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慶
摘 要:教育的互動性即自我教育與他人教育相互轉化的特性。認識和把握教育的這個重要特性,結合學生實際,提出自我教育的方法,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關鍵詞:教育互動性;自我教育;他人教育;方法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1-0196-02
隨著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人們對教育性質的認識也不斷地深入。過去人們對教育的分類,側重從空間方位、時間變換與社會進步的層面去把握,而把教育劃分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農業社會教育、工業社會教育、信息社會教育。對教育屬性從歷史性、繼承性、相對獨立性、永恒性、社會性及發展性等方面去認識。如果從教育與受教育的角度、教育的主體與客體的角度,可以把教育分為自我教育和他人教育。自我教育與他人教育是一對矛盾,是教育的重要屬性之一,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辯證統一,構成教育實踐活動自身的矛盾運動——教育的互動性。分析、研究和探討自我教育和他人教育的互動關系,對發展教育基本理論,推動和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要價值。
一、自我教育與他人教育的互動關系
自我教育是教育的主體和客體融為一體,相互重合,教育者、施教者同時又是受教者,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同時就是教育實踐活動的客體的教育。他人教育是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和客體各自獨立,不相重合,主體——教育者實施教育,客體——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教育的主體與客體共同完成教育實踐活動,實現教育目的。自我教育與他人教育是教育實踐活動這一事物本身的兩個方面,是教育的一種重要屬性。從一般意義上說,接受他人教育在先,自我教育在后。因為,人非生而知之,所以,一出生就要接受他人教育,故他人教育在先。但是,學習的效果如何即教育效果如何,是否真的接受了他人教育,這就要用自我教育的尺度或標準來衡量了,看其是否已經產生或者正在產生自我教育,或者說,他人教育是否已經轉化或者正在轉化為自我教育。如果他人教育不能轉化為自我教育或者他人教育不能導致產生自我教育,那么,這種教育就是不成功的教育,沒有結果的教育,甚至是失敗的教育。這樣的他人教育沒有任何價值或意義,也算不上是他人教育。只有他人教育真正轉化為自我教育,教育才有真正的價值和意義,才是真正的具有實質意義的教育。我們期望他人教育完全轉化為自我教育。但是,我們不能苛求他人教育完全轉化為自我教育。因為,他人教育完全轉化為自我教育只是一種理論上的設想,只有理論意義。他人教育能夠部分轉化為自我教育,哪怕是很少一點兒,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他人教育向自我教育的轉化,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指標。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才能起到作用。他人教育向自我教育的轉化,是教育實踐活動的第一次飛躍。
誠然,僅有第一次飛躍是遠遠不夠的,事物總是要不斷地向前發展的,不會停止在某一階段上,這是一切客觀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也包括任何一個作為個體的人的成長或發展也都必須遵循這樣一個基本規律。當某一個人初步接受了教育,形成了初始階段的自我教育,產生了最初階段的自我意識后,覺得自己好像懂得了很多,似乎覺得自己站得很高,感覺自己可能有很大的潛能,自我實現的欲望正在涌動。同時,也會發現自己很渺小,很幼稚,有很多東西不懂,很多東西甚至連聽都沒聽過。于是,產生了進一步學習,進一步接受教育的更強烈的愿望。這就使初步形成的自我教育向更高層次的接受他人教育的轉化,預示著教育實踐活動的第二次飛躍的產生與實現。如果說教育實踐活動之他人教育向自我教育轉化的第一次飛躍是一種原始的、無意識的、外在因素作用的偶然結果的話,那么,人類教育實踐活動本身所蘊育的自我教育向他人教育的轉化則是一種成熟的、有目的的、內在動力作用的必然結果。人類的自我教育與他人教育是一對矛盾,是教育這一客觀事物的互動性,兩者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缺一不可。
他人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教育他人的層面上,就像自我教育絕不僅僅是為了教育自我一樣,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都必須向前發展,這就表現為兩者的互動關系——自我教育與他人教育的互動性。學校教育是最有代表性的教育形式。學校教育中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是典型的他人教育形式。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對社會發展有用的人才。那么,學生怎樣才能被培養教育成對社會發展有用的人才呢?首要的和基本的條件就是學生接受教育,即學校對學生的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教育能夠轉化為學生愿意接受的教育,轉化為學生的自我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教育目的,實現教育對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如果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不能轉化為學生的自我教育,那么,教師的施教就沒有意義——他人教育失敗。教師就必須進一步想方設法,研究探索,繼續施教,千方百計使學生接受教育,直到學生能夠把教師的他人教育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自我教育。教師的施教——他人教育在轉化為學生的自我教育的同時,也轉化為教師自身的自我教育。教師的施教轉化為教師自身的自我教育,還有另外原因,那就是學生對教師的影響作用。學生的自我教育也可以說成是學生對教師的教育——他人教育(相對而言)推動和促進教師自身的自我教育,其正所謂“教學相長”。學校教育,這種當今社會中最具有現代意義的教育形式中的施教與受教、教師與學生的辯證的主客體之間的關系,深刻而直接揭示了自我教育與他人教育之間的互動關系。深刻認識自我教育與他人教育的互動性意義重大。
二、自我教育的方法
(一)培養自我意志
1.樹立崇高目標。確立人生目標對青少年自我教育意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當一個人確立了崇高的志向,偉大的目標,就不會被困難所嚇倒,相反,還會產生無盡的力量。中國明朝著名教育家王陽明有這樣一句名言:“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古往今來,凡成大器者,無不胸懷大志。19世紀俄國著名女數學家索菲如不樹立自己人生的偉大理想,就不會沖破世俗的偏見,擺脫家庭的控制,親屬的阻擋和社會的壓力,毅然走出國門,不遠千里,投名師求學。她沒有堅韌的意志和不怕困難,不怕失敗的精神,就不可能攻克剛體繞定點轉動的難題;不可能開辟近代力學中應用數學分析法的新方向;不可能成為俄國歷史上第一個獲得科學院院士的女科學家。endprint
2.磨練頑強意志。19世紀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在《培養兒童對自己肌體的支配力》中寫道:“無論不隨意的神經活動表現得如何五彩繽紛,無論在這種活動中如何富有魅力地顯示出記憶力、想象力和機智聰明。但是,他缺乏唯一能使我們的思想和行動具有合理性和現實性的那種明確的意識和自制力,那么他就不會引起任何合理的東西。沒有這樣的指導者,最杰出的思想也不外乎是像云彩一樣不可捉摸地繚繞的幻想,不外乎是像云彩那樣被真正的生活輕輕襲來的第一陣微風驅散的幻想。”這里烏申斯基給教育者提出的教育任務之一就是要使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神經系統,要培養學生有超常的意志力。
意志的培養要經過長期的、艱苦的磨練。要讓學生以百折不撓的精神去經受困難的考驗,要使學生抵制誘惑,抗拒邪惡,培養堅韌品質,磨練頑強意志,增強自制力。學生要獨自步入社會,要去應對各種復雜的情況,就要有抗拒一切引誘、邪惡的不屈的決心,要有剛毅的氣概和鎮定的態度。要讓學生在生活、學習、勞動、交往的每一件事情中去磨練,去分析認識,以認真的態度對待,這樣會使他們變得堅強有力。巴甫洛夫就是把工整的書寫作為鍛煉自己意志的開端;前蘇聯昆蟲學家抑比歇夫,26歲時就對每天支出的時間進行統計,堅持56年,直到去世。表面看,這些都是瑣碎小事,但他們能幾十年如一日地認真對待,不僅從中鍛煉了自己的意志品質,而且最終導致了事業的成功。
(二)堅持自我體驗
1.情感體驗。情緒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是道德信念和精神力量的血肉。要把道德認識深化為道德信念、道德理想,必須要有深刻的情感體驗。學生在認識世界,在學習知識,探求知識的同時,也“在希望、在追求、在熱愛、在感受、在憤怒、在蔑視、在仇恨”。這些情感體驗中孕育著他們觀點。他們希望的、追隨的、贊美的、支持的、同情的,正是他們所熱愛的;他們不滿的、鄙視的、反對的、指責的、仇恨的,正是他們憎惡的。這種愛憎分明的情感體驗,直接決定著他們對待事物的基本方向。
2.實踐鍛煉。教育者應積極組織引導學生參與各種有意義的社會實踐鍛煉,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社會實踐是知識的源泉,一切真知都是從直接經驗發源的。社會實踐是財富的源泉,一切社會財富,無論是精神財富還是物質財富都是通過社會實踐創造的。社會實踐是人類自身的發源地和發展地,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三)促進自我養成
自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達到內心的自我養成。一個人一旦從內心養成,那么,他的言行舉止都是內心和自然的表現。他不需要因為眼前的利害故意裝成某種行為與外表,更不需要別人的監督。然而,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1.引導學習,豐富知識。教育者應精心指導學生學習一切科學文化技術知識,豐富他們的道德情感,讓他們懂得真正的社會價值和意義,掌握自我調節技巧,養成自我控制,保持樂觀向上,主動排除各種困難和障礙。
2.設置情境,進行教育。教育者應在學生的生活、學習、勞動、活動的各個環節或者不同的年齡階段有目的地設置不同程度的困難或障礙,引導他們用意志、毅力、信心去戰勝困難,跨越障礙,磨練意志,鍛煉毅力,強化承受能力,使他們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能堅定信心,勇往直前,更快更好地成長。
3.培養意識,增強能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是學生個體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教育者應不斷地引導學生自我分析、自我評價、自我總結,力求全面認識自我,把握自己的成績與不足,明確目標,自我鍛煉,不斷地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
[2] 柳海民.教育原理[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9.
[3] 葉瀾.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3.
[責任編輯 安世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