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清華
摘 要:針對要求人民幣升值以尋求貿易收支平衡的觀點,在對國內外對于匯率與貿易收支的關系的理論基礎與實證分析總結的基礎上,運用中國1994年1月至2013年6月的月度數據對于人民幣以及貿易收支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證明人民幣升值不是貿易收支的原因,并且分析這種結果的相關影響因素,結論指出想要通過匯率升值來達到貿易收支平衡的目的是不現實的,人民幣應該維持穩定的匯率制度。
關鍵詞: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貿易收支;格蘭杰因果檢驗
中圖分類號:F8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1-0111-03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隨著中國經濟的日益發展,人民幣處于持續升值的狀態之中,匯改日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幣匯率為8.11,截至2013年6月30日,人民幣已累計升值達24%。盡管升值幅度較大,但是當前人民幣仍面臨持續的升值壓力。很多學者從自2001年開始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來源國的角度出發,認為中國貿易順差是造成金融危機后國際收支失衡愈發嚴重的主要原因,并且將這個問題與人民幣匯率相聯系,認為人民幣匯率的低估造成了中國貿易順差和一些國家貿易逆差。因此,研究人民幣匯率與國際收支之間究竟是否存在關系,對于人民幣匯率的下一步調整和國際收支狀況的調節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為此,本文以1994年匯改以來至2013年月度數據為樣本容量,實證研究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與中國國際貿易收支的關系。
二、文獻綜述
(一)理論基礎
1.彈性分析理論:指匯率變動通過相對價格(國內產品與國外產品之間、出口品和進口替代品等本國生產地貿易品與非貿易品之間)的變動來影響一國的進出口價格和需求,以此來達到調整國際收支的目的。
2.吸收分析理論:這一理論首先以國民收入恒等式推出的基本公式為分析出發點進行研究,在國際收支調整的先決條件上尤其強調了彈性分析理論所忽視的問題,即在充分就業的狀態下,如果要使貨幣貶值達到調節國際收支的目的,要保證有足夠的資源用于供給更多的出口和進口替代品的生產,就必須配合減少貨幣支出的政策執行。
3.貨幣理論:認為貨幣存量失衡是造成國際收支失衡的根本源頭,不以國際收支的某個具體項目為研究對象,不追求局部均衡,未采用以前國際收支理論的研究方法,而是將研究范圍由經常項目擴展到資本項目,強調國際收支的整體均衡。
(二)實證成果
1.國際實證研究。(1)匯率波動對貿易收支沒有顯著影響。Tilak Abeysinghe和Tan Lin Yeok(2005)對于名義匯率和新加坡國際收支做出了相關的實證研究,實證結果顯示,本幣的升值惡化貿易收支的情況并不明顯。Silvana Tenreyro(2004)和Wilson(2000)分別選用數據專門研究了名義匯率或者實際匯率波動對貿易收支的影響,二者結論相同,都是匯率的波動對貿易收支沒有任何顯著影響。(2)匯率變動對貿易收支有影響 。Tauf Choudhry(2005)運用1974—1998年美國對加拿大和日本的實際出口量的數據,從名義匯率和實際匯率兩個角度研究了匯率波動影響,其結果表明,美元名義匯率的波能夠對美國的出口量造成顯著的負面影響。Eleanor Doyle(2001)采用了GARCH模型、協整與誤差修正理論分析匯率波動如何影響愛爾蘭對其重要的貿易伙伴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的出口,表明不論名義或真實匯率波動對愛爾蘭的出口都具有積極影響。
2.國內實證研究。(1)匯率變動對中國貿易收支無顯著影響。宿玉海、黃鑫(2006)分別研究了1997—2004年間人民幣名義匯率變動對中國向日本及歐元區國家出口的影響,結果是中國出口貿易受人民幣名義匯率短期變動的影響效果不顯著。歐元明等(2005)著眼于研究對內資企業出口與匯率的關系,采用協整檢驗和誤差修正模型進行了相關實證,得到結論表明中國內資企業出口和實際有效匯率之間無論在長期和短期變動方面均沒有因果關系。(2)匯率變動與中國貿易收支有顯著關系。朱小梅、田賢亮、王紅玲(2006)以中國對日本的農產品貿易為研究對象,采用1994—2004年的數據區間,對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中國農產品對外貿易的影響進行了實證分析,得到實證結果表明中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量受匯率波動的影響。盧向前(2005)采用協整向量自回歸的分析方法重新對ML條件進行檢驗,對1994—2003年人民幣對世界主要貨幣的加權實際匯率與中國進出口為研究數據,對二者之間的長期關系進行了實證檢驗,得出結論為人民幣實際匯率波動對中國進出口存在顯著的影響,馬歇爾—勒那條件成立,人民幣實際匯率波動對進出口的影響存在“J”曲線效應。
三、實證分析
盡管前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現有的研究結果在解釋和預測上可能不甚合理。本論文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將樣本容量進行擴展,以1994—2013年的人民幣實際匯率和中國貿易收支數據為樣本,運用Eviews 3為計量軟件,實證研究人民幣匯率與中國貿易收支的關系,以期在解釋和預測上更為準確和更具時效性。
1.數據選取及處理。我們選取樣本期間為1994 年1 月至2013 年6 月共234 個月度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和中國貿易收支差額數據。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REER)來源于BIS(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網站,BIS的人民幣有效匯率指數采用的是間接標價法,以2010年為基期進行了指數化調整,匯率指數上升(下降)意味著人民幣升值(貶值)。中國貿易收支差額的進出口數據來源于中國海關總署網站,以當期美元計價。
(1)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是本國價格水平或成本指標與所選擇國家價格水平或成本指標加權幾何平均的比率與名義有效匯率指數的乘積。由于實際有效匯率不僅考慮了一國的主要貿易伙伴國貨幣的變動,而且剔除了通貨膨脹因素,能夠更加真實地反映一國貨幣的對外價值。(2)對數化調整。由于中國進出口數額的數量級與匯率的數量級差別很大,所以如果進行回歸或誤差修正就會出現自相關性,通過對對數化的調整能夠消除這種自相關性。(3)實證方法。本文通過單整及協整檢驗,在驗證人民幣匯率與中國國際貿易順差的長期穩定關系的基礎上,通過格蘭杰因果檢驗分析了二者的因果關系。endprint
2.實證過程。
(1)為了避免兩個時間序列變量之間出現偽回歸,首先要檢驗變量的平穩性。本文采用ADF方法檢驗兩時間序列是否為單位根過程。分別對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以及出口/進口取對數,即得到ln(reer)與ln(ex/im)。二者ADF一階差分結果(見表1):
(2)由第一步知兩變量一階差分平穩,為同階單整,因此用Engle-Granger檢驗二者是否具有長期穩定關系。
第一步:協整回歸,用OLS法估計yt=+xt+ut得yt= -0.2685+0.09xt,保存殘差序列e。
第二步:對模型的殘差序列e 做單位根檢驗,檢驗結果(見表2):
由檢驗結果可知殘差項為0階單整,說明平穩,ln(reer)與ln(ex/im)兩序列是(1,1)階協整的,二者存在長期穩定關系。
(3)格蘭杰因果檢驗,檢驗二者因果關系。由檢驗結果可得,對于LN(EX/IM)不是LNREER原因的原假設,拒絕第一類錯誤的概率僅為0.07,表明LN(EX/IM)不是LNREER原因的概率較小,可以拒絕原假設。第二個檢驗伴隨概率為0.4,表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下,可接受原假設,即不能認為LNREEX是LN(EX/IM)的格蘭杰原因。
3.實證結果及原因分析。匯率的變動不是引起出口—進口變動的原因。而相反,出口—進口的變動是引起匯率變動的原因。匯率的調整并不能緩解貿易收支逆差,貿易收支的變動還可能受以下幾個因素影響:(1)進出口價格傳遞:從出口角度看,中國出口大多數為消費品,本幣升值,匯率貶值時出口傳遞大,升值時的出口傳遞彈性較小,升值對出口影響小;從進口角度而言,貶值時,由于中國進口商品技術含量相對較高,因而匯率貶值的進口傳遞彈性較大,升值時的進口傳遞小,升值對進口影響小,因此人民幣升值對于中國貿易順差調節作用不大。(2)商品結構:對于壟斷性競爭產品的出口,其價格彈性較大,對于匯率的變動反應敏感。但在中國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出口貿易中,匯率變動對于出口傳遞彈性小,因此貿易收支基本不受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影響。(3)可貿易性投入品的比例:如果生產所需投入品完全為本國提供,則出口產品價格變動與匯率變動率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果投入品部分或全部來自國外時,比重越大,匯率變動產生的影響效果越小。中國需要進口原材料的在加工貿易中所占比重大,因此匯率波動對貿易產生的作用不明顯。
四、結論
貿易收支差額的變化是引起匯率變動的原因,而由于進出口價格傳遞,商品結構以及可貿易投入品的比例等原因的影響,匯率的變動卻并不能有效影響到一個國家貿易收支的差額,其更多的是作為貿易收支變化的結果而不可能依靠一個國家匯率的變動來調節國際收支。匯率只是國內一般價格水平的一個參照點,而不是實際的競爭力,要求人民幣升值以達到扭轉逆差的觀點是不合理的。人民幣應該繼續保持匯率穩定的政策,如果單純地依靠改變匯率來調節國際收支是不現實的,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侯英.匯率波動影響貿易收支的制約因素及其對策分析[J].經貿論壇,2010,(20).
[2] 畢云.匯率對中國貿易收支的影響[J].中國經貿,2009,(4).
[3] 高奇,廖涵.匯率與國際貿易收支關系研究理論新進展——簡評對中國的啟示[J].生產力研究,2011,(2).
[4] 謝斌,馮勇.淺析匯率與國際貿易收支的關系[J].中國集體經濟,2011,(34).
[5] 周惠.人民幣匯率變化對中國貿易收支的影響[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9:5.
[6] 危兆麟,劉佳.人民幣匯率與國際貿易收支差額變動關系研究[J].商業文化,2007,(9).
[7] 徐少強,馬丹.人民幣實際匯率對中國貿易收支影響的實證分析[J].新金融,2005,(2).
[8] 王冰.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變動對山東省國際貿易收支的影響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1:5.
[9] 王帥林.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中國貨幣供給影響的機制探析[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2,(5).
[10] 李羽.人民幣匯率若干問題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2011,(1).
[責任編輯 吳明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