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杰榮
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體骨折患者的療效觀察
馮杰榮
目的 探討經皮椎體成形術(PVP)在老年脊柱骨折臨床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來我院接受骨質疏松性胸腰椎體骨折的患者80例,隨機平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PVP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保守方法進行治療,比較兩種方法的手術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DI)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 經皮椎體成形術可有效進行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體骨折進行治療,術后患者骨折疼痛癥狀緩解明顯,可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
經皮椎體成形術;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體骨折;療效
經皮椎體成形術(PVP)是臨床上一種微創脊椎外科技術,其指經皮通過椎弓根或椎弓外向患者的椎體內注入骨水泥[1],從而達到增強患者椎體穩定性、強度、緩解疼痛、部分恢復椎體高度的目的。PVP以其術中創口小、手術療效確切、術后并發癥較少等優勢在臨床上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筆者采用PVP對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體骨折進行了相關的臨床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來我院接受骨質疏松性胸腰椎體骨折的患者80例,年齡60~75歲,平均年齡(67±5)歲,隨機平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中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齡(67±5)歲,平均病程(1.2±0.5)d;對照組患者中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齡(68±6)歲,平均病程(1.1±0.4)d,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患者采用PVP進行治療,即患者取俯臥位,常規過伸牽引,使患者骨折部位初步復位,局部浸潤麻醉,在影像設備引導下,使用10~14 G穿刺針對患者的單側椎弓根進行穿刺,直至穿刺到患者的椎體骨皮質后,使用外科錘刺入患者的椎體內,使用X線透視+CT確定穿刺針是否成功刺入患者的椎體內部[2],再注入適量的造影劑顯示靜脈回流情況,2~3 min內迅速將事先調制好的骨水泥注入患者的椎體內,骨水泥硬化前將穿刺針拔出,術后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大小便情況及下肢活動能力和知覺進行密切監測,常規使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保守治療方法進行治療。
1.3 觀察指標 分別以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6個月的骨折疼痛程度和功能障礙程度作為觀察指標,其中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骨折疼痛程度進行評價,使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DI)對患者功能障礙程度進行評價。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3.0軟件包對兩組患者的各項觀察指標結果進行t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疼痛程度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VAS評分發現,治療前兩組患者V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分,±s)
2.2 功能障礙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ODI評分發現,治療前兩組患者的ODI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OD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ODI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ODI評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37.1±3.8 1.2±1.1對照組 40 37.3±3.8 11.8±6.9 t值 0.651 7.823 P值 0.524 0.000
經皮椎體成形術作為一種微創手術治療方法,其具有手術創傷小,術后患者可快速進行腰背肌功能鍛煉和適當的負重行走,從而有效縮短了患者的臥床時間,進而避免了應長期臥床而導致一系列并發癥的發生。本研究采用PVP對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體骨折進行治療,結果發現,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VAS評分和ODI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從而進一步說明了較之傳統保守治療方法,PVP療法可迅速緩解患者軀體疼痛,恢復患者活動功能,可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
[1] 章明福.經皮椎體成形術(PVP)治療骨質疏松性胸腰段椎體壓縮性骨折12例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4):211-212.
[2] 劉文貴,呂錦瑜,孫建華,等.PVP與保守方法治療骨質疏松性胸腰椎椎體壓縮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2, 22(10):914-918.
R683.2
A
1673-5846(2014)08-0086-02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廣東佛山 528300
馮杰榮(1979.9-),主治醫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