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志
納洛酮聯合氨茶堿治療重癥新生兒疾病并呼吸抑制的臨床效果觀察
王紹志
目的 觀察納洛酮聯合氨茶堿治療重癥新生兒疾病并呼吸抑制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來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婦幼保健院進行治療的重癥新生兒疾病并呼吸抑制的患兒116例,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n=58)。觀察組患兒給予納洛酮聯合氨茶堿進行治療,對照組患兒單純給予氨茶堿進行治療。觀察組對比2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和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兒總有效率為89.7%顯著高于對照組患兒的62.1%,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兒治療過程中均未出現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對照組患兒有輕度的惡心,躁動及心率微快,觀察組患兒無不良反應。結論 納洛酮聯合氨茶堿治療重癥新生兒疾病并呼吸抑制優于單純氨茶堿的療效。
納洛酮;氨茶堿;重癥;新生兒;呼吸抑制
新生兒期發生的各種危重急癥往往會導致新生兒并發呼吸抑制病癥,重癥新生兒疾病并呼吸抑制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新生兒呼吸節律不齊,呼吸次數減少,出現周期性呼吸或呼吸暫停,嚴重時甚至會出現呼吸衰竭癥狀,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1]。因此,臨床對于重癥新生兒疾病并呼吸抑制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與積極的治療,來挽救新生兒的生命。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婦幼保健院采用納洛酮聯合氨茶堿治療重癥新生兒疾病并呼吸抑制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間來本院進行治療的重癥新生兒疾病并呼吸抑制的患兒116例,本組研究中排除了早產原發性呼吸暫停患兒。所有患兒均存在原發重癥疾病,其中新生兒窒息22例,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19例,顱內出血18例,肺部疾病15例,嚴重感染12例,代謝紊亂10例,先天性心臟病9例,休克7例,核黃疸4例。患兒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呼吸頻率緩慢,節律不勻,或呼吸暫停、呼吸衰竭,伴隨有心率減慢,血壓降低,發紺,神志不清,脈搏氧飽和度降低等[2]。將116例患兒進行隨機分組,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2組(n=58)。觀察組58例患兒,男36例,女22例,患兒胎齡為(38.9±1.8)周,患兒的體質量為(2.9±0.6)kg。58例患兒中,有24例為早產兒,34例為足月兒。對照組58例患兒,男38例,女20例,患兒胎齡為(38.6±2.0)周,患兒的體質量為(2.8±0.8)kg。58例患兒中,有25例為早產兒,33例為足月兒。2組患兒一般資料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臨床方法 2組患兒入院后均根據患兒的原發病給予綜合對癥治療,調節患兒的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保持患兒的呼吸道暢通;給予刺激呼吸,托背、氧療等治療;對于癥狀較為嚴重,頻繁發作的患兒,必要時給予鼻塞持續氣道正壓輔助呼吸[3]。在此治療基礎上,對照組患兒給予靜脈滴注氨茶堿進行治療,氨茶堿的首次用藥量為5mg/kg加10~20mL的10%的GS,用藥后12h,將藥量減至2.5mg/kg,靜脈滴注2次/d,此后按照該藥量進行持續治療。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患兒的用藥基礎上,加用納洛酮靜脈注射進行治療,0.05~0.1mg/kg納洛酮靜脈注射,每隔8~12h用藥1次[4]。觀察組對比2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和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情況[5]。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兒總有效率為
89.7 %顯著高于對照組患兒的62.1%,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對比[n(%)]
2.2 2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2組患兒治療過程中均未出現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對照組患兒伴隨有輕度的惡心,躁動及心率微快等癥狀,觀察組患兒無不良反應。
本次研究中本研究對58例重癥新生兒疾病并呼吸抑制的患兒給予了納洛酮聯合氨茶堿的方式進行治療,結果采取納洛酮聯合氨茶堿進行治療的觀察組患兒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9.7%顯著的高于常規療法的對照組的62.1%(P<0.05),且患兒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這一結果充分表明了納洛酮聯合氨茶堿在重癥新生兒疾病并呼吸抑制的治療中具有顯著的臨床優勢。本研究分析取得這一結果的原因主要如下:臨床認為對于重癥新生兒疾病并呼吸抑制的患兒,除了對于原發病的綜合治療,還應該給予相應的藥物對其呼吸抑制癥狀進行積極的治療[6]。納洛酮作為一種阿片受體特異性拮抗劑,通過靜脈給藥的方式能夠迅速的發揮呼吸興奮作用,同時能夠有效地改善患兒的呼吸衰竭癥狀,還能夠很好的保護早產兒的智力[7]。氨茶堿是常用的呼吸暫停治療藥物,具有提升呼吸肌功能的作用,但是氨茶堿易造成患兒腦損傷。納洛酮聯合氨茶堿治療重癥新生兒疾病并呼吸抑制能夠做到相互彌補不足的作用,既能夠將藥物的最大功效發揮出來,同時又能夠降低患兒發生腦損傷和不良反應的發生率[8]。因此,納洛酮聯合氨茶堿是目前治療重癥新生兒疾病并呼吸抑制的理想方式,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應用。
[1] 余文群.納洛酮聯合氨茶堿在新生兒呼吸暫停治療中的臨床療效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2):281-282.
[2] 王啟萍.納洛酮聯合氨茶堿治療早產兒呼吸暫停30例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25):96-97.
[3] 劉玉秀.納洛酮與氨茶堿聯合治療早產兒呼吸暫停療效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1,5(14):503-504.
[4] 李迎春,王華.氨茶堿伍用納洛酮治療早產兒原發性呼吸暫停療效觀察[J].小兒急救醫學,2009,12(4):277-278.
[5] 紀寶平.納洛酮的臨床應用及常見副作用[J].社區醫學雜志,2009,8(4):27.
[6] 韓玉昆,許植之,虞人杰.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89.
[7] 梁雪妮,肖勝濤.納洛酮聯合氨茶堿治療早產兒呼吸暫停療效觀察[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2009,5(4):55.
[8] 王桂軍.納洛酮早期干預治療早產兒呼吸暫停臨床觀察[J].醫藥世界,2009,11(9):499.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2.102
河南 457400 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婦幼保健院兒科 (王紹志)