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坤 邊苗苗 張洲一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
李 坤 邊苗苗 張洲一
目的 觀察護理干預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心內科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6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不同的護理措施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34例,干預組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比較護理前后兩組患者恐懼程度、氣喘緩解時間、心率恢復正常時間及住院時間。結果 干預組患者恐懼程度、心率恢復時間、氣喘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常規的治療結合綜合護理干預措施,不僅可提高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療效果而且改善患者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效果明顯。
急性心力衰竭;護理干預
急性心力衰竭系指由于急性心臟病變引起心排血量明顯降低,導致組織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綜合征[1]。急性心力衰竭病情發展極為迅速且危重。我院將收治的34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輔以綜合護理干預,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我院心內科收治的6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齡38~78歲,平均(52±10)歲;病程最長21年,最短5年,平均(11 ±4)年。將其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3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基礎心臟病分類 所有患者中高血壓性心臟病32例,冠心病30例,肺源性心臟病21例,擴張型心肌病6例,風心病4例,退行性心瓣膜病4例。
1.3 病例篩選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歐洲2005年急性心衰治療指南》中“急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2],安靜狀態下呈現明顯呼吸困難癥狀。排除標準:①嚴重其他軀體及精神疾病;②依從性差,中途退出者。
1.4 恐懼程度判斷標準 Ⅰ級:性能或輕度患者沒有恐懼,或恐懼不影響治療;Ⅱ級:患者恐懼并試圖避免治療;Ⅲ級:患者有強烈的恐懼,并盡力避免治療,需要護士可以幫助平滑處理。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6.0統計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6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干預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護理干預措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
1.6.1 急救護理 協助患者取坐位,雙腿下垂,以減少靜脈回流,減輕心臟前負荷。給予高流量吸氧,6~8 L/min。迅速建立靜脈通路,遵醫囑給藥并給予血壓、血氧、心電監護。備好各種搶救藥物及搶救器材,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監測各項生命體征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在搶救時要做到動作迅速、爭分奪秒、積極配合、分工明確。應準確把握藥物劑量、濃度、時間、以及藥物不良反應[3]。若使用嗎啡應注意觀察患者呼吸的變化。若使用呋塞米等利尿劑應預防患者出現低鉀、低鈣電解質紊亂,若出現四肢疲軟、腹脹、肌肉抽搐等應及時處理。若使用硝普鈉進行血管擴張時,應密切監測血壓,防止血壓過低而危害患者。使用洋地黃等強心藥物時,應注意觀察患者有無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并進行心電監護,以防患者出現心律失常。
1.6.2 心理干預 心理護理的重點首先是解除患者的恐懼心理和瀕死感,以減輕心臟負荷。研究表明,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狀態嚴重影響其預后效果。因此,護士要有熟練的護理操作技能,處理問題冷靜果斷,有條不紊,使患者信任。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以取得其理解和合作,力圖消除患者的心理壓力。
1.6.3 飲食護理 飲食宜清淡易消化,以流質或半流質為主,少量多餐,多食低鹽、低脂食物,注意進食不易過飽,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
1.6.4 注意輸液速度和輸液量 輸液以葡萄糖注射液為主,避免輸入大量0.9%氯化鈉注射液,一般每天輸液量在250~1 500 ml,滴速一般控制在15~30滴/min。輸液過多過快易誘發和(或)加重心力衰竭。
1.6.5 健康指導 囑患者保持規律生活習慣及情緒穩定,避免情緒激動、過勞等易誘發心力衰竭的誘因。戒煙戒酒,注意保持大便通暢。囑患者一定要保暖,預防著涼感冒,感染是急性心力衰竭的誘發因素之一。
2.1 恐懼程度比較 干預組患者有28例(82.4%)恐懼程度Ⅰ級,而對照組有18例(52.9%)Ⅰ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治療的恐懼程度比較[n(%)]
2.2 氣喘緩解時間、心率恢復正常時間、住院時間的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氣喘緩解時間、心率恢復正常、住院時間比較(d,±s)

表2 兩組患者氣喘緩解時間、心率恢復正常、住院時間比較(d,±s)
?
急性心力衰竭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是臨床急危重癥,更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若及時診斷并有效治療,可以迅速緩解,在搶救患者的過程中,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可提高治療效果。
護理干預是最主要的是建立與患者密切接觸,高度其信任度,和諧的護患關系很重要[4]。醫務人員認真、誠實的態度,熟練的護理技術操作,工作有條不紊,快速敏捷,可以使患者有自信和安全感,消除其緊張情緒,使其積極配合治療。
本研究表明,干預組與對照組恐懼程度有明顯差異。隨著現代醫學體制模式的轉變,心理護理越來越受到重視。通過心理干預可以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減少心理情緒對疾病的影響,增強患者的信心,促進其心理健康和疾病的恢復。
[1] 尢黎明.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31-131.
[2] 李培杰,楊小華.2006年美歐急性心力衰竭者院前及早期住院推薦建議簡讀[J].中國急救醫學,2008,28(6):564-567.
[3] 羅彩云.常見抗心力衰竭藥物副反應的觀察與護理[J].南方護理學報,2003,10(3):58-59.
[4] 楊曉梅,葛曉紅.護理干預無創性機械通氣患者的效果觀察[J].實用全科醫學,2005,3(1):94-94.
R473.5
A
1673-5846(2014)08-0282-02
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