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園園
去年在一次講座中魯子問教授提到,“在國際的教育環境下,基于優勢的教學已經成為美國等一些國家的基礎教育的一種運動,一種現象。”
魯教授的這一理念認為,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優勢,不管是學任何一個學科,都有學習優勢,關鍵是教師怎么樣基于這種優勢,把它最大化、顯著化,促進學生實現預設的學習目標。
我在2012-2013年期間曾赴美國威斯康辛州PDC學區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漢語教學工作,通過在美一年的教學,我發現美國課堂在這一方面已經取得了較為成功的教育實踐,一些感想,與大家分享。
首先美國學校一直強調“鼓勵教育”“尊重教育”,就是希望學生們建立起正面的自我認識,不因和其他人的長處比較而自卑,意識到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擁有自己的閃光點。也許他學數學不開竅,但是他人緣好,有領導才能;也許他作文不行,但是他畫畫好,有藝術細胞;也許他不善表達,但是他體育好。老師和家長要幫助孩子找到他的長處,并創造機會讓他的長項得以發揮,從而確立他的自信。這是一種正向的自我認知。
再次在美國,家庭、學校和整個社會都對孩子采取鼓勵贊賞的態度,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即學習優勢不斷強化。有時候在我們看來,贊賞都有些過度了,比如一個二年級的學生回答2+2=5的時候,老師不會立刻否定你的答案,而是會說“Its close”(很接近了)。但老師就是在一次次肯定和贊許你的答案中促進了學生自信的建立。
課堂活動更是豐富多彩,讓學生親身體驗,理解知識。影像、圖片等語言支架搭建的好,即使是一個10單詞句子的書寫練習,也會設計在精美的海報紙上,讓視覺型的學生能得以發揮優勢;學習星座時候,孩子們就躺在地上,模擬出星座的結構,動覺型的學生樂此不疲;科學老師會把我送他的醬豬蹄讓學生研究它的結構,一片片切下和大家一起分享,(他們很少吃這種東西);幼兒園的孩子則和老師在課堂上一起養花、養鳥……正是由于這種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使每位學生的學習優勢都有得以發揮的機會。
2002年,《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教育法令的簽署更以立法的形式要求學校必須提高所有學生的知識水平,縮小或消滅學生之間在學業上的差距。其實,美國的學校不僅僅是在學業成績上不讓任何一個孩子掉隊,在文藝體育各項活動中,也盡可能地給所有學生同等的機會,給每一個人參與的權利。
誠然,我們國家存在學生多、班額大這一固有劣勢,但我們可以根據學習優勢對學生進行分組,組內同質,組間異質,形成不同的leaning partner,把劣勢轉化為優勢,努力為學生創造外在優勢,使學生的內在優勢得以發揮,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責任編輯蕭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