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約翰

嘉約翰(Kerr John Glasgow),于1824年11月30日出生在美國俄亥俄州鄧肯維爾,從小勤奮好學,16歲考入大學,23歲畢業于費城杰弗遜醫學院,并當了七年的醫生,加入教會。
1854年5月15日,嘉約翰攜新婚妻子抵達廣州。因半年的船上顛簸,加上不適應廣州的炎熱,一年后其妻金斯伯里因病去世。伯駕和嘉約翰都屬于廣州醫學傳道會。1855年,伯駕回美國休養,5月5日嘉約翰受聘接替伯駕,接掌廣州眼科醫局。嘉約翰正準備按自己的了解開展醫療工作,第二次鴉片戰爭于1856年爆發了,廣州眼科醫局在戰爭中被焚毀,夷為平地。次年嘉約翰返美,入費城杰斐遜醫學院進修,并四處為重建廣州眼科局籌款,購置了一批新的醫療器械。
1858年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硝煙尚未散盡,嘉約翰又攜新夫人再度踏進廣州城,再續他在中國近半世紀的行醫生涯。嘉約翰到廣州后,就在南郊增沙街租下一間店鋪,加以改造和裝修,粉刷一新,使之適做醫院,成為博濟醫院的雛形。1859年1月中旬醫院開業,正式命名為博濟醫院,嘉約翰主持了博濟醫院開幕儀式。博濟醫院的業務發展迅速,漸漸增多的病人使原有病房的容量不足。嘉約翰為此又于1863年在廣州轂埠找到一塊地皮,始建新博濟醫院,到1866年完工,10月開診收治病人。博濟醫院盡管規模迅速擴大,但其病房設施非常普通,當醫院仍然難以滿足病人需要時,附近的民房和禮拜堂就被當作臨時住院處。嘉約翰還邀請在英國留學獲醫學博士的中國醫生黃寬到博濟醫局給病人施行外科手術和會診。1862年,博濟醫院又開始招收學生,以培養醫學人才。在此期間,嘉約翰編寫醫學教材,向中國人介紹西方醫學,為中國培養西醫人才。至1865年嘉約翰購置地產擴建,使博濟醫院成為多功能醫院。博濟醫院因為嘉約翰醫術精良,聲名鵲起。




線裝本《西藥略釋》2冊套(美國)嘉約翰口譯(莆田)林湘東筆述
嘉約翰領導的博濟醫院在中國西醫教育上的開先河作用,使他有感于醫生的嚴重缺乏,認為必須培養中國自己的醫生。開始,嘉約翰只是在醫院里招收少數學徒,讓他們邊學習,邊協助醫生工作。如在廣州眼科醫院工作時,就曾接收具有一定西醫知識的開業醫生進行培訓。到1866年,他正式在醫院里附設一所學校。這是在中國辦西醫學校之始。當時在醫院工作的中國第一位西醫留學生黃寬,也參加了教學。這個醫學校里同時還教授一些中醫知識。大約兩年后,嘉約翰開辦正式的醫學校,較大規模地培養醫生和當時著名社會活動家,并產生出杰出的人物,如戊戌變法的“六君子”之一康廣仁、民主革命領袖孫中山。到1894年前后,經這個醫學校培養的醫生達200名左右,絕大多數畢業生后來都能開業行醫。1897年,嘉約翰辭卻他在廣州的醫療工作及其他一些煩瑣事務,專心從事教學,僅偶爾做一些較大的外科手術。
1901年8月10日,嘉約翰在中國奮斗近半個世紀后于廣州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