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虹 郭貴周 倪若拙
基層疾控機構組織建設現狀及對策
劉家虹 郭貴周 倪若拙
目的 調查分析基層疾控機構組織建設現狀,探索新形勢下促進其組織建設的對策思路。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普查和抽樣調查相結合方法,全面調查江西省100個縣(市、區)級疾控機構組織建設方面情況。結果 基層疾控機構均設立了黨支部或黨小組,91%有工會,40%有團組織;黨員隊伍以40歲及以上、中專及高中以下學歷居多;65%活動場所是會議室,61%有活動經費投入;建立了一定的黨內民主制度。結論 基層疾控機構應優化黨組織內部設置和黨員隊伍結構,加強黨員發展,加大經費投入,健全制度機制,強化黨建促進疾控業務可持續發展。
疾控機構;組織建設;現狀及對策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職責是面向社會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預防控制疾病,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疾控機構基層黨組織是基層疾控建設的領導力量,為疾控事業的發展、改革、穩定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對增強單位凝聚力,提高綜合競爭力,促進疾控事業可持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對2012年對江西省所轄縣(市區)級疾控機構組織建設現狀進行全面調查,分析討論其存在的問題和影響因素,探索新形勢下促進基層疾控機構組織建設的對策思路。
1.1 調查對象 江西省所轄100個縣(市、區)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1.2 調查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普查和抽樣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通過資料查詢、座談研討、個別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對2009~2011年全省縣(市、區)級疾控機構組織建設狀況作一次全面的專題調研。
2.1 黨組織基本設置情況 截止2011年底,97%縣(市、區)級疾控機構設立黨支部,其余3%設黨小組,4%疾控機構設立了黨委辦公室,共有專兼職黨支部書記106人,支部委員383人,黨小組40個,專兼職黨小組長40人,專兼職黨辦主任14人,其他專兼職黨務干部27人。
2.2 黨員隊伍情況 2009~2011年,全省縣(市、區)級疾控機構黨員人數和占職工比例呈低幅增長。男性黨員明顯高于女性,男女性別比呈下降趨勢,三年分別為3.34、3.12和2.89。年齡分布上均以40~49歲組最多,其次為50~59歲組,累計占黨員總數的72.70%、66.67%和63.38%,呈逐年下降趨勢。文化程度上均以中專及高中以下學歷最多,所占比例分別為44.49%、41.35%和38.71%,呈逐年下降趨勢;其次為大專和本科學歷,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見表1)。

表1 2009~2011年江西省縣(市、區)級疾控機構黨員隊伍情況
2.3 黨組織活動場所設置及經費投入情況 截止2011年,93%縣(市、區)級疾控機構設有專門的黨員活動場所,其中65%場所類型是會議室,29%是活動室,6%是閱讀室等其他形式。39%縣(市、區)級疾控機構沒有專門活動經費投入,27%經費投入低于5000元,19%經費投入介于5000~10000元,15%經費投入10000元以上,最高達到4萬元。
2.4 群團組織建設情況 91%縣(市、區)級疾控機構成立了工會組織,設立了專兼職工會負責人,共有工會會員3148人。40%成立了團組織,設立了專兼職團負責人,共有團員333人。5%成立了婦女協會、老年體協等其他群團組織,共有相關成員69人。
2.5 黨組織制度建設情況 江西省縣(市、區)級疾控機構以文件形式建立了一定的黨內民主制度,其中民主生活會制度、發展黨員工作制度、黨費收繳制度建立地最健全完善,基本達到100%;民主評議黨員制度、黨員學習教育制度、“三會一課”制度、黨員公開承諾制度建立比例在90%以上;黨員表彰機制、黨內關懷救助機制、黨員聯系群眾制度、“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制度建立比例在80%~90%;黨政聯席會議制度、流動黨員管理制度建立比例在60%~70%。
3.1 基層疾控機構黨務干部缺乏,應合理優化內部設置,加強黨群團組織建設。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工青婦組織則是黨密切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江西省縣(市、區)級疾控機構能按照《黨章》等要求,設立黨支部或黨小組,配備專兼職黨支部書記或黨小組組長。但基層疾控機構黨務人員缺乏,除支部書記和支委外,僅有專兼職黨辦主任14人,其他專兼職黨務干部27人;因基層疾控機構編制人員少,全省仍有96%機構未內設黨辦,9%未成立工會,60%未成立團組織。疾控機構要從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推動黨的建設戰略高度,合理優化內部設置,切實加強黨務干部隊伍建設和群團組織建設,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凝心聚力,激發戰斗力。
3.2 基層疾控機構黨員年齡結構偏老化,知識結構偏低,應合理優化黨員隊伍結構,加強黨員發展工作。基層疾控機構黨員年齡結構偏老化,連續3年以40歲及以上的黨員居多,雖然39歲及以下黨員呈逐年增長,但增長偏慢,特別是30歲以下黨員2011年仍低于10%(126/1289)。黨員隊伍還呈現知識結構偏低,連續3年以高中及以下黨員居多,雖然大專和本科學歷黨員逐年增長,但增長偏慢,特別是碩士及以上學歷黨員2011年仍低于1%(7/1289)。“十八大報告”中強調:“要提高發展黨員質量,重視從青年知識分子、工人、農民中發展黨員,優化黨員隊伍結構。”疾控機構要進一步加強中青年、高學歷、高職稱等人員的黨員發展工作,優化黨員隊伍結構,不斷發展培養一批高質量黨員干部隊伍,為黨組織永葆蓬勃生機提供基礎保證[1]。
3.3 基層疾控機構黨組織活動場所形式單一,活動經費投入不足,制度機制不夠健全,應加大經費投入,加強硬件建設,健全制度機制。調查顯示,仍有7%疾控機構沒有黨組織活動場所,其余活動場所形式單一,僅6%有閱讀室等其他形式。活動經費投入不足,仍有39%基本沒有活動經費投入。制度機制亦有待加強,仍有約40%沒有建立黨政聯席會議制度和流動黨員管理制度,約20%沒有建立黨員表彰機制、黨內關懷救助機制、黨員聯系群眾制度和“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制度。基層疾控機構一是要加大經費投入,加強活動場所和設備等硬件建設;二是要加強軟件建設,重點加強領導班子自身建設,規范黨政聯席會議制度、“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制度,健全“黨員聯系群眾制度”、“黨員表彰機制”、“黨內關懷救助機制”等制度機制,促進黨務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
3.4 基層疾控機構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游離,特色亮點少,應豐富黨組織活動,加強工作創新,強化黨建促進疾控業務可持續發展。疾控機構為行政負責制,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業務、輕政治,重行政、輕黨建的現象[2]。不少基層疾控機構黨建工作仍然停留在傳統的工作模式上,局限于完成上級要求的“規定動作”、黨員日常組織生活、發展新黨員等,不能把黨建工作與疾控業務工作相滲透、相融合,黨建工作特色亮點少、創新更少。基層疾控機構要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黨組織活動,豐富干部職工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強黨建工作與疾控業務工作緊密結合,開拓新思路,突顯疾控特色亮點,通過強化黨建工作促進疾控業務工作的全面、協調、可持續性發展[3]。
[1] 胡金海,冶長慧.醫療單位做好高層次人才黨組織發展工作的思考[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08,19((2)):51-52.
[2] 沈道洋.基層衛生單位黨建工作的問題與對策[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0,21(4):62-63.
[3] 朱一俊.新形勢下衛生系統如何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J].當代醫學(學術版),2007,13(4):25-26.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2.008
江西 330029 江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劉家虹 郭貴周 倪若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