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珍
導管動脈栓塞術治療難治性婦產科大出血的預后分析
馬云珍
目的 分析應用導管動脈栓塞術對難治性婦產科大出血進行治療的效果及其價值。方法 選擇我院曾收治的難治性產后大出血患者20例與婦科癌性出血患者30例,將其各自隨機分為數量相等的兩組。對照組患者利用常規方法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利用導管動脈栓塞術進行治療。完成治療后,觀察患者的止血時間、出血時間以及出血量等有關指標。結果 兩組難治性產后大出血患者在止血效率、止血時間以及出血量等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婦科癌性出血患者進行比較,觀察組在出血時間以及月經量等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應用導管動脈栓塞術治療難治性婦產科大出血效果明顯,能夠迅速止血,使止血時間縮短,并且能夠預防再出血。
難治性婦產科大出血;導管動脈栓塞術;效果分析
在婦產科中難治性大出血是一種常見的急危重癥,其中比較突出的就是難治性產后大出血與婦科癌性出血。對于難治性婦產科大出血,利用導管動脈栓塞術進行治療創面較小,能夠得到確切的療效,并且對生育不會產生影響,在臨床醫學中應用十分廣泛。本文選擇我院曾收治的難治性產后大出血患者20例與婦科癌性出血患者30例,對其利用導管動脈栓塞術進行治療,并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曾收治的難治性產后大出血患者20例與婦科癌性出血患者3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選難治性婦產科大出血患者,年齡25~45歲,平均年齡(34.5±2.8)歲,體重55~70 kg,平均體重(62.5±0.8)kg;13例為城鎮居民,7例農村居民;12例經陰道分娩,8例行剖宮產術。所選婦科癌性出血患者,年齡22~46歲,平均年齡(44.6±1.9)歲,體重55~70 kg,平均體重(64.5 ±1.2)kg;16例為城鎮居民,14例農村居民;18例患者為子宮頸癌,7例患者為子宮內膜癌,3例為絨癌陰道轉移灶,另外2例患者分別為陰道癌放療后出血以及侵蝕性葡萄胎并腹腔內出血。將20例難治性婦產科大出血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0例;另將30例婦科癌性出血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體重以及地域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觀察組患者在進行手術前,使患者情緒保持穩定,對于突發情況要積極處理,并準備齊全器材與藥品。患者在大出血后易發生失血性休克和(或)手術過程中若出現休克癥狀,要立即采取抗休克措施,主要包括補液、輸血以及吸氧等[1]。術前建立雙靜脈通道,同時行普魯卡因過敏試驗與碘過敏試驗,并留置導尿管。對于有條件者可在手術前0.5 h給予20 mg甲氧氯普胺行肌內注射,預防患者發生嘔吐[2]。在手術過程中,盆腔動脈數字減影與血管造影要同時進行,確定出血部位,以患者具體情況為依據,以出血側髂內動脈為途徑將導管插入,利用髂內動脈栓塞術或子宮動脈栓塞術,通過直徑為1~3 mm明膠海綿顆粒行血動脈栓塞術,根據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的成像結果,來證實栓塞成功。利用同一方法對另一側髂內的動脈前干或子宮動脈進行栓塞,從而達到止血目的。手術結束后,緩慢拔出導管以及導管鞘,對穿刺點進行15 min的壓迫,若未出現活動性出血即可進一步行加壓包扎,對創口加強護理,預防發生續發性感染與再次出血。兩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方法進行加壓包扎與藥物止血進行治療。
1.3 觀察指標 記錄并觀察兩組難治性產后大出血患者的止血效率、出血時間以及出血量,兩組婦科癌性出血患者出血時間、月經量以及康復效果。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3.0對數據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組間數據采用t與χ2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止血效率、出血時間以及出血量比較 兩組難治性產后大出血患者進行比較,觀察組在止血效率、止血時間以及出血量等方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出血時間以及月經量比較 兩組婦科癌性出血患者進行比較,觀察組在出血時間以及月經量等方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難治性產后大出血患者止血情況以及出血量比較(±s)

表1 兩組難治性產后大出血患者止血情況以及出血量比較(±s)
組別 例數止血效率[n(%)] 止血時間(min) 出血量(ml)觀察組10 9(90.0) 5.6±2.2 981±26對照組10 7(70.0) 8.2±2.0 1546±36 P值 <0.05 <0.05 <0.05

表2 兩組婦科癌性出血患者的出血時間及月經量比較
難治性產后大出血與婦科癌性大出血在婦產科中是一種常見病。由于這兩種疾病發病都具有兇險性與突然性,易使患者出現嚴重失血性休克,若不對患者進行及時處理,可能會造成患者病死。傳統止血方法采用結扎雙側髂內動脈或子宮動脈,甚至進行子宮切除[3],但該方式起效比較緩慢,另外手術后易出現并發癥,還可能對生理功能產生影響。采用導管動脈栓塞術進行治療能夠對整個出血部位內的動脈管腔及其側支進行栓塞封閉,從而進行快速止血。
經導管動脈栓塞術是利用經皮穿刺插管,在靶動脈中置入導管,然后將栓塞劑通過導管注入,從而將組織以及器官血流阻斷,以達到治療目的[4]。采用該方法須將人工栓塞材料有控制地注入到患者病變器官的供血動脈中,或是病變的血管中,使其閉塞,血供中斷,從而達到對出血進行有效控制的目的。在完成栓塞治療后,患者一般會出現綜合征反應,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惡心、嘔吐以及局部疼痛等,應對其進行積極處理,從而使患者的痛苦得到減輕[5]。
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且觀察組各項指標也明顯較高于對照組。綜上所述,應用導管動脈栓塞術治療難治性婦產科大出血效果明顯,能夠迅速止血,使止血時間縮短,并且能夠預防再出血。
[1] 王遠菊,李曉東.導管動脈栓塞術治療產后出血對卵巢功能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學工程,2012,20(9):140-141.
[2] 王玉蓉.導管動脈栓塞術治療難治性產后大出血42例臨床效果研究[J].吉林醫學,2012,33(30):6535-6535.
[3] 孫巖,王功普,劉洋,等.經導管動脈栓塞術治療產后出血24例臨床分析[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2,11(5):364-366.
[4] 陳光虹.經導管動脈栓塞術治療重度產后出血80例臨床觀察[J].山東醫藥,2011,51(23):107-108.
[5] 陳容.經導管動脈栓塞術治療產后大出血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0,8(10):860-861.
R714.46+1
A
1673-5846(2014)08-0089-02
云南省曲靖市陸良縣人民醫院,云南曲靖 655600
馬云珍(1973.8-),婦產科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婦產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