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培毅 李 晨
燈盞生脈膠囊治療腦卒中的臨床療效
胡培毅 李 晨
目的 評價燈盞生脈膠囊治療腦卒中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抽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間我院住院的腦卒中患者共128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82例)與對照組(46例),對照組予以常規降脂、降壓等對癥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燈盞生脈膠囊治療,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2.7%,明顯高于對照組(80.4%);治療組的言語蹇澀治療總有效率為71.7%,明顯高于對照組(48.1%);治療組的生活能力狀態療效為69.5%,明顯高于對照組(52.2%)。結論 燈盞生脈膠囊用于治療腦卒中效果明顯,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燈盞生脈膠囊;腦卒中;臨床研究
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疾病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機體功能以及生活質量,約有40%的患者可發展成為重殘。我院對腦卒中患者應用燈盞生脈膠囊進行治療,效果明顯,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間我院住院的腦卒中患者共128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治療組82例,男39例,女43例,年齡最大69歲,最小41歲,平均(58.23±0.21)歲;對照組46例,男22例,女24例,年齡最大68歲,最小42歲,平均(57.32±0.18)歲。兩組年齡、性別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于2005年制定的《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1]中國關于腦卒中的診斷標準進行診斷。①動脈硬化性血栓性腦梗死:起病緩慢,多于安靜狀態下發生,病情呈階段性或進行性進展,其發生與腦動脈粥樣硬化具有密切關系,也可見于血液疾病或動脈炎后;發病1~2 d內患者的意識清楚或存在輕度障礙;存在椎-基底動脈系統以及頸內動脈系統癥狀及體征等;經頭顱CT或者磁共振成像(MRI)檢查證實;經腦脊液腰穿檢查顯示無紅細胞。②腔隙性腦梗死:多因高血壓動脈硬化發病,起病呈急性或者是亞急性起病;患者多無意識障礙發生;經頭顱CT或者MRI檢查證實;多見共濟失調性輕偏癱、純運動性輕偏癱、純感覺性腦卒中以及構音不全-手笨拙綜合征等,癥狀較輕;經腦脊液腰穿檢查顯示無紅細胞。
1.2.2 中醫診斷標準 中醫診斷參照《腦卒中中醫診斷療效評定標準(試行)》[2]進行診斷:①年齡>40歲;②起病急驟,病因具有多樣性,多具有先兆癥狀;③主癥表現為口舌歪斜、偏身感覺異常、言語蹇澀以及偏癱,次癥表現為共濟失調、飲水嗆咳、頭痛以及眩暈等。存在≥2個主癥或者1~2個次癥,符合年齡、先兆癥狀以及病因病情診斷。
1.2.3 證候診斷標準 參照《腦卒中中醫診斷療效評定標準(試行)》[2]辨證分型為氣虛血瘀證,主癥表現為口舌歪斜、偏身感覺異常、言語蹇澀以及半身不遂,次癥表現為自汗、乏力、氣短、舌質暗淡、舌苔偏白并且脈象沉細。
1.3 臨床分期標準 發病2周內為腦卒中急性期,發病2周~6個月之間為恢復期,發病>6個月為后遺癥期。
1.4 納入標準 符合腔隙性梗死、腦梗死西醫診斷標準,符合中醫腦中風診斷標準,辨證分型為氣虛血瘀證,臨床分期為恢復期或者病程>2年的后遺癥期。除外年齡<40歲或>70歲患者,短暫性缺血發作、腦出血、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以及肝腎功能不全者。
1.5 治療方法
1.5.1 對照組 予以患者西醫常規治療,常規予以吸氧、服用阿司匹林,并予以控制血糖、血壓、應用神經營養藥物以及營養支持等對癥治療,并給予安慰劑口服,每次2粒,3次/d,連服2個月。
1.5.2 治療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患者燈盞生脈膠囊(云南生物谷燈盞花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026439)治療,每次2粒,3次/d,連服2個月。
1.6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中醫癥狀、體征及脈象改善情況,觀察神經體統癥狀及體征改善情況,分別于治療前后進行頭顱CT檢查。
1.7 療效判定
1.7.1 綜合療效 顯效: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減少了46%~89%,且病殘程度在1~3級之間;有效:NIHSS評分減少18%~45%,臨床表現有所改善;無效:NIHSS評分減少不足18%,臨床表現無明顯變化。
1.7.2 中醫證候療效 顯效:患者的中醫癥狀及體征均顯著改善,且中醫證候積分減少了70%以上;有效:患者的中醫癥狀及體征均有所好轉,且中醫證候積分減少了30%~70%;無效:患者的中醫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善,中醫證候積分減少在30%以內。證候積分以尼莫地平法進行計算,即(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1.8 統計學處理 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 19.0處理,計量資料組間比較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Ridit分析,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2.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中醫證候評分比較 治療組的偏身感覺異常、言語蹇澀、面癱等方面的療效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評分比較
2.3 生活能力狀態比較 治療組的生活能力狀態總有效率69.5%,較對照組(52.2%)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能力狀態比較[n(%)]
腦卒中是臨床常見腦血管疾病,中醫認為本病多是由于氣陰兩虛以及瘀阻腦絡引起。患者常存在胸痹心痛、口眼歪斜、肢體麻木、半身不遂以及語言蹇澀等。對本病的治療應以滋陰益氣、活血通絡為主。燈盞生脈膠囊主要成分包括燈盞細辛、人參、五味子以及麥冬,其中五味子可益氣生津并且寧神安心;燈盞細辛可活血通絡;麥冬可清心潤肺;人參可補氣養血,并具有生津安神之功效。諸藥合用,具有益氣養陰以及化瘀通絡之功效,故可治療腦卒中。現代藥理研究證實,該藥物可抑制血小板和紅細胞凝聚,降低血液黏滯度,促進纖溶活性,抑制血管內凝血,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和細胞代謝,增加動脈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提高心肌功能及心腦供血,減輕缺氧期心肌細胞的損傷,保護動脈血管內壁,從而防止病灶粥樣硬化斑塊發生發展,最終使動脈管腔狹窄程度降低到較正常范圍內。本研究在常規西醫控制血壓、血脂等基礎上,應用燈盞生脈膠囊對腦卒中患者進行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組的臨床總有效率、言語蹇澀治療總有效率及生活能力狀態療效分別為92.7%、71.7%、69.5%,而對照組僅為80.4%、58.7%、52.2%,治療組較對照組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燈盞生脈膠囊治療氣陰兩虛,瘀阻腦絡所致腦卒中,臨床療效確切,神經功能改善明顯,生活質量提高,為臨床防治腦卒中的有效藥物。
[1] 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1997,17(5):312-312.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作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6,19(1):55-56.
R749.05
A
1673-5846(2014)08-0209-02
山東省龍口市中醫醫院,山東煙臺 26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