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力維
眩暈型癲癇的54例臨床治療體會
郭力維
目的 總結眩暈型癲癇的臨床治療體會。方法 收集2009年2月~2011年2月來湖北省鐘祥市人民醫院治療的54例眩暈型癲癇患者臨床資料進行詳細研究,將上述患者隨機均分為2組(n=27),對照組患者接受丙戌酸鈉聯合魯米那治療,治療組患者接受卡馬西平聯合托吡酯片治療,比較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組患者發作頻率、臨床癥狀緩解以及慢波活動等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眩暈型癲癇的早發現、早治療對于疾病預后有重要意義,卡馬西平聯合托吡酯片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值得進一步研究推廣。
眩暈型癲癇;卡馬西平;托吡酯片
癲癇是指腦部神經元異常反復放電導致的腦功能暫時性失調,具有刻板性、發作性與短暫性等特點,眩暈型癲癇是其中一種類型[1]。可以將眩暈看作是癲癇發作的一種主要形式,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先兆[2]。為總結眩暈型癲癇的臨床治療體會,本研究收集了2009年2月~2011年2月來湖北省鐘祥市人民醫院治療的54例眩暈型癲癇患者臨床資料進行詳細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9年2月~2011年2月來本院進行治療的54例確診為眩暈型癲癇的患者臨床資料進行詳細研究。其中,男35例,女19例,患者年齡15~69歲,平均年齡為25.6歲。主要臨床癥狀為反復性、起止突然的眩暈,無須治療可自行緩解。其中,10例伴惡心嘔吐,8例伴頭痛,6例胸悶氣促,6例視覺癥狀(眼前發黑2例、閃光2例、視物變形1例、視物模糊1例),5例伴腹部絞痛,5例伴肢體抽搐,3例伴幻聽。將上述患者隨機均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n=27),其中對照組中男18例,女9例,患者年齡15~62歲,平均年齡25.3歲,4例伴惡心嘔吐,5例伴頭痛,3例胸悶氣促,4例視覺癥狀(眼前發黑1例、閃光2例、視物變形1例),3例伴腹部絞痛,2例伴肢體抽搐,1例伴幻聽。其中治療組中男18,女9,患者年齡15~62歲,平均年齡25.3歲,6例伴惡心嘔吐,3例伴頭痛,3例胸悶氣促,2例視覺癥狀(眼前發黑1例、視物模糊1例),2例伴腹部絞痛,3例伴肢體抽搐,2例伴幻聽。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疾病發作情況等方面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丙戌酸鈉(生產單位:湖南迪諾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93861)(按體質量15mg/kg或600~1200mg/d,分2~3次服用)聯合加魯米那(生產單位:廣東邦民制藥廠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4021835)治療,治療組患者接受卡馬西平(生產單位:惠州大亞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4020828)聯合托吡酯片(生產單位: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20555)治療。并結合患者血藥濃度,及時調整藥物劑量。對上述患者隨訪1年,比較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數據處理軟件進行錄入和分析,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治療6個月后,治療組患者發作頻率、臨床癥狀緩解以及慢波活動分別為66.67%、88.89%和81.48%,顯著優于對照組的48.15%、70.37%和62.96%。經過治療12個月后,治療組數據為96.30%、100%和100%,顯著優于對照組的66.67%、81.48%和77.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眩暈型癲癇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癲癇形式,青少年與兒童多發,男性發病率顯著高于女性[3],與本研究結果一致。現階段,對于眩暈型癲癇的發病機理還不明確。很多學者認為,癲癇發作是由于病灶部位缺氧缺血,進一步導致谷氨酸大量釋放[4]。作為中樞神經興奮劑的谷氨酸,釋放量增多,會導致癲癇發作。一般在急性發病2周內,這種病理過程就會消失。急性腦血管疾病會引發鈉泵衰竭,造成鈉離子大量流失,鈣離子、鈉離子大量聚集,導致癲癇發作[5]。大量臨床實踐證實,對于腦干、腦丘體邊緣以及下部皮層等部位的刺激,會導致多種內臟系統障礙[6]。有的學者主張眩暈型癲癇發作與顳葉皮質投射異常有密切聯系。現代臨床研究顯示,前庭系統中樞異常神經元放電會導致突發性、短暫性、反復性的周圍景象或自身傾斜、轉動等錯覺,持續數十秒,反復性發作,部分患者還伴隨腦內病變等癥狀[7]。
在臨床上,眩暈可能是顳葉癲癇的先兆,對于檢查無異常的反復性眩暈患者,應該考慮眩暈性癲癇的可能。需要及時進行腦電圖檢查,提高臨床診斷準確率。
對于確診為眩暈型癲癇的患者,需要立即給予抗癲癇藥物進行治療。大部分眩暈型癲癇是繼發性癲癇,魯米那、卡馬西平、丙戌酸鈉等都可以應用。本文研究提示眩暈型癲癇治療中,卡馬西平良好的治療效果。卡馬西平是一種神經性藥物,能夠對鈉通道進行有效抑制,與此同時,對于高頻率異常放電的產生與擴散起到顯著抑制作用[8]。另外,對于T型鈣通道的抑制作用也比較明顯,能有有效起到抗癲癇功效。托吡酯片是 一種新型的抗癲癇藥物,屬于氨基磺酸酯范疇,通過抑制神經元的連續新電位釋放,進一步增強GABA活性,促進氯離子內流,進一步起到增強中樞神經遞質作用。與此同時,顯著降低AMPA谷氨酸受體,降低中樞神經興奮,起到抗癲癇作用。卡馬西平聯合托吡酯片,能夠起到藥物協同作用,不會影響卡馬西平血藥濃度。需注意,需要對患者血藥濃度進行定期、及時檢查,從而調整合理的藥物劑量。
綜上所述,眩暈型癲癇的早發現、早治療對于疾病預后有重要意義,卡馬西平聯合托吡酯片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值得進一步研究推廣。
[1] 周立春,陳天風,伍文清.腦卒中與腦卒中后癲癇-附1000例臨床分析[J].卒中與神經疾病雜志,2010,12(10):74-75.
[2] 謝藝琴,黃國棟,張捷,等.成人眩暈型癲癇28例臨床分析[J].吉林醫學,2011,32(16):3185-3187.
[3] 李桂林,孫淑清,李敬軍.癲癇病人腦棘波灶軸突、突觸和突的病理學研究[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0,12(5):52-53.
[4] 林錦波,蘭周華,張云鳳,等.依達拉奉治療急性重型顱腦損傷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3(10):789-790.
[5] 張忠波,姜春梅,郭海城.22例青年眩暈型癲癇誤診分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5):112.
[6] 魏先坤,章金梅,劉明.眩暈型癲癇13例腦電圖分析[J].濰坊醫學院學報,2010,32(4):313.
[7] 李紅,王云英,馬海燕,等.癲癇兒童發作期與穩定期血清細胞因子的變化意義[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2(4):152-154.
[8] 楊小芳,喻明,聶本剛,等.54例眩暈型癲癇臨床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09,25(8):1132-1133.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2.048
湖北 431900 湖北省鐘祥市人民醫院 (郭力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