=70×5%=3.5萬元。而分期攤銷的費用=30×5%=1.5萬元。
方案二:以原材料經費30萬購入設備,向銀行貸款100作為日常經營活動。當期可扣除的利息費用=100×5%=
5萬元。
方案二扣除的利息費用比方案一多1.5萬元,盡管方案一在未來的時間也會抵扣這1.5萬元,但是方案二延期了扣稅款的時間,使企業獲得了資金的時間價值。也使企業在本年度少繳納企業所得稅。
參考文獻:
[1] 張阿芬.企業所得稅稅收籌劃研究[J].稅務與經濟(長春稅務學院學報),2009,(5):15.
[責任編輯 吳明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