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征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雙歧桿菌/腸桿菌值與血清前白蛋白、總膽汁酸的相關性研究
于征
目的 探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雙歧桿菌/腸桿菌(B/E)值與血清前白蛋白、總膽汁酸的相關性。方法 檢測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償期組(實驗組)與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償期組(對照組)(n=30)例糞便中B/E值及血清中前白蛋白、總汁酸的含量。免疫透色比濁法測定血清中前白蛋白、循環酶法檢測總膽汁酸的含量,糞便B/E值用PCR-DNA/RNA實時熒光定量檢測測定。結果 2組糞便中B/E值及血清前白蛋白、總汁酸值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糞便B/E值與血清前白蛋白呈正相關,與總汁酸水平呈負相關。結論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腸道菌群失調在該病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要,其嚴重程度與血清中前白蛋白、總汁酸值水平反映的肝功能直接相關。
乙型肝炎肝硬化;前白蛋白;總膽汁酸;雙歧桿菌/腸桿菌(B/E)值;菌群失調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晚期常并發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肝性腦病等情況,目前研究認為與腸道菌群失調、細菌移位有關[1]。前白蛋白(PA)由肝細胞合成,較白蛋白能更好的了解肝功能及營養狀態。血清總膽汁酸(TBA)在肝臟內合成,也是最敏感的肝功能實驗之一,較膽紅素更加敏感。雙歧桿菌/腸桿菌(B/E)值是衡量腸道菌群失調的重要指標。目前已證實,肝硬化患者菌群失調的發病率明顯高于健康人,其發病機制與肝功能下降有關,同時菌群失調又加重了肝臟負擔,加重病情。本研究就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腸道菌群失調嚴重程度與血清中前白蛋白、總汁酸值水平得關系進行初步探討。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山東省蓬萊市中醫醫院消化科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
30例為實驗組,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償期患者30例為對照組,所有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及代償期患者均符合“慢性乙肝防治指南(2011版)”要求。實驗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55~65歲,平均(55.6±8.3)歲。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56~68歲,平均(58.2±9.2)歲。2組性別及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受檢者空腹狀態(禁食10h以上),免疫透色比濁法測定血清中前白蛋白、循環酶法檢測總膽汁酸的含量,儀器采用采用日立7600-0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試劑盒廠家配送。糞便B/E值用PCR-DNA/RNA實時熒光定量檢測測定。無菌取糞便標本3~5g,置于無菌瓶內,立即送檢。用PCR-DNA/ RNA實時熒光定量檢測雙歧桿菌/腸桿菌(B/E)值,儀器采用上海培清科技有限公司生產PCR-DNA/RNA實時熒光定量檢測儀。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的前白蛋白(PA)、總膽汁酸(TBA)、B/E值比較2組前白蛋白(PA)、總膽汁酸(TBA)、B/E值比較,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2組患者5-HT、B/E比較
2.2 實驗組的空腹前白蛋白(PA)、總膽汁酸(TBA)與B/ E值的相關分析 B/E值與前白蛋白(PA)呈正相關;與總膽汁酸(TBA)呈負相關(P<0.01,見表2)。

表2 空腹血清B/E值與空腹前白蛋白(PA)、總膽汁酸(TBA)的相關分析
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下降,白蛋白、膽酸、膽汁、消化酶等分泌減少,及并發的門脈高壓會引起胃腸道粘膜水腫,使胃腸道內環境改變,這些都會引起菌群失調。有研究發現,肝硬化患者菌群失調表現為雙歧桿菌等有益菌減少[2],這種情況下容易發生細菌移位,及有害菌如腸桿菌科細菌等數量增多[3],進一步引起腸源性內毒素血癥[4],腸源性內毒素具有縮血管作用,加重肝硬化病情,引起肝性腦病,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在肝硬化患者并發肝性腦病、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的治療中,加入調節腸道菌群、改善腸道內環境的藥物[5],能夠減少內毒素的產生[2]。其機理可能與益生菌具有增強免疫功能[6],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作用,從而減少氨的產生[7],防治肝性腦病。
人體前白蛋白能很好的反映出肝臟合成蛋白的能力,是反映肝功能非常可靠的指標之一。它由肝臟合成,半衰期很短,能夠及時的反應肝功能的變化。肝硬化時前白蛋白下降幅度高達50%以上。血清總膽汁酸在肝臟中合成、分解、代謝。肝功能正常時,總膽汁酸濃度較穩定,肝功能異常時血液的膽汁酸含量就會升高,它也是反映肝功能的敏感指標之一。肝硬化患者肝臟對膽汁酸代謝功能下降,血清中的濃度在不同階段較正常情況下升高。
本研究中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糞便B/E值與血清前白蛋白呈正相關,與總汁酸水平呈負相關。肝硬化失代償期B/E值越低說明菌群失調越嚴重,優勢菌減少,有害菌增加。同時前白蛋白越低,總膽汁酸越高,反映肝功能下降越明顯。肝硬化代償組菌群失調情況明顯好于失代償組,也說明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腸道菌群失調的嚴重程度與肝功能受損情況有關。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腸道菌群失調在該病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要,其嚴重程度與血清中前白蛋白、總汁酸值水平反映的肝功能直接相關。在肝硬化患者的治療中,及早預防及治療腸道菌群失調十分重要。
[1] VlachogiannakosJ,DaikosG,Thalheimer U,et al.Isbacterial DNA abetter marker than endotoxin of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indecompensated cirrhosis[J].Hepatology,2011,53(6):2140-2141.
[2] Strauss E,Caly WR.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a therapeutic update[J].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2012,4(2):249-260.
[3] Natarajan SK,Ramamoorthy P,Thomas S,et al.Intestinal mucosal alterations in rats with carbon etrachloride-induced cirrhosis:changes in glycosylation and luminal bacteria[J].Hepatology,2011,43(4):837-846.
[4] Zhang W,Gu Y,Chen Y,et al.Intestinal flora imbalance results in altered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and liver function in rats with experimental cirrhosis[J].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2,22(12):1481-1486.
[5] 王婧,刁宗禮,曹邦偉.肝硬化并發癥的處理[J].中國醫刊,2011,46(7):18-20.
[6] Hsieh SY,Shih TC,Yeh CY,et al.Comparative proteomic studies on the pathogenesis of human nulcetative colitis[J].Proteomics,2012,6:5322-5331.
[7] 張雯.肝硬化失代償期低鈉血癥176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刊,2011,46(4):52-54.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2.068
山東 265600 山東省蓬萊市中醫醫院消化科 (于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