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鵬
對比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的效果
李建鵬
目的 探討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對腹腔鏡子宮切除手術患者的臨床影響。方法 隨機將50例進行腹腔鏡子宮切除手術的患者均分成A組和B組(n=25)。A組患者采用靜吸復合全麻,B組患者采用行脊椎硬膜外麻醉聯合全麻。對患者的血漿腎上腺素(AE)、多巴胺(DA)和去甲腎上腺素(NE)濃度以及手術后自主呼吸的恢復時間、術后不良反應、拔除導管時間、清醒時間等進行記錄和評分。結果 2組患者在自主呼吸恢復時間、術后拔除導管時間及清醒時間方面具有顯著性差異,A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平均為(6.5±3.1)h,B組為(3.3±2.1)h;A組術后拔除導管時間為(11.2±5.3)h,B組為(7.1±4.2)h;A組清醒時間為(17.8±6.5)h,B組為(9.4±4.7)h,所有指標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脊椎硬膜外麻醉聯合全麻醉的方式效果更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腹腔鏡子宮鏡切除手術;靜吸復合全麻;脊椎硬膜外麻醉聯合全麻
腹腔鏡技術發展迅速,具有創傷小、出血少等特點,在臨床手術中的應用日益增多。然而應用腹腔鏡手術也有不利之處,其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氣腹影響病患的呼吸及循環功能,導致了相應的高碳酸血癥,產生應激反應,使得病患的BP升高,HR增快。對于這類患者來說,若采用全麻的麻醉方法術后會存在清醒時間長和鎮痛效果差等不利效果,而脊椎硬膜外麻醉聯合全麻的麻醉方法有起效迅速、鎮痛效果完善、肌松效果良好等優點[1]。因此,選用有效的麻醉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對不同的麻醉方法對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產生的臨床效果進行比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間在廣東省深圳市龍崗中心醫院收治的全部進行腹腔鏡子宮切除手術的50例患者,全部患者術前都沒有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等疾病。2組患者年齡42~65歲,平均年齡(52.0±5.5)歲,體質量52~67 kg,平均體質量(58.0±7.5)kg。將其隨機分成A組和B組,每組患者各25例,2組患者的年齡、體質量等資料沒有顯著性的差異,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
1.2 麻醉方法
1.2.1 靜吸復合全麻 A組患者采用靜吸復合全麻的麻醉方法,依據病患的體質量依次為患者靜脈注射咪達唑侖、異丙酚、維庫溴銨等,病患經過麻醉誘導穩定之后,用麻醉機對其進行機械通氣,以維持正常的通氣頻率和供氧量;同時使用七氟醚來維持麻醉狀態,使用微量泵來維持持續輸入芬太尼的量[2]。
1.2.2 脊椎硬膜外麻醉聯合全麻 B組病患采用脊椎硬膜外麻醉聯合全麻的麻醉方法,手術30 min前對病患快速靜脈輸入適量的乳酸鈉林格氏液,穿刺成功之后,需在蛛網膜下腔進行注射重比重的布比卡因,頭端處留置3 cm的硬膜外導管可用于后邊的追加藥物,2 h之后注射5 mL的羅哌卡因,之后的誘導與
A組方法相同。同樣采用七氟醚來維持全麻狀態,羅哌卡因進行鎮痛。
1.3 評價指標 本次實驗中對病患的血漿腎上腺素(AE)、多巴胺(DA)和去甲腎上腺素(NE)濃度以及手術后自主呼吸的恢復時間、術后不良反應、拔除導管時間、清醒時間等進行記錄和評分[3]。
1.4 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 12.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正態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組患者在自主呼吸恢復時間、術后拔除導管時間及清醒時間方面具有顯著性差異,A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平均為(6.5±3.1)h,B組為(3.3±2.1)h;A組術后拔除導管時間為(11.2±5.3)h,B組為(7.1±4.2)h;A組清醒時間為(17.8±6.5)h,B組為(9.4±4.7)h,所有指標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2組患者手術數據的比較(h)
目前關于脊椎硬膜外麻醉聯合全麻醉的優點的報道很多,而針對腹腔鏡子宮切除術采用全麻的方法的缺點亦比較明顯。在本實驗50例患者中,A組和B組患者分別施用不同的麻醉方法。通過比較可以看出,B組病患的多巴胺濃度、血漿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濃度明顯降低,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全麻的麻醉方法不能夠有效地阻斷病患手術部位的傷害性刺激向機體中樞進行傳導,因為它只能夠適度地抑制大腦皮質的邊緣系統或者下丘腦相應的投射系統。所以全麻手段不能使機體的交感神經-腎上腺髓質系統出現興奮,從而使兒茶酚胺的分泌增加。B組的患者采用的脊椎硬膜外麻醉聯合全麻,脊椎硬膜外麻醉可以有效地阻止脊神經,從而減弱傷害性刺激的傳導,而全麻又可以抑制進入到機體中樞位置的傷害性刺激,進而會降低機體的應激反應[4-5]。本研究結果顯示,B組患者的自主呼吸的恢復時間、拔除導管的時間和清醒的時間明顯減少,即其臨床效果更佳。
腹腔鏡手術是一種微創手術,然而氣腹充氣的時候會出現強烈的應激反應,容易引起循環血內分解代謝激素的增加,激素包括皮質醇、胰高血糖素等,同時糖異生的作用也會增強,糖酵解的通路酶活性受到抑制,機體內的胰島素敏感下降等的因素會導致應激性的糖代謝障礙,從而使血糖的濃度升高。本研究中,在患者的腹腔鏡子宮切除手術中采用脊椎硬膜外麻醉聯合全麻醉的麻醉方法后,患者的多巴胺濃度、血漿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濃度明顯降低,其自主呼吸的恢復時間、拔除導管的時間和清醒的時間明顯減少,術后的不良反應如躁動也明顯減少,臨床效果更好,因此該方法值得在臨床中應用推廣。
[1] 莊心良,曾因明.現代麻醉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367.
[2] 宋小犟,陶閑榮,彭章龍,等.熵指數監測麻醉鎮痛的有效性[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8,27(4):436-439.
[3] 張久祥.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鏡手術中的臨床應用進展[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9,9(9):825.
[4] Soto R,Nguyen TC,Smith RA.A comparison of bispectral index and entropy,or how to misinterpret both[J].Anesthesia & Analgesia,2005,100(4):1059-1061.
[5] Liu N,Le Guen M,Benabbes-Lambert F,et al.Feasibility of closed-loop titration of propofol and remifentanil guided by the spectral M-Entropy monitor[J].Anesthesiology,2012,116(2):286-295.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5.056
廣東 518116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中心醫院麻醉科(李建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