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
云南省大理州南澗縣寶華鎮中學
化學課如何用好課堂資源提高課堂效率
陳云
云南省大理州南澗縣寶華鎮中學
化學課程資源是學生有效學習的載體,是教師實施教學目標的基本保證。在學生的身邊,有各種各樣的課程資源,若能合理運用,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化學教學;教學資源;課堂效益
課堂生成的教學資源,是指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以及生生互動產生和形成的教學資源。課堂生成的教學資源主要分為預設資源和預設外資源。它們的關系我們可以把它們想象成為一棵幼苗。預設是根,在根不斷吸收水分養料的作用下生長出大小不一的葉子,這一過程我們就可以理解為預設資源,它可以掌控,卻不可以完全掌握。在葉子生長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意外的偶發事件,這一事件就是預設外的生成。故此作為一名育花的我們,除了施肥澆水外,還要有防狂風暴雨的意識,具備治理病蟲害的知識和人文管理的綜合能力。總之,我們要立足于根的事業,不斷練就內功,就會生成出一株株課堂奇葩。那我們如何利用好課堂內、外的教學資源呢?
我們要做好充分的預設才能生出有效的生成資源,這就要求我們課前預設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這正是《課標》所倡導的。在我們的教學方案中,必須對學生的直接經驗有所估計,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性、興致來參與課堂的活動,使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以及邏輯歸納能力有所拓展和延伸,這樣課堂中才會有生成,并且有效,否則是有預設無生成,生成無效,那么作為課堂生成資源重組者的我們在這當中就顯得很重要。比如在化學課堂教學的演示實驗中經常出現異常現象,不少演示實驗失敗的幾率相對較高。即使在老師充分準備的情況下,仍會出現實驗失敗的情況。教師若能坦然面對,因勢利導,組織學生探究實驗失敗的原因,則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生活的環境中,有各種信息。學生每天都接觸著新信息,感受著環境及自身的變化,因此環境中的一點一滴都可能會成為教學資源。如果我們能夠把當地的生活、生產實踐作為化學實踐課的一本教科書、把學生的生活與參與實踐活動當作是能力實踐活動的課堂、把現實生活看作是一個絢麗多彩的化學世界,就能使我們的課本與生活、生產實踐結合起來;把課堂教學與培養學生參與生產實踐的能力結合起來;把學校教育同社會的需求結合起來,成為知識生成、展開、回應的環境資源。這些學生所熟悉的生活資源,它們之中往往蘊藏著許多化學原理,可以利用來進行化學學習,并能從中感悟和理解化學知識,體驗化學規律,有時還能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作為突破學習重難點的憑借物,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教學效果。
學生不僅是教育的對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資源。我們開發學生課堂之外的資源,必須開發學生自身資源。我認為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學生的經驗是一種資源。
學生的經驗實際上就是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在化學實驗中,學生自己動腦設計的實驗、動手制作的儀器,其體驗要比教材設計的理想實驗、教師提供的成套儀器來得更深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是學生可以親身體驗的探究活動,就不要用教材中的實驗或教師的經驗來代替。比如一些實驗的設計、藥品的選擇、儀器的安裝等,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自制儀器代用品、自選低成本藥品;如在做水的凈化實驗時,讓學生用飲料瓶、棉花、洗凈的沙子、木炭和紗布自制過濾器,這樣不僅可以消除實驗的神秘感,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訓練學生的實踐技能,使學習過程變得輕松而有趣,學生通過自行操作獲得在已有知識基礎上的實際操作經驗。
2.學生的個性差異以及不同的設計思路也是一種重要的資源。
承認學生發展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把學生當作豐富多彩、主觀能動的生命個體來看待,這本身就意味著學生不僅僅是被動接受的教學對象,更是蘊藏著巨大生機和能量的寶貴的課程來源,也就是說,學生本身就是化學教學的重要資源,化學教學的過程始終伴隨著對學生自身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具體來說,學生自身的素質條件表現在學生已有的認知、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學生之間的差異等方面,包括知識、經驗、技能、個性、觀念、品德、修養、興趣、行為方式、行為習慣、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想像力、好奇心、表達能力、交流與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等等所有智力與非智力因素。通過化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和進行,學生自身己有的這些素質條件就有可能成為中學化學生成性的課程資源進入化學教學過程之中,與各種化學教學因素相互作用并一起形成生動豐富的化學教學生活。例如,學生在解決化學計算、物質鑒別、物質制備等這類問題時,不乏有很多的奇思妙想和捷徑。學生之間會因為差異而形成沖突,但是如果引導得好,學生則可共享差異,在不同的差異中豐富和拓展自己。教師要有意識地把這些個性化的思維方法和多樣化的探索成果轉化為一種課程資源,幫助學生分析每種方法的優缺點和應用環境,使敢想、敢說的學生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同時也拓寬了其他學生的思路,這樣不僅使學生在知識技能方面得到充分提高,而且在思維方法上也會得到有效的訓練。
豐富的生活,多彩的環境,時時有資源,處處有資源,在教學中,只要我們把握機會,善于挖掘、利用學生身邊的教學資源,一定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更好地有效學習,將化學的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思維的形成,使獲取新知識的終身學習能力不斷得到發展。
[1]吳剛平.深入研究教學過程中動態生成的課程資源[J].福建論壇,2006(6):1-3
[2]吳益平.淺談化學教學中生成性教育資源的開發[J].化學教學,2004(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