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愛敬
顯微外科修復上肢組織損傷的臨床護理
徐愛敬
目的 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在顯微外科修復上肢組織損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進行顯微外科修復上肢組織損傷的患者66例,按照隨機分組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措施,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術前準備時間和術后交接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組間資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資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進行顯微外科治療上肢組織損傷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縮短患者術前準備時間和術后交接時間,改善患者VAS評分。
顯微外科;上肢組織損傷;護理
隨著醫(yī)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顯微外科技術在臨床上逐漸應用廣泛[1],其在肢體組織損傷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可以讓患者受損的肢體得到挽救。我院對實施顯微外科修復上肢組織損傷的患者給予臨床護理干預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治療的上肢組織損傷患者66例,按照隨機分組分為觀察組和治療組,各33例患者。觀察組中男21例,女12例,年齡31~69歲,平均年齡(40±6)歲;對照組中男22例,女11例,年齡34~66歲,平均年齡(41±6)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輸液治療,維持生命體征,采用常規(guī)處理對創(chuàng)傷進行清創(chuàng),壞死組織清除后對骨折部位實施固定,將血管與神經(jīng)縫合,盡可能滿足缺損的部位在無張力下實施神經(jīng)外膜的縫合,吻合肱動脈和相關靜脈,盡量多吻合淺靜脈,對于縫合血管仍有缺損者采取下肢淺靜脈的橋接手術,用肌肉組織對神經(jīng)和血管進行覆蓋[2]。選擇患者自身的游離組織皮瓣進行移植,對于皮膚大面積剝離者實施修整,進行全厚皮片的原位縫合,進行遠端的加壓包扎,術后采用石膏進行固定,常規(guī)行抗凝、消炎、消除水腫等對癥支持治療。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guī)的外科護理。指導患者保正確體位,傷肢和心臟同一水平,減輕腫脹與疼痛,保證引流管通暢;手術后要密切注意患者病情變化,觀察血壓、脈搏、尿量等情況變化,遵醫(yī)囑合理使用抗菌素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包括:首先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護士要了解患者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通過交流等形式向患者講解成功手術的病例,鼓勵患者配合臨床治療;其次,加強患者的基礎護理,護士應加強巡視,記錄患者的不舒適感;第三,采用分散注意力、輕撫患側肢體、保持舒適的體位、調(diào)整呼吸方式、談心等方法減輕患者的疼痛感。
1.4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術前準備時間和術后交接時間,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方法記錄患者的疼痛情況。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取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使用±s進行表示,組間資料的比較使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使用百分比進行表示,組間對比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術前準備時間和術后交接時間比較 由表1可知,觀察組患者術前準備時間和術后交接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2563、12.1467,P=0.0000<0.05)。
表1 兩組患者術前準備時間和術后交接時間比較(min,±s)

表1 兩組患者術前準備時間和術后交接時間比較(min,±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000<0.05
組別 例數(shù) 術前準備 術后交接觀察組 33 43±10★10.12±2.04★對照組 33 65±14 19.86±4.13
表2 兩組患者VAS評分情況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VAS評分情況比較[分,(±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000<0.05
組別 例數(shù) VAS評分觀察組 33 3.5±1.1★對照組 33 6.3±2.4
2.2 VAS評分比較 由表2可知,觀察組患者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0254,P=0.0000<0.05)。
臨床實施顯微外科修復主要是以修復或者重建為目的,手術復雜,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3]。患者對手術過程存在恐懼、擔憂,對術后康復狀況存在疑慮,不但加重了患者對于疼痛的敏感程度,而且增加了手術的難度。在手術前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了解其心理訴求,鼓勵患者,消除其不良情緒,促進患者積極配合手術治療,縮短術前準備時間;對患者進行鼓勵,并指導患者保持舒適的體位,根據(jù)患者的反應輕撫患側肢體以緩解疼痛,提高患者的滿意度,縮短術后交接時間。本研究對進行顯微外科治療上肢組織損傷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術前準備時間和術后交接時間明顯較短,且觀察組患者VAS評分明顯低于常規(guī)護理對照組,表明綜合護理干預不但能夠減輕患者疼痛,而且能提高臨床護理滿意度,拉近護患關系,縮短術前準備和術后交接時間。
[1] 許亞軍,壽奎水,芮永軍,等.急診組織瓣移植(位)修復伴有嚴重血管損傷的上肢復雜性組織缺損[J].中華外科雜志,2010,26(1):7-10.
[2] 吳容,陳亞琴,孟美珠,等.健康教育在手功能康復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7):514-516.
[3] 楊興鋒.常見帶蒂皮瓣修復開放性手外傷892例臨床應用[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0,12(10):1380-1381.
R473.6
A
1673-5846(2014)08-0161-02
河北冀中能源邢臺礦業(yè)集團總醫(yī)院,河北邢臺 05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