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偉
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的療效觀察
陳小偉
目的 評價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觀察80例糖尿病患者,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基礎治療,治療組在基礎治療上口服補氣養陰降糖湯。兩組皆連用2個療程后觀察療效。結果 治療后,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2.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效果明顯。
糖尿?。恢形麽t結合;補氣養陰降糖湯;二甲雙胍片
糖尿病是胰島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島素作用障礙所致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在臨床較為常見。持續高血糖與長期代謝紊亂等可導致全身組織器官,特別是眼、腎、心血管及神經系統的損害及其功能障礙和衰竭。嚴重者可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平衡失調等急性并發癥酮癥酸中毒和高滲昏迷。糖尿病目前尚無根治方法,控制血糖、適當運動、飲食控制是目前臨床處理糖尿病的基本措施。近年來,中藥在糖尿病治療中屢有建樹,筆者將多年來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該疾病及觀察的情況報道如下,以供同仁們參考。
1.1 一般資料 糖尿病患者共80例,均為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本院門診收治,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齡38~88歲,平均(69±3)歲;部分患者合并有并發癥,其中冠心病18例,腦血管疾病3例,高血壓26例,膽道結石1例,泌尿系感染1例;病程最短7個月,最長3年,平均(15±3)年;對照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36~91歲,平均(64±3)歲;部分患者合并有并發癥,其中冠心病11例,高血壓22例,腦血管疾病5例,泌尿系結石3例;病程最短1年,最長28年,平均(12±6)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根據ADA(1997)新建議[1]:①空腹血漿葡萄糖≥7.0 mmol/L(126 mg/dl)。②飯后2 h血漿葡萄糖≥11.1 mmol/L(200 mg/dl)。③癥狀+隨機血漿葡萄糖≥11.1 mmol/L(200 mg/dl)。④屬2型糖尿病者:(即基礎血漿胰島素和C-肽水平正常)。中醫按臨床表現歸納為氣陰兩虛者:即頭目眩暈,口干少津,多飲多尿,心中煩熱,或手足心熱,神疲乏力,或形體瘦弱,腰酸肢軟,舌紅或淡紅,苔白或少干燥,脈沉細或細弱。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基礎治療,給予口服二甲雙胍片0.25 g,3次/d,30 d為1個療程。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服用補氣養陰降糖湯(自擬),處方:紅參(另燉)5g,白術、懷山藥、黃精、元參、天冬、生地黃、花粉、雞內金、麥芽各10 g,荔枝核15 g,北芪30 g,地骨皮30 g,可酌加菝葜30 g,枸杞15 g等,加水1 000 ml煎取400 ml,早晚各服200 ml,30 d為1個療程。兩組皆連用2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1.4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癥狀消失,血糖等相關指標正常;好轉:癥狀減輕,血糖等相關指標下降,但未達到正常;無效:仍有癥狀,或存在各種并發癥,血糖等相關指標未下降,或反而升高。
1.5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治療后,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0.0%;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62.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李某,男,50歲,主訴:血糖升高3個月余。2011-05-07查空腹血糖8.86 mmol/L,糖化血紅蛋白7.2%。診見:頭目眩暈,口干少津,多飲多尿,心中煩熱,神疲乏力2個多月,有時多飲多尿但現象不明顯,心中偶爾煩熱,神疲乏力,且形體瘦弱,腰酸肢軟,舌紅苔少而干燥,脈沉細。診斷:糖尿病。屬氣陰兩虛,治擬益氣養陰,滋腎降糖。投補氣養陰降糖湯(自擬)處方:紅參(另燉)5 g,白術、懷山藥、黃精、元參、天冬、生地黃、花粉、雞內金、麥芽各10 g,荔枝核15 g,北芪30 g,地骨皮30 g,加水1 000 ml煎取400 ml,早晚各服200 ml;另口服二甲雙胍片0.25 g,3次/d,飯后服用。用此方治療至2011-06-06,查空腹血糖6.05 mmol/L,糖化血紅蛋白5.8%,臨床治愈。2011-12-17隨訪,檢查指標皆正常,癥狀也消失。
糖尿病發展到一定階段,臨床常表現為頭目眩暈,口干少津,神疲乏力,形體瘦弱,腰酸肢軟,舌紅苔少而干燥,脈沉細,其基本病機多為氣陰兩虛,此時患者癥狀持續的時間也往往較長。其關鍵是治療氣陰兩虛,且要長期治療,方可收到明顯效果。有學者統計,近年來常用于治療糖尿病的中藥約30種[2]。筆者自擬方選藥在其范圍內的屬大多數,如黃芪、懷山藥、生地黃、天花粉、元參、枸杞、白術、黃精、人參等,由此可以認為此方與當前中醫治療糖尿病的主流觀點相吻合。補氣養陰降糖湯中紅參、麥芽均有降血糖作用[3];北芪雙向調節糖代謝;白術所含成分有降血糖作用[4];黃精能使正常和高血糖小鼠的血糖下降;地骨皮有降血糖作用,可與葛根、懷山藥同用[5];荔枝核使用可使血糖下降[6]。其他諸藥皆有不同程度的降血糖功效。從中醫角度來看,方中益氣的有紅參、北芪、白術、懷山、黃精;養陰的有元參、天冬、生地黃、枸杞子、花粉,這些是全方的核心部分,其他或清泄內燥,如地骨皮;或健運中氣,如雞內金、麥芽等,全方各藥通力協同,針對氣陰兩虛證最為合拍,宜其有效??傊形麽t結合治療糖尿病效果明顯。
[1] 王吉耀.內科學[M].南京: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9-10.
[2] 周魯,周曉芳,傅超,等.271首治療糖尿病中藥復方用藥規律研究[J].新中醫,2004,36(11):40-41.
[3] 賈玉海.常用中藥八百味精要[M].北京:學苑出版社, 1999:56-60.
[4] 唐章全.臨床實用中藥手冊[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7:108-109.
[5] 沈丕安.中藥藥理與臨床運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21-29.
[6] 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辭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 1986:201-202.
R587.1
A
1673-5846(2014)08-0077-02
南京市江寧區麒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江蘇南京 21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