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君
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基底節區腦出血的療效探討
蔣君
目的 探討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基底節區腦出血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永州市第四人民醫院收治的高血壓性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60例,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均分為2組(n=30)。觀察組給予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對照組給予保守治療。比較治療前后2組的NIHSS評分、BI評分及治療后的臨床療效。結果 治療前2組的NIHSS評分、B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2組的NIHSS評分、BI評分及臨床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基底節區腦出血的臨床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高血壓性基底節區腦出血;臨床療效
高血壓性腦出血屬于一種嚴重的高血壓病并發癥,在臨床較為常見,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的特點。隨著CT和MRI等醫學影像技術的完善,以及臨床對于腦出血發病機制的深入研究,臨床將微創技術治療腦出血,并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本文旨在探討分析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基底節區腦出血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永州市第四人民醫院收治的高血壓性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60例,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均分為2組(n=30)。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42~67歲,平均(45.0±9.5)歲。出血量31~62mL(多田公式計算),平均出血量(43.0±9.5)mL。發病至來院治療時間1~11h,平均(5.5±2.9)h。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43~66歲,平均(44.3±9.2)歲。出血量32~61mL(多田公式計算),平均出血量(42.0±9.10)mL。發病至來院治療時間1~10h,平均(4.6±2.3)h。2組患者均符合腦出血的診斷標準(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標準)[1],并經過頭顱CT檢查證實為基底節區腦出血。2組中不包含癲癇持續狀態、窒息、心肺肝腎功能異常、凝血功能嚴重障礙、混合型卒中、多灶性腦出血、繼發性腦出血、血腫破入腦室患者。2組患者數量、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觀察組給予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頭顱CT進行標準定位來確定穿刺點(盡量避開功能區和皮質血管),在常規消毒后,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長度適中的顱內血腫穿刺針(YL-1型),在針體的適當位置安裝限位器,在局部麻醉下對穿刺點進行鉆孔,并將穿刺針緩慢置入靶點,將針芯拔出后連接注射器(5mL),對血腫內的積血進行緩慢抽吸,首次清除40%~60%積血,預防顱內壓快速下降發生再出血,在術后進行頭顱CT復查,保證引流管在血腫內位置良好。在術后每隔6~8h通過引流管向血腫內注入
30000~50000U尿激酶,然后關閉引流管,2~3h后引流,直至基本清除血腫內的積血后拔管。
1.2.2 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保守治療。給予血壓控制、抗感染、脫水、抑酸、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對癥支持、康復治療等。
1.3 觀察項目比較 治療前后2組的NIHSS評分、BI評分及治療后的臨床療效。
1.4 療效評價標準[2](1)痊愈:治療后患者NIHSS評分減少91%~100%,且患者的病殘程度為0級;(2)顯效:治療后患者NIHSS評分減少46%~90%,且患者的病殘程度為Ⅰ~Ⅲ級;(3)有效:治療后患者NIHSS評分減少18%~45%;(4)無效:治療后患者NIHSS評分減少在18%以下,或者病情加重惡化。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2組正態計量數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治療前后的NIHSS評分、BI評分比較 治療前
2組的NIHSS評分、B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2組的NIHSS評分、BI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的NIHSS評分、BI評分比較(分)
2.2 2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2組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后療效比較(n)
高血壓性腦出血屬于高血壓病的一種最為嚴重的并發癥,該病的發生是由于高血壓病致使腦底小動脈出現病理性改變,出現玻璃樣、纖維樣變性及局灶性的出血、缺血、壞死,使血管壁強度削弱,發生局限性擴張,并可出現微小動脈瘤。在情緒激動、用腦過度、過度勞累等情況下導致血壓上升,使病變的腦血管發生破裂出血。高血壓性腦出血的患者中,約40%的患者是基底節區腦出血。高血壓性基底節區腦出血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的特點,對高血壓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構成了嚴重的威脅[3]。高血壓性基底節區腦出血發生后,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形成占位性血腫,對周圍的腦組織產生壓迫,周圍的腦組織因壓迫原因會導致血流減少,出現缺氧、缺血情況,繼而出現腦水腫,壓迫周圍腦組織,使腦組織的損害增加,周圍腦組織的損傷程度和血腫的壓迫時間長短呈正相關,可見及時有效的解除顱內血腫,對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4]。目前,臨床治療高血壓性基底節區腦出血的方式主要包括手術治療與保守治療。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憑借創傷性小、安全度高、操作簡便的特點,被廣泛應用于高血壓性基底節區腦出血的手術治療當中。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能夠快速、直接、有效的清除血腫,使血腫壓迫減輕、顱壓降低,減低致殘率,提高日常生活的活動能力[5]。本研究顯示,采用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的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的NIHSS評分、BI評分,及臨床療效方面比較,明顯優于采用保守治療的對照組患者。提示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基底節區腦出血,能夠減少神經功能損傷,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綜上所述,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基底節區腦出血的臨床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孫旭,楊東波,蔣傳路.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基底節區腦出血的臨床療效分析[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13,47(2):164-170.
[2] 鄧華斌.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臨床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12(19):30-31.
[3] 馬舒貝,王蘇平,范鐵平.顱內血腫微創穿刺清除術與內科治療及去骨瓣血腫清除術治療中等量高血壓性基底節區腦出血近期生活質量恢復的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9):69-71.
[4] 高澤勇.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療效[J].求醫問藥·下半月刊,2013,11(1):241-242.
[5] 楊紅梅.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35例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16):1990-1991.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2.055
湖南 425000 永州市第四人民醫院 (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